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两国课堂教学差异比较研究_课堂教学论文

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差异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西兰论文,课堂教学论文,中国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职业价值的园地和展现教育智慧的舞台,是各种教育观的试验场、实验室。课堂教学是一个民族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传统的折射。课堂教学的差异体现着不同的民族对教育价值的不同追求和不同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和对外教育交流的逐步增多,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一睹国外教育教学的风采,为我们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增添新的内容,使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异国教育教学的文化要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教学的生命价值和丰富教学生活的意义。

1998年,我们有幸去新西兰学习,先后分别到惠灵顿的首都语言学院、哈密尔顿的威哈多大学语言学院和威哈多综合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学习。除在大学学习以外,我们还多次到新西兰各地的小学、中学和其他大学参观、访问,耳闻目睹了新西兰的大、中、小学教学,真实体验了新西兰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在中国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学习,又分别在中学和大学工作十余年的教师,深刻感到两国的课堂教学在存在一致性的同时,的确具有明显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差异的多棱镜透析和比较,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获得启迪。

一、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的直观比较

中国、新西兰的课堂教学直观上就有较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两国大学的课堂较为相似,而中、小学课堂则差异明显。从班级学生人数来看,中国乡村中、小学学生人数班级间有较大差异,有的班级人数多,有四、五十人,有的班级人数少,从几人、十几人到几十人均有。在城市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一般均在四十人以上。新西兰,班级人数限一般不超过二十人。从教室内的物理环境来看,中国中、小学教室的桌椅摆放整齐,人们常比喻为“秧田式”摆列,教师有专用的讲台、讲桌,教室的四周有名人名言、标语、国旗、学习园地等。每个教室均有黑板、卫生用具,有的教室还配有电视机、投影仪等。新西兰学校教室的桌椅摆放形式多样,有的摆成半月型,有的摆成环状,教师在桌椅中间活动,学生可以彼此看到面部,有的教室有教师讲课用的讲台,有的没有。教室的四周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和学生制作的物品,甚至天花板也用这些东西装饰起来,有地图、风景画、动植物照片等。从学习材料来看,中国的中、小学每个学生都有教科书,人手一册,许多主干科目,如语文、数学均有配套的练习册、单元检测,有课堂练习本和作业本,每个学生均有一套学习用具。这些材料和用具,均为学生个人所有,一般在开学时已准备齐备。在新西兰,一般没有教科书,在每节课上,由教师提供学习材料,有时是印刷品,每人一份,有时用影视材料,教师播放,全班使用。练习用的纸张,甚至用的文具,如尺子、笔等一般均由教师提供,或放置于教室某个地方,上课时学生使用。从对学生的评价来看,中国中、小学最为重要的是期中、期末考试,在大学也以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和检查学习情况的基本方式,平时虽然也有小测验,但仍以期末考试为衡量的标准,通常情况,都有地区性的统一考试。对学生的评价也以学生答卷与标准答案的符合程度作为参照。在新西兰,一般每两周有一次小测验,主要测试两周所学的内容,一般没有期中、期末考试,但经常对学生作业或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看试卷,一方面教师根据平时在教学中感受到的学生的表现进行主观评价。大学的考试则着重以学生完成论文写作、设计和制作的作品是否有创造性进行评价。

二、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要素和教学活动过程比较

课堂活动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外部表现,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方式。师生在课堂的活动与构成课堂的要素有关。教学要素的构成和搭配体现着教师对课堂教学价值的不同追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新两国课堂的师生活动方式和差异。

从使用教科书来看,在中国,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的必需品,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材料。教科书结构完整,知识自成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标准性。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均围绕教科书而运转。在新西兰,一般没有教科书,有的学校也给学生配发书籍,但只是学生学习的参考书。一般来说,每节课上教师都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教师从其它书籍或报刊裁剪并经过自己加工而成的,有时在课堂上使用的是自己撰写的讲义。这些材料起到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等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托。

从编制和使用教案来看,在中国,普遍是每课都要备教案,并要求青年教师的教案要详写,有的学校还规定了教案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对教师来讲,教案如建屋的蓝图,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东西。从教案的内容和设计可以知道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与教学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上课没有教案,会被视为不负责任的教师[1]。在课堂上,教师一般按照教案设计的程序组织教学,教案是对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也是在参照教学参考书设计的基础上,经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而完成的。在新西兰,一般没有教案,但在上课以前,教师对课堂教学也有一个计划,并要准备教学材料和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学的进程则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学生的活动而进行调整。相比较而言,中国教师因为有了教案而更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新西兰教师则更强调课堂的灵活性。中国教师强调教学的计划性,而新西兰教师则更注意教学的随机性。

表一: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的直观比较

表二: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要素和教学活动过程比较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中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教师的讲授来组织和安排的。教师的活动主要在讲台。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是组织者,组织教学是教师重要的课堂职责和行为,讲授则是教师主要的活动方式,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案设计的各项活动任务,讲解教科书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教教科书是中国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明显特征。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监控之下紧紧围绕教科书进行的,有些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是教科书规定了的,学生活动只是按照教科书的规定而组织练习。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布置作业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西兰,虽然有教师的讲授,但所用的时间比中国课堂要少得多。新西兰的课堂更强调学生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参与活动。活动的场所也不限于教室,教室外的公共绿地、树荫下、小湖边、街道上均可以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有一节英语课,学习的内容是在街区如何向行人问路,教师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4人,由指定的一名小组长带队,教师给每组提供一张画有本组活动线路的地图,任务是从学校出发,经过地图上规定的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如果不明白怎么走就向行人问路并掌握询问和回答应使用的词汇。完成任务后,学生返回教室,每组由一位代表发言,运用恰当、准确的词汇,讲述按线路问路的经过,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同时教师及时纠正问话中用词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活动结束后,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问路应掌握的用语和技巧。值得提及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教师也感到轻松、愉快。这种“做中学”、“活动中学”的教学在新西兰综合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有更多的体现[2]。新西兰的课堂教学与中国的课堂教学比较,大学教师讲得多,因而与中国的课堂更相似,中学的差异较大,而小学的差异最大。

从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和活动来看,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影响、制约,或者说决定了教学的过程。在中国的课堂里,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教师要用教案的形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设计,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目标、任务的把握直接决定一节课活动的方式和进程。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教师通过讲授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要把教科书规定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讲完整,也就是要讲懂。教师往往以独白言语,阐述内容,讲话中很少有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教师是标准的执行者,发挥着主导、控制作用。课堂活动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的目标任务就是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课程标准而转移。在新西兰的课堂,教师是随机应变的调节者,教师虽然对课堂教学有计划和安排,但往往又是随教学的具体进程而随机调整的。在新西兰,一堂课的进程可能会因调节和变化而变得与教师原来的设计相距甚远,甚至完全背离教师的初衷。但在中国的课堂,虽然也有偶发事件,但大多数课均是按教师的意原和原来的设想而进行的,很少有偏离教师设计的课堂。在新西兰,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主导任务似乎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获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用得上的技能和能力,并不十分关注对知识的记忆。在课堂上,师生贡献和分享他人的思维成果,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更多地运用对话言语。他们似乎坚信,只有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也是不会忘记的。在新西兰,教师是课堂上的创造者。教师给学生教什么,因为没有教科书的规范,因此,基本上完全由教师自己去把握,这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广阔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水平,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从众多的教学材料当中选取自认为合适的部分进行教学,一般是对各种教科书或材料的重新组合或肢解,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甚至学生的情绪等精神状态组织学生的活动,他们头脑中似乎总有学生活动的各种方式,也有各种奇思妙想。因此,新西兰的课堂教学既给教师以压力和挑战,很难把握和驾驭,同时又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和自由。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形象决定了他们的活动方式。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的舞台就是讲台,他很少有时间走到学生当中去,教室里满是秧苗状排列的桌椅和学生,因此,教师除了讲台,也没有更多的活动余地。在这样的时、空条件下,教师的活动方式也就只能靠讲授。并且讲授和学生短时间的练习交替进行,教学的活动密度很高,讲完练习,练习完再讲,纪律严明,结构严谨。在新西兰有的教室有讲台,有的没有。一般来讲,在大学或综合技术学院的教室里或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有讲台,而中小学一般教室均没有讲台。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也灵活得多,大多是教师在中间或讲台,而学生则围成一圈,彼此可以相互观察和交流。这种空间结构使教师容易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另外,班级人数少,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流和个别指导。教师在中间也便于分发学习资料和检查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在课堂的活动方式则主要以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活动为主,讲授只是为了说明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说明活动方式和注意事项。耗时巨大的讲授和讲演只有在大学常见,中小学很少见到。讲授与活动的密度没有那么大,似乎课堂是围绕一项活动而展开的,只是在活动开始和活动结束后教师才讲授和总结,课堂一直显得比较轻松宽容,气氛活跃。

从学生角色与活动方式来看,教师的活动方式决定和影响学生的活动方式。在中国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以听讲、记忆和理解教师和教科书的内容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和示范要领,是一个听众。在新西兰的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则以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领悟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要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独立设计,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获得的是系统的知识,在新西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获得的是体验和技能,尤其是生活实用的技能。在中国的课堂,我们常会看到,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问答,然后教师再评价和给予标准答案,而学生的回答往往是齐声回答。在新西兰的课堂,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往往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是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教师作出的解释,是师生双向的参与与融入,主要是不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不再提问了,教师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比较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现象的差异是本质差异的外显。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直观的差异和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的差异,隐含着深层的文化价值差异。

表三:中国、新西兰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比较

从课堂教学目标来看,在中国的课堂里,知识是最为尊贵的东西,是主宰一切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传授了知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到学校求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就看他掌握知识的多寡,学生记住了知识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学校的考试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考试的结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教学追求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教学培养的是考试的优胜者,学生追求的是会考,并在考试中获得胜利。在新西兰,经验主宰一切。在新西兰社会,公司招聘雇员,也要看经历和经验,学校课堂教学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经验。人们认为内在的体验是最为珍贵的,体验过意味着会模仿,会做,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意味着创新和创造,意味着在社会中更容易生存,在竞争中更容易获胜。因此,过程被看作是教学最应关注的。在训练中并不强调知识的多寡,而更看中是否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过程的完整意味着经验的完整。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提供训练的活动方式,提供学习资料、活动场所和物品。会用工具、会用智慧、会用各种条件和机会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理念影响着课堂活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才是优质的课?中国和新西兰的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和社会人士具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讲好课是教师的目标,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是衡量教师的一把尺子。讲好课的标准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要讲懂,要让学生听懂讲的什么,听清楚,听明白,讲得越清楚越好,并认为讲得越清楚,学生也会听得越清楚。二要系统完整,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要使学生获得该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课堂整个过程也要讲究系统性和完整性。三要有逻辑性,教师的教学要体现教师的思维,教师的思维要无懈可击,畅通无阻。四要讲得生动,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有感染力、有激情,语气和节奏要抑扬顿挫,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吸引学生。五是要按计划讲,教师教学要按教案的设计进行,要符合教学法的原则和规范。在顺序上按步骤进行,时间上按时完成。要按计划实现目标,要突出在教案中设计的或寻找的难点、重点和关键,最终结果是实现“双基”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在新西兰,课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任务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更强调教学是一个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时常观察学生是否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作为目标之一。如果学生通过学习,产生了不少疑问,说明学生有了进步、领悟与思考。学生是否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表现如何、积极性如何是判断教学成败及学生是否有收获的重要标志,教师更欣赏学生思维和活动中的创意,也欣赏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把能否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作为衡量教师的尺子,把所学的内容和体验到的经验能否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看作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会用是新西兰课堂教学时刻关注的目标。

从课堂教学体现的社会价值来看,在中国,集体主义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人们追求目标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要达到基本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形成近乎一致的标准,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都基本一样。他们齐声答问,完成共同的作业任务,在学习上共同前进。许多活动也是集体性的。合作、求同、他控成为学生的基本观念。他们在工作后也易合作共事,共同完成任务,在行为上力求与其他人一致。人们往往把学习和未来生活的成功寄希望于集体或单位。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占大多数的国家,他们不在乎生活的变化,认为不断的变化才是正常的,几十年稳定不变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此,人们追求是个人主义,在课堂上追求的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欣赏的是超越传统的一般的创新,把拥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们追求独立和自控。独立就是说自己要有自己的态度、风格和个性,把自己的创意,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学生热衷于孤军奋战,自己完成任务,在学习中、作业中很少有合作,即使有合作也是自己独立完成应承担的活动任务,并把别人承担的任务也要试做一遍,以获得自己独有的体验。学生把未来的成功寄希望于自己的才能和运气。自控就是要把命运操之于自己的手中,自己决定要干什么和怎样去干,要有自己的一套观念、态度和价值。

中国课堂教学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观念。在中国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未来做准备,是在培养一种理想人才的素质。师生把一切寄希望于未来,总相信未来一定好于现在。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先设计好理想中的一堂好课,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得符合设计中的理想。培养目标也体现出理想色彩,是在培养理想中的学生;学生也在努力塑造理想中的形象,理想中的自我。在新西兰的学校,则更重视现实,他们的课堂是现实定向的,是现实主义的追求。在课堂上教师虽然按原来设计的程序在教学,但这种设计本身是不固定的,只是大概的,总会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偶发事件随时调整进程和节奏。课堂教学往往因时间的终至而终止。可以说是直觉主宰着的,在跟着感觉走,教学的地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会随时根据学生的组合、情绪、教师的直觉发生变化。他们的计划,往往是对教学用时间、地点、物质材料等的计划和准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在现实社会中能自立、就业,获取报酬。要能在社会中有收入有身份,就应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因此他们教学的目的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学生个人,处处体现出操作、实用的特征。

应当指出,首先,在这里我们只是对中国、新西兰的课堂教学在直观的、教学要素和过程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的比较,并试图分析体现出的文化价值间的差异,并不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划分,其利弊应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把握。第二,这种差异的比较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教学的形态和方式本身是不断变化的,不是凝固的、静止的。事实上五年前的教学和五年后的教学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第三,这种比较只是中国、新西兰两国的一般的、普遍的课堂教学差异的比较,而每个国家内部的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不相同的。第四,既然是课堂教学,那么无论哪个国家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相同和一致之处。我们认为,中国和新西兰的课堂教学也不是水火不容的,截然相反的,处处存在巨大的差异,事实上,中国、新西兰的课堂教学在存在差异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标签:;  ;  

中新两国课堂教学差异比较研究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