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论文

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

朱晓蒙1,徐玉玲2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00;2.菏泽市牡丹区精神病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分析当前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及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发现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存在着政府部门之间管理混乱、法律政策不完善、评估监督体系不健全、资金缺口大和医护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山东省

“医养结合”就是把医疗与养老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医”指的是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疾病诊断和治疗、护理服务、健康检查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等都归属于“医”;“养”具体有生活照护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精神心理服务等[1]。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传统养老模式上的一种扩展。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等方式,具体分析了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希望能够对以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1 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山东省不仅是人口大省,而且是中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老年人口信息及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 137.3万人,占总人口的21.4%,较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 399.8万人,占总人口的14.0%,较2016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中,低龄老年人口(60~69岁)1 293.8 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 60.5%;70~79 岁老年人口595.4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27.9%;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248.1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6%。截至2017年,山东省17个设区市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12个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由此可见,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十分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偏重,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解决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 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全省大力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先后出台了《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2]。在山东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启动会议上,公布了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威海6个示范先行市和80个示范先行县(市、区)。印发了《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确保90%以上的医疗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争取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群,并且保证80%以上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2020年,争取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3]

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有2 031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4 400余处、农村幸福院1.1万处;各类养老床位达到7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5张;省内有279家公立医院开设了老年病科,358家设立老年就医绿色通道,开展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达到1 200余家,纳入医保定点的有110家[4]。2017年4月,山东省在淄博市福利院启动了“智护圈”示范工程。山东省慈善总会申请福彩公益金500万元,建立了智能养老照护系统平台,让生活在“智护圈”的老人接受24 h的医疗监测和智能照护服务,起到引领智能化居家养老的示范效应。山东省各地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4种 “医养结合”模式。

1)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在养老院设立护理院,不仅提高了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而且使老年人在机构内养老的同时,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专业护理服务。如青岛市圣德老年护理院、泰安市泰山慈恩老年颐养中心等,这些机构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医养服务。

4)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运行。由医院选调医生和护士到养老机构,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诊治,医疗机构负责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养老机构负责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两种机构互相配合,提供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养老院不需要提供医疗服务,减少了经营的成本;同时医疗机构也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了压力。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济南市日月潭养老中心进行了结合,医院定期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和病情回访,为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们提供了专业的医疗保障[5]

目前山东省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公立养老院带有公益属性,并且其管理相对安全,所需费用也相对较低,大多数老年人往往选择公立养老机构入住。但由于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数量巨大,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以及床位流动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医务室配置成本较高,致使部分机构无法建设医疗设施,或是只能选择提高收费标准来维持医疗设施的运转[8]。这使得民营养老机构公信力和竞争力缺失、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甚至关门歇业。

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重要,教师的课前测试内容难度要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匹配。

2)医院内设敬老院。将基层医疗卫生院和一些闲置的医疗资源转型成为敬老院、护理院。如菏泽市昆仑老年护理院,依托当地的医院开展理疗康复服务,设立老年护理院;威海市国安医疗养老院、济宁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及潍坊市人民医院等,不仅可以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而且能够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3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

3.1 政府部门之间管理混乱

目前,山东省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足,管理混乱不统一的问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执行往往跨越多个部门,卫生部门、社保部门、民政部门、老龄工作委员会等都担负着相应的责任。山东省的养老服务项目大部分都是独自开设的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统一进行管理监督[6];医疗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医疗保险又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在规章制度、扶持政策、产业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各部门之间很难形成统一意见,无法实现政策统一,所以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缓慢。

基于创客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应,以提升专业素养为主线,通过“创造”的具体行为使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3.2 有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目前,山东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主要是依赖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并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的资质要求、准入标准没有明文规定,许多机构在法律边缘游走;部分老年人的慢性病医药费、医疗护理费等都无法报销;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时,家属会和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然而一旦发生事故或纠纷,并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具体的赔偿金额、承担责任等方面也没有细则可参考,这样便会影响双方权利义务的享受与履行[7]

3.3 评估与监督体系不健全

要清醒地认识媒体融合,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统筹,地市级传统媒体要制定指导本单位加快媒体融合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方法路径,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议事决策和协调推动机制,抓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

3.4 资金缺口较大,民营机构缺乏竞争力

3)设立社区养老中心。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调一部分医师到社区,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和物资,有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可以直接到社区养老中心进行体检、看病和理疗康复。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接受服务的品质高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形式、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等情况都需要进行评估与监督。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评估与监督体系并不健全。一方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缺少明确的规定,所以服务是否达标很难判断;另一方面,由于可操作性低、执行难度大等,对老年人能力的评估标准也无法落实。另外,针对老年人的护理等级划分也还没有准确的规定,导致服务机构无法按统一的标准对老年人进行护理,使得部分老年人接受的护理不足或过度。

由于1-4颈神经和枕下肌群与头痛、颈部疼痛、僵硬不适关系密切。而本研究小组采运的注射方法恰好覆盖了2-4颈神经和枕下肌群的大部分起止点。所以疗效较好。

3.5 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能力低

中国目前所执行的医疗体制管理和人事制度使得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着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据统计,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少之又少,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也相对较少。同时,专业的护理人员缺乏,缺少专业培训的机会、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护理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等问题,都极大阻碍了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以下摘自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官网上涉及客服政策的常见问题,该段文字的翻译很好地体现了翻译信息型商务文本时的策略。

4 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联系

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根本,应考虑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各类需求,加大“医养结合”的跨部门合作。首先整合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各种社会资源,分种类分部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医疗护理及疾病治疗等服务。其次,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医养结合”模式涉及的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责任和职务[9]。要想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必须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明确各方责任,实现信息共享,打破条块分割的常规,保证各政策的有效实施。

4.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快速有效发展的基础。省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政策制度出台详细的规划方案,修改过时的政策,从而形成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要继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及就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的定位、对象、性质等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还需要建立一种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将接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参保老年人的医疗护理费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从而实现“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9]

4.3 加强评估能力与监管能力建设

想要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更加适合老年人养老,必须做好老年人能力测评以及老年人切身需求评估工作,完善数据整合和测评机制,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需求类型加以明确。应建立起一套针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评估机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同时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的能力,政府部门不仅要出台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还需要建立考核评定制度,对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并对服务质量进行密切监督,进一步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行为,从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的权益[10]

4.4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多渠道融合社会资本

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阻碍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应提高公共财政的投入占比,民政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及养老基金会,大力出台优惠政策,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资金渠道。第二,应想尽一切办法将社会力量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以此提高资金的数额,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来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中去[11]。养老机构往往存在着利润少、获利周期过长等特性,这就导致私人开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偏低。所以,政府可以降低民办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在土地、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助,提高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保障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12]

远远的,我看见了吴小红。吴小红一见我眼圈就红了。原来,在我住院这段时间,吴小哥病情出现了反复,天天吵着要回古家庄,说古大富是不是一个人跑回古家庄了。就在前几天,吴小哥情绪有所平静,说想吃煮玉米。吴小红听了很高兴,就去街上买玉米。等她回来,吴小哥的轮椅已经从楼梯上摔了下来。

4.5 大力培育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能力

首先,要建立起一整套护理人员考核机制,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拥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的人才队伍。应在各大医学类高校中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通过加大此类专业的财政补贴、社会资助、学费减免等方式吸引学生报考,培养专业人才,在教育层面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13];另外要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确保医疗护理人员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能享受与其在医院工作一样的待遇,或者对其工资进行补贴。在不断扩充医护人员数量的同时,也应对在职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14]

5 小结

当前,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积极重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利于解决中国目前的养老困境。以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找出了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对策。现阶段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许多政策及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全社会推行和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的同时,还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实现科学规范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权益[15]

参考文献:

[1]马 扬.青岛市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2]张化楠.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3]张锐.建设健康淄博共享卫生健康美好生活——访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宋晓东[N].淄博日报,2018-07-25(2).

[4]黄佳豪.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31(1):97-105.

[5]付 诚,韩佳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8(1):28-35.

[6]蒋金鑫.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7]杨菊华,杜声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理念、挑战与对策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401-409.

[8]周 玲,朱梦蓉.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某中医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实践之研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7):866-870.

[9]冯 丹,冯泽永,王 霞,等.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5,36(4):25-28.

[10]周颖颖.泰安市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11]佘瑞芳,谢 宇,刘泽文,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7-9,66.

[12]李亚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13]王喜红.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以山东烟台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31(3):29-33.

[14]唐 敏,张春焰,吴海波.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2):60-63.

[15]邓 诺,卢建华,周业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7):1805-1807.

Study on the old-age care model of"medical and nursing combination"in Shandong province

ZHU Xiao-meng1,XU Yu-ling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2.Mental Hospital,Mudan District,Heze City,Heze 274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The mode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ombination"is a new model of old-age care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disability.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old-age care model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ombin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l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ombination"in Shandong province still has problems such as management confus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mperfect legal policies, imperfect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large funding gaps and lack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eing; medical and nursing combination; pension model; Shando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19-0141-0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朱晓蒙,徐玉玲.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9):141-143,155.

收稿日期: 2019-03-20

作者简介: 朱晓蒙(1994-),女,山东菏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及行政管理,(电话)18362991889(电子信箱)985555675@qq.com。

标签:;  ;  ;  ;  ;  ;  

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