摘要:在我国当代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这主要得益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优势,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考虑到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在清楚混凝土结构优点与不足的同时,对混凝土结构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进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以此来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文章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概述,并对其结构优势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后,详尽的阐述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希望文章的相关内容可以给更多的业内人士带来启示。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导言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因此对建筑工程的数量以及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建筑行业,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是混凝土结构,然而,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新的高度,施工企业不断完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
1.1初始设计不全面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首要原因源于在初始设计时考虑不周全。设计者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初始设计时,由于理论或者实践的欠缺,不能全面的考虑到各种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形变的因素,例如水泥混凝土在温度变化、塑性收缩时、干缩以自行体积改变时均会导致其结构变形,进而不可避免的导致裂缝的产生。
1.2材料方面的原因
工作人员在进行材料采集时,由于其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比例配置缺乏经验或者是缺乏科学的配置比例,常常会导致混合料中的沙土过大或者碎石含量过低等会导致混凝土质量的降低。同时在购进水泥、混凝土时要将质量等级考虑进去,尽可能的选用性价比高的、质量优的材料,否则任何一方的等级过高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脆性过大而加快裂缝的出现。如单方面水泥用量过多、水分过多就会增大水泥浆体积,使混凝土的收缩更加明显,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1.3施工质量监管不严
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对重要的操作流程进行的随意简略,从而导致一些重要步骤的缺失,最后致使水泥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严重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在施工建设时不能按照正确的规范流程对原材料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比例配置,而这就使得混凝土强度在本质上就不合格,不能达到平均要求水平。另外,在工程施工中,在对材料进行拌制和浇捣时,由于振捣或插入不当、搅拌不均一、过振等现象致使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性大打折扣,不能满足需求,这样均可导致建筑质量的降低,而加强施工监管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期阶段,需要自己检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刚度和强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另外还要将清除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油污,要将淤泥和杂物清除干净,模板的缝隙和孔洞要严格堵塞,同时施工人员应当对模板进行整体性的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科学的浇筑方法,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的确定应当根据建筑物结构和钢筋配比情况和捣实方法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当先在底部填入水泥砂浆,要求与混凝土内砂浆的成分相同,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米,则应当采用振动溜管等使混凝土顺利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查看模板、钢筋、预埋件、支架、预留孔洞的状况,及时能够发现变形、移位等现象,此时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2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建筑原材料、外界气候、施工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素质和机械设备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导致在建筑体表面墙壁或其他部位出现局部裂缝现象,尤其是在室外施工时,混凝土性质受外界影响更大,所以施工人员要充分加以注意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高温和低温等情况,都会使得混凝土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或收缩,造成混凝土墙面裂缝,由于混凝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结构会有所差异,所以其裂缝情况的控制也有不同的标准。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办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监管控制混凝土强度和韧性。
2.3混凝土养护技术
由于一些基础混凝土有尺寸较大的横截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拆除模板后,要及时将一层塑料薄膜用透明胶带临时把混凝土表面包裹紧密,这样既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色差,更主要的是能够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快。同时,为了缩小外部环境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温差,要经常用电子测温仪与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超过20℃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外侧要搭设全封闭防护棚,根据测温的数据,判断棚内是否需要加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两星期。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浇筑技术分析
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中,我们要做好对浇筑技术的控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一次性将浇筑完成。保障浇筑过程的联系性才能保证最终浇筑的质量,一定要注重这道工序的连续性,如果不得不中断浇筑过程,那就需要我们做好严格的防护工作;其次,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样一来,就对混凝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定期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并保证浇筑前混凝土的搅拌工作不能停止;再者,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其他相关结构,比如钢筋结构、模板结构等;最后,提高混凝土搅拌质量。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务必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来开展工作,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
3.2温控技术分析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也是影响其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温度的把控会对混凝土使用中的强度、质量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在我们都知道,混凝土是通过不同的材料经过一定比例的混合然后搅拌而成,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配比固然重要,但我们更要注意对温度的把控,因为温度的高低能间接地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如果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内外温差,我们可以采取加水的方式来降低温差,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混凝土自然散热的特点选择温度高的时候进行浇筑。反之,在温度较低时,我们也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正常进行。
3.3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
在完成浇筑和振捣工作后,如果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及时的养护,这样就能有效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常是在十二小时内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覆盖式养护工作。结构模板拆除后,施工人员应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在一周内进行喷水,做好养护工作,使混凝土结构保持湿润状态。在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应采用针对性浇水法,以此确保混凝土结构3.4混凝土结构后期维护。
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水平应用具有中道的现实意义,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只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施工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养护,就一定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志辉.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
[2]高琛琛. 试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
论文作者:谭鉴勇1,王伟岳2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