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宁夏两次产业转型的思考_两个转变论文

关于实现宁夏两次产业转型的思考_两个转变论文

宁夏工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宁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途径。我区工业经济围绕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三改一加强”的工作力度,在国家宏观调控从紧,国内外市场变化较大的形势下,在“九五”计划的开局年取得了稳步发展。去年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值180.19亿元,其中国有工业完成总值125.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7.0%。主要工业产品在适应市场运行中得到调整,大部分工业产品在价格下降,电力、运输调价幅度较大的压力下,工业增加值、利税、销售收入实现了三个同步增长。其中10户重点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分别占全区产值百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的51%和81.9%。然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依然突出,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利润下降的问题仍在困扰着人们。工业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国有企业亏损面达43.4%,亏损额4.7亿元,较上年增加1.02亿元,增长28.3%。在工商银行开户的186户企业亏损91户,亏损额3.2亿元,累计亏损8.2亿元,欠银行利息2亿多元。其中的46户大型企业中29户亏损,占58.9%,累计亏损5.4亿元,资产负债65%。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在增加,给职工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把宁夏的工业搞上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改革的方向、任务和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看,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矛盾交织造成的。除了基础差,包袱重,机制不活,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外,还在于体制和管理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仅采取一种办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使我区工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以应有的活力真正走向市场,必须坚持“三改一加强”这一基本途径,并把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改革以建立新机制,改组以优化组织机构,改造以推进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

一、加大改革力度,使企业各得其位

国有工业企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由于产业、产品规模、效益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也不同。因而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一种办法去定位和管理。应坚持“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政策,使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得其位,并寻找出适应自身经营和发展的模式和办法。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大的。“抓大”就是通过对大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重新确立国有大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经济、稳定市场的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以资产重组为途径,通过对国有资产进行结构调整,使国有资产集中到基础产业、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尤其要把发展企业集团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市场经济的一条法规是竞争,而且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一席生存之地,仅靠价廉物美的商品还不行,还必须具备与众多企业相抗衡的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不仅是竞争经济,还是实力经济。可以说,现代市场竞争的实质或主角是垄断条件下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一个企业,尽管产品适销对路,但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形不成可以与相关企业相抗衡的经济实力,在竞争对手如云的激烈对抗中就显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从而很快败下阵来。产品单一,技术粗放,规模弱小的企业必将被各个击破或遭到强者“吞噬”的厄运。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宁夏在组建企业集团工作方面已迈开了步伐,也有经验可循。但是,无论从改革的要求衡量,还是同东部地区相比较,都有较大差距,一则企业集团数量少,二则已组建的企业集团其管理薄弱,生产要素的重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尚未到位,因而形成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不多。宁夏国有工业行业和门类较齐全,有些行业的基础也不错。在新的一年中,应十分重视以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为内容的改革,走联合之路,即围绕自己的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组建一批以石油化工、能源、冶金、机床、造纸等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以及科工贸、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并不分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择优扶强,带动更多的关联企业的调整和改组。

另一方面,要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对小型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使其直接走向市场。针对我区目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加快小型企业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要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应抓好一个关键,解决好一个难点。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实际上比东部地区已慢了许多),判断国有小企业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标准没有别的,只能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从宁夏的实际和各个企业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固定一个模式,让企业自己决定其经营和发展的形式。难点是要真正解决企业的产权问题。这是当前推进企业进行改革的一大障碍,也是各种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解开的一个死结和难点。其实,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中,就已明确指出了“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是把理顺产权关系作为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首要条件。很显然,产权关系问题在企业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的实践也说明,那个地方企业的产权问题解决得好,那个地方企业改革的步伐就加快;那些企业产权问题明晰,那些企业就能早日进入市场,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在解决企业产权问题上,首先也有个解放思想的问题。企业的全面改革也包括产权制度的改革。我们不能把产权改革同私有化相提并论,也不能把资产流动与资产流失划等号。明晰产权,关键在于严格资产评估和审核管理,正确合理地界定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只有把理顺产权关系这一突破口抓紧抓实,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工作才能加快步伐,收到实效。

二、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的前题。对现代工业企业来说,科学的管理是使企业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并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起着明显的作用。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固定资产投入每增加1%,生产增加0.2%;而优秀管理人员增加1%,生产都可增加1.8%,国外学者研究认为,中国经济要上第二个台阶,用不着太多的投入,只要把管理搞好,经济就可以翻一番。对于当前进行的改革来说,唯有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竞争力。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区工业企业就总体而言,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的决策水平,还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与形势不相适应,或者说差距较大。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要全面提高我区工业企业管理水平,既要抓管理人员的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要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同时要抓好对企业领导的监督。

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者,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存亡。就我区而言,许多企业之所以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水平较差所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则表现为: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和水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不仅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不懂经营管理,而且敬业精神差,责任心不强;有的借企业自主权,搞以权谋私,甚至滥用权力,肆意挥霍和侵吞国家财产。因此,要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努力提高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企业家队伍。企业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如同企业是否有一个好产品一样,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当一个企业家不易,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更难。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尤其是能驾驭企业之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乘风破浪的企业家,不但要具备包括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内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管理与经营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因此,并非任何人都能胜任企业领导和管理工作,也不是所有企业领导者都是称职的企业家。要“以人为本”,象培养和选拔政治家一样,培养和选拔一支企业家队伍,这是关系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造成一个让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尽快成熟的社会环境。任何一种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领导者的成长更是如此。组织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手段,是企业管理工作必备的条件。要给企业管理者压担子,还要让他们长见识,使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就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学习班等办法,提高在职人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要形成一种培养和选拔企业领导者的市场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任命企业领导者的办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那种不断把党政人员任命为企业领导人和“走马灯”似地调整企业领导人的作法,对企业和领导者本身都是一种损失。而建立“厂长(经理)市场”,乃是克服上述弊端,使合格的企业领导者走上用武之地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合格”、“称职”的厂长(经理)既不是“自荐”的,也不是政府及其管理机关和某些领导人认定的,而是要通过一套完善的管理者资格鉴定制度,以取得资格证书为凭。由此,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厂长(经理)市场”或“企业家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合格的企业家或领导人,应是资格和业绩的统一,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应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和职工代表大会的评定意见,实行罢免和淘汰,使企业领导人的选拔始终处在动态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之中。

第二、要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使企业真正通过管理降成本、出效益、生活力。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由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是“成本管理”,这是邯郸钢铁公司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区工业企业所普遍缺乏的。一个亟待认真改变的问题。就目前企业的亏损而言,尽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讳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成本亏损”。造成成本亏损的直接因素,除了生产过程中惯于搞成本核算的“大锅饭”,疏于精打细算,致使产品的主要构成要素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劳动力的浪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许多企业的亏损就亏在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不严,人为的铺张浪费所致。有的企业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所有开支都以领导人随心所欲的签字批准为凭,而领导者自身的各种开支报销更无法约束和限制,甚至达到了“各取所需”的程度。这无疑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久而久之,亏损倒闭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中,不可忽视生产性开支这一重要环节,更不可放松非生产性开支这一“无底洞”。

第三、要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企业法人的监督。由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实行政企分开,并强调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自主地位,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特别是一些自律不严,惯于滥用权力的人,认为有机可乘,把企业变成自己为所欲为的独立王国。有的目无党纪国法,自恃党组织领导或法人,搞一言堂和家长制,破坏党的组织原则,任人唯亲,拉帮结伙;有的以“老板”自居,视企业为“己有”,企业没有购买原材料的资金,但他们的高级小轿车照买,大哥大照挂,职工的工资没钱发,而他们的住宅照购,飞机旅游、吃喝玩乐的“业务招待费”照花;有的借改革和拓展经营渠道之名,巧取豪夺,侵吞企业财产,化公为私,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此使一些企业活力不足,经营困难,矛盾重重,举步维艰。对于出现的“穷庙富方丈”、“穷庙富和尚”一类事情,更加令人们愤懑而又费解。其实,有些人已不是党组织的领导人,而是严重玷污党的形象的腐败分子;有的也已丢掉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由企业“法人”变成了贪婪的蛀虫。正是这类人的胡作非为,使许多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

因此,完善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企业法人的监督,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这项工作中,一方面要遵循以往成功而又行之有效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加强党对国有工业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集体领导作用,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和职工群众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和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加大对企业法人依法监督的力度。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执行各项法规的检查、审计,财政和税务等部门对财务制度的审计监督以及有关部门对企业法人的离任审计等。同时,应扩大监督的渠道和范围,如建立企业内外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对企业法人和主要领导人重要经济活动的申报和登记制度等,并对各种违纪和违法活动及时地执行法纪,决不姑息。

三、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兴企之路

宁夏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初级化严重。普遍存在着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一些企业和行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仍然停留在靠老产品(即多年一贯制的所谓“当家产品”)数量的增长来实现的。这种典型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长久。实践已经证明,粗放式经营带来的只能是市场萎缩,效益下滑,生产停滞,企业倒闭。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和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企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第一,纠正资金使用误区,集中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资金这一重要生产要素,不仅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更是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资金使用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不同,因而也存在着两难选择。尤其是在我区财力薄弱、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要让嗷嗷待哺的企业活起来,使职工有饭吃,又要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使捉襟见肘的财务难以负担。在企业,也同样存在着即要开工生产保吃饭,又要投入搞开发,使本来就资金拮据或负债经营的企业难以招架。然而,实践的结果是,该死的死不了,该活的活不好,使整个企业乃至全行业陷入了一种如同瘟疫缠身的不死不活的状态之中,并可能导致最终的“全军覆没”。因而,从长远考虑,权衡轻重,应改变资金使用上的误区避免“撒胡椒面”和“平均救济”式的办法,把资金相对集中起来,用在刀刃上。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相匹配,财政和银行对企业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应优先注入项目资本金和发放贷款;企业和企业集团自身也要优先安排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开发项目的资金。同时要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资金,借入资金,以解决资金匮乏之虞。

第二,创名牌、优质产品,发展科技“明星”企业。我区工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以至一些生产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在近几年连连败退,濒临破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名牌产品太少,原业被推崇的名牌、优势产品(如毛毯、毛线等)也因其科技含量少、品位低、市场占有率小而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创名牌、优质产品,是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名牌”战略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更是落后地区振兴经济的“定神丸”,“活络丹”。事实证明,一个名牌产品不仅可以救活一个企业,而且还能激活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名牌产品是以其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质量、高品位而赢得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它不仅是企业高科技的结晶,也同时凝聚着企业管理与营销诸多方面的智慧与创造。我们不奢望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成为名牌产品,但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和已有的技术基础,集中资金,选准产品的定位,组织攻关,总能搞出发挥自己优势的名牌、优质产品。

创建名牌,应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的责任。企业与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我区许多企业科研力量薄弱,缺乏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一些科研机构对市场不甚了了,加之资金困扰,技术人才无用武之地。二者实行结合,或组建技术开发中心,可通过市场调研和筛选技术项目,做到高起点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实现。同时,应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区外科研机构的合作途径。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尤其是把科研作为发展企业的重点,做到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努力实现科工贸一体化。

标签:;  ;  ;  ;  ;  ;  ;  

关于实现宁夏两次产业转型的思考_两个转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