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00例论文_李智珍

湖南省耒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 4218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30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行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同对照组80.00%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治疗中应用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翳风穴刺络拔罐;临床效果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引发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闭眼、鼓嘴及抬眉等。急性周围性面瘫疾病急,症状可在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研究认为[1],急性期给予有效方法予以治疗,对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中医疗法在面瘫治疗中具有丰富经验,可取得较为显著效果,本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探讨了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3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0例,男性71例,女性79例,年龄24-69岁,平均(42.1±3.4)岁,病程1-7d,平均(3.6±0.5)d。对照组150例,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龄23-70岁,平均(42.6±3.3)岁,病程1-6d,平均(3.5±0.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面瘫诊断标准者;发病至就诊时间≤7d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友病患者;白血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主穴:患侧颊车、翳风、地仓,双侧风池、合谷、太冲。配穴:人中沟歪斜者配水沟;目不能合者配攒竹、阳白;面颊板滞者配巨髎、四白;颏唇沟歪斜者配承浆。上述穴位,共分为两组,每组主、配穴8个,面部穴位采用斜刺或平刺,其余采用直刺,所有穴位均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穴行针30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翳风穴刺络拔罐,左手中、食、拇三指,将翳风穴被刺部位夹紧,然后右手食、拇两指,持毫针快速进行数下点刺,使局部出血,同时选择2号小口径透明玻璃罐,采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3-5min后起罐。两组治疗均为1次/d,每周5d,以1个月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根据《2013年面神经炎指南》[3]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面部表情与肌运动基本恢复,症状积分下降值≥95%;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面部表情与肌运动明显好转,症状积分下降值≥75%;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采用House-Brackman(H-B)量表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4],对10项体征进行评价,正常为0分,重度异常为3分,总分30分,分值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呈负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同对照组80.00%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生率,但其病情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面神经急性病毒性感染有关,另有学者认为同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有较大关联。该症起病急,症状在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裂扩大、侧额纹消失、无法完成闭目、鼓腮及露齿等。急性周围性面瘫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及时予以治疗,目前西医对于该症主要以抗病毒药物及激素为主,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等,虽然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预后较差,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影响患者面容美观。

有学者指出[5],面神经在展神经外侧出延髓脑桥沟后进入内耳门,经内耳道入面神经管内,在腮腺内分为数支并交织成丛。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是较为重要穴位,是手足少阳经交汇穴,其位置在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凹陷处,该穴下,分布颈外静脉、耳大神经、面神经干、腮腺、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等。研究发现[6],在急性期对患者行局部翳风穴刺络拔罐,可有效促进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对炎性水肿消除及吸收具有胶明星效果,另有报道指出[7],该疗法可对面神经受压产生较好缓解作用,并增强神经组织代谢,降低神经变性,时神经兴奋性明显提高,促进面神经功能将恢复,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应用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效果显著,安全性与经济性高,操作简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曹荣禄,张晓霞等.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8例[J].陕西中医,2010,31(4):473-474.

[2]蒲沁沁.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6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73-74,78.

[3]王丕敏,张卫东.针刺艾灸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5(4):324-326.

[4]张争昌,黄丽萍,孙玲莉等.刺络拔罐及清热利湿针法治疗湿热热毒型面瘫260例[J].陕西中医,2011,32(7):885-886.

[5]庞立红.巨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J].河南中医,2014,34(1):142.

[6]黄丽萍,张晓霞,孙玲莉等.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5例[J].陕西中医,2013,18(12):1657-1658.

[7]韩燕,陶文剑,田青乐等.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5):376-377.

论文作者:李智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00例论文_李智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