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

李梦怡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646000)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市场和企业的发展为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会计工作的一种挑战,也是其发展与转型的一种契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科技的发展理念,在推动了会计工作的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会计工作本身的不足,如理论更新支持力不足、会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足以及互联网型会计人才缺乏。在此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加强“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理论的研究、强化会计信息安全建设能力以及健全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会计工作;创新与融合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理念,“互联网+”依托于互联网发展中的新兴科技成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因素,成为优化社会经济运行的有效支撑。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构成,会计工作也在此过程中结合“互联网+”的理念进行创新与融合的探索。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为中心,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互联网+”推动会计工作的优化升级

1.1 推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互联网+”本身就体现着融合性,侧重在将相关内容与互联网进行融合的同时也突出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多种内容的融合。在会计工作中引入“互联网+”理念以后,也推动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成为会计工作优化提升与转型的一种新方式。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虽然落脚点都在会计上,但是其工作中的侧重有所不同,如财务会计侧重在对既往账单等的登记、财务报表的制定等工作上,而管理会计则侧重在对企业发展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对策的提出上。“互联网+”理念引入以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互联网平台上能够有效的融合,并探索出“互联网+会计”的有效方式。

需指出,并非所有乘坐慢车的乘客均会延误时间,仅为越过慢车待避车站的乘客才会延误时间(约3 min)。被耽搁的客流量可由到达避让站前的区间断面流量减去避让站的下客量得出。以远期早高峰为例,根据运行图铺画结果显示,远期早高峰慢车需在白芒站、罗租站、同观路站、东周路站、长春北站待避,每趟慢车在上述避让站待避的概率为1/3,远期早高峰慢车效益预测如表4所示[3]。由表4可知,远期早高峰慢车延误时间约3 276.5 h。按照上述方法计算,远期晚高峰、平峰延误时间分别增加2 967.35 h、12 337 h,可得到慢车全日延误时间为1.86万h。

1.2 促进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互联网+”理念的引入,以其本身的便捷性以及融合性,也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成为当前会计工作创新与融合的支撑。“互联网+”理念与会计工作的融合,能够为会计工作提供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云端能新兴科技支撑,从而将传统会计工作中的繁杂任务,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得以优化,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例如,传统会计工作中要制作财务报表,需要去整理和计算大量的数据,而“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日常工作中相关数据的录入,进行数据智能整理,也可以通过各部门云端数据共享,结合数据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再进行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从而提高财务报表整理的效率,并且能够提高报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3 促进会计工作环节的优化

“互联网+”理念与会计工作的融合,也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创新,从而提高会计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优化能力,能够为会计工作省却许多工作程序,降低会计工作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从而在环节优化的同时对会计工作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互联网+”理念对会计工作环节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首先,“互联网+”理念下,会计工作不断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对各个工作环节也引入互联网因素,促进各个环节中工作的优化与提升,如在传统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整理相关数据再报送给会计部门,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会计信息管理平台,各个部门将自身的数据进行更新,会计能够直接在平台中进行数据的获取,从而对工作环节进行优化。

其次体现在会计工作规范上。传统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中的监督环节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但是“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直接通过有关信息管理平台,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不仅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环节进行优化,也能够对企业整个运行环节进行优化。

2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发展中的不足

2.1 理论更新支持力不足

针对在“互联网+”会计融合与创新过程中,会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也要强化会计信息安全建设的能力,从而降低由于会计信息泄露造成的风险,具体来说,企业应当从两个维度上去强化这种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会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会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在会计工作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过程中,会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这也会导致企业有关会计信息的泄露,加大企业经营中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数据挖掘与抓取技术的发展,再加上互联网黑客技术的辅助,会将企业主动展示以及数据库储存的会计信息进行抓取和盗取,影响到企业会计和财产的安全。而会计工作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基础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并且也缺乏对相关互联网科技的掌握,难以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与此同时,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是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问题,也与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关,当前我国科技中尚未研发出有效应对的技术,而企业领导集体对此问题的重视度较低,又进一步导致会计工作在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必要支撑。

2.2 会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足

广西各级政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决策部署,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仅农林水支出科目,从2010年260亿元增加到2017年645亿元,增加了1.5倍。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财政支农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西财政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要优化其结构,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注入乡村振兴,以确保资金供给与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

2.3 互联网型会计人才缺乏

针对我国会计工作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缺乏理论更新支持的问题,我国企业与高校相关专业应该加大对“互联网+会计”的研究,为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在此过程中,应该发挥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作用,高校要能够走出校门,通过参与企业会计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创新,从实践中总结出相关的经验,进而上升为理论知识,在可行性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并对理论进行持续的更新。企业方面也要重视“互联网+”与会计工作的融合与创新,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探索、企业与社会协会之间的联合探索以及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探索,为会计工作的优化提升、创新融合提供更加充足的支持。

3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创新与融合策略

3.1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理论研究

互联网型会计人才的缺乏,是当前会计工作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对会计工作的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创新造成影响,导致其缺乏专业人才的带动,以及整体创新与融合进程的缓慢。我国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会计工作足够重视,但是一方面领导集体缺乏会计工作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人员本身也缺乏这种创新与融合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必要的互联网科技方面知识与技术的支撑。

3.2 强化会计信息安全建设能力

“互联网+”与会计工作的融合与发展过程中,相关理论更新支持力不足,是该背景下会计工作发展的一种明显制约。由于“互联网+”的融入,会计工作不仅要对本身的理论进行更新,还要在理论更新过程中结合“互联网+”的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共性,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出新的工作方式,上升为可推广的理念,促进整个会计工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就当前会计工作的实践来看,其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在其具体的探索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总结与提炼能力。从我国高校的教育来看,其理论更新能力也要明显滞后于业界的发展需要,从而缺乏对整个会计工作的理论支撑。在缺乏理论支撑的背景下,会计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与融合就相对比较缓慢,与我国整体市场的发展不相符合。

首先,企业应当发挥企业内部互联网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的作用,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平台进行安全系统的建设,如引入信息加密技术、设置信息查看权限、设置防火墙等,从而在技术领域中为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建设构筑起牢固的保护网。

FEP对于外部时钟服务器而言,主要扮演NTP客户端角色;但对于应用服务器而言,它又充当NTP服务器角色。

其次,企业也要充分的考虑由会计信息泄露所导致的风险,提前建立起相关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健全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

针对我国会计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乏互联网型人才支持的问题,企业要建立健全互联网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并加大企业相关人才后备资源库的建设,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带动作用。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上,企业要邀请“互联网+”会计融合与创新方面的高校教师等专业人才,为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综合素养,进而促进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同时,企业也要发挥出互联网本身的作用,将互联网上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推荐给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在会计工作人员中形成一种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氛围。

4 结语

“互联网+”与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本质上来说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新要求,不仅体现在对自身理论与实践的优化,也体现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的创新与融合。同时,“互联网+”与会计工作创新与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出某一家企业的作用,还需要多数企业、高校联合去探索,这也体现了会计工作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多学科交叉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周正南.“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改革及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241.

[2]王欢.“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发展[J].纳税,2018,12(31):183-184.

[3]黄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8(28):53.

[4]路鑫鑫.“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J].商业会计,2018(19):98-99.

[中图分类号] TP39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31-0206-02

作者简介: 李梦怡(1993-),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学。

标签:;  ;  ;  ;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创新与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