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论文_卢明倩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论文_卢明倩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本节课主要讲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其中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章节中通过资料的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 教案

一、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和来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相关的英语词汇。

二、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2.引导。

提问,引入课题:动物中不存在语言,它们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呢?

基于生活经验,学生能举出部分的例子:狗在高兴时会摆尾巴;鸟类通过鸣叫交流等。(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希望多了解动物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3.图片欣赏。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起来对刚才的图片信息做归纳(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多样)。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己得出答案。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建议运用图表归纳可更加明显,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或概念图进行归纳、对比。

生态系统中三类信息分类对比表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不但是在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形形色色的信息交流。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在生物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生物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应生态系统。信息交流是其中的一种适应形式,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类比启发,进入讨论。

教师通过对上一内容小结,逐层引入下一内容:小至细胞,大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在进行信息的交流。教师通过细胞→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的顺序引入知识,意在引导学生重温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个体到整体,认识信息传递对于生态系统重要作用。利用课本106页“资料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基于课本资料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推选出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让学生在与别人交流的活动中拓展思维,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1)个体获取环境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定位、方向、感光、测温、化学感受、磁场感应等)

(2)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合作或竞争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求偶、繁殖、觅食、抵抗侵略、社会行为等)

(3)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竞争或捕捉与反侵害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警戒、驱逐、识别等)

最后,指导学生在书本中找出相应的总结性内容: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②调节种间联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教师总结: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交流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把前面学习的内容与本课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6.联系生活,探究应用。

教师提示:对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我们的研究还是很少,有很多的现象还是没有弄清楚,希望同学以后在这个领域中有新发现并造福人类。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它们用于生产、生活,使其为人类服务。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教师的话起到过渡的作用,同时教育学生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要勇于探索,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探索未知世界。)

7.知识巩固。

运用完成课后练习,填写概念图(及时的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建构和梳理)。

8.布置实验设计任务、思维训练。

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并形成在严谨的学习态度)。小组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包括以下方面: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分组。

(4)实验操作。

(5)实验预测。

(6)实验数据分析。

表达与交流:小组提交实验方案讨论报告

教师对小组的探究讨论活动给予鼓励评价,在小组提交方案后,可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深入探讨,如:设计实验在野外利用雌蛾产生的性外激素诱引、捕捉雄蛾。

论文作者:卢明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论文_卢明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