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感性资源的有效性论文_伍金莹

科学课堂中感性资源的有效性论文_伍金莹

伍金莹  浙江省宁海县城关中学 315600

【案例呈现】

某县某学校开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师吕××(以下简称吕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给每小组(2人一组)准备了以下一些植物:1棵大蒜、1棵萝卜、1束韭菜、2棵青菜、1棵芹菜、1束葱、1棵菠菜以及几棵花生、黄豆、玉米粒、松树果。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观察植物,从而自主地获得对植物单子叶和两子叶植物种子、叶脉的形态结构、植物根系的比较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对照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逐一解剖各种不同的种子,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并记录;观察各种植物的叶脉、根系,比较它们的不同点,然后完成相关表格内容填写……实验过程及几个主要环节有:

1.观察花生、黄豆、玉米、松树果的种子结构,看是否有种皮包被?

2.解剖一棵花生、黄豆、玉米种子,用镊子辅助小心夹取,观察它们各部分结构异同;

3.取各种植物叶片观察、比较叶脉,你发现了什么?

4.取各种植物观察、比较它们的根系,你又会有什么惊喜的发现?

5.仔细观察幻灯片中的各种花的花瓣数量,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课堂上学生很是热闹,不一会儿的功夫,几棵花生、豌豆、玉米粒被学生解剖得支离破碎,很多植物的叶片、根系也被学生剥弄得面目全非……

【案例分析】

1.吕老师为公开课所做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实物辅助教学的意识,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很值得称赞与肯定的。科学新课程就是要体验“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处处在生活”的理念。

2.从感官刺激角度分析,实物比图片好、图片比文字好,这是不容置疑的,吕老师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需要考虑为上这堂课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的获得与采集,需要花费我们多少的精力、物力与财力?事后知道这些松树果都是吕老师和爱人利用周末时间开车上山去采集的;有一些植物是从菜市场里买的;还有一些植物是委托乡下的父母亲从菜园里拔的。按吕老师课后讲,每个小组大约需要花费6元钱左右,若按每班30组计算,这节课大约花费180元左右。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一节课一个班级要花费180元,假如一个学校有10个平行班的话,那么这节课要化费多少钱呢?当然有些资源还可以重复利用,而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经常要尝试探究教学,这种经济负担老师、学校承担得起吗?从效益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这节课是没有推广价值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为上公开课而设计的课,并不是常态的课。

3.课后评议我们认为: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挖掘必须考虑课堂探究教学的低成本投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但要有创新意识,也要有经济节约的意识,考虑如何使课堂投入更经济、成本更低、材料更节约。象种子的解剖,叶片的观察可用实物,其它植株的观察也并不一定要用实物,即便使用实物,也并不一定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果演示实验能够达到同样目的,就没必要用学生实验,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的教学成本。

4.一节课中,要合理安排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不是探究活动多多益善,也不是为探究而探究,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渗透多种学法的指导,象本节课中对单子叶和双子叶花瓣数的辩认,也并不一定要买很多鲜花让学生亲手去数,借助于课件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5.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尽量做到一物多用,可以重复使用的教学资源尽量重复使用,象本节课中一些植物的植株如带菜叶的萝卜、带根系的青菜、带根系的大葱等等。

6.课堂设计要有推广价值,不要为一节课服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就地取材,设计一些大众化的课,教学资源尽量丰富多彩,可用实物、可用模型、可用图片、可用动画,课前不妨发动学生及学生家长去采集,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是真实的、朴实的、扎实的、有效的,有推广和学习价值。

【案例矫正】

方案一:课前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发动学生或学生家长去搜集准备各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叶片、根系、花瓣,有整棵植株则更好,然后上课时拿到课堂来分组观察、讨论、探究、交流……

该方案教师备课省时、节俭,教学所需实物资源的采集转嫁到学生及家长身上,教师负担轻。调动学生及家长主动参与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整理,积极性高涨,学生身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到位,在农村学校该方案操作性极强,简单易行,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但这样大型的综合性活动次数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方案二:教师课前准备也象吕老师一样,但植物数量并没有她那么多,精选一些便于观察、比较经典的完整植株,精选一些典型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有完整的实物则更好,如带根叶的青菜、小麦、玉米苗等,取材方便的花生、玉米粒、大豆可多准备一些,各种植物的根系老师可以用干材料或辅助图片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花瓣数的分析不妨用课件,但植物种类数量要尽量多一些、典型一些……

学生活动从某一结构开始展开观察探究:可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各其的任务,比较、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特点,分别从根系特点、叶脉特点、种子结构特点等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各结构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并记录观察讨论结果。比较探究各种植物整体结构在根系、叶脉、种子等结构上的特点和差异,使学生对单、双子叶植物特点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深入了解这两类植物的差异。再结合特殊性与普遍性实例分析,使学生形成符合单、双子叶植物特征并不一定就是单、双子叶植物,所以研究过程中要有“特殊性”的意识,从而形成辩证思想。

学生从活动探究中会发现,从某一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很容易,从而启发了学生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内容开始的研究思想,进而渗透研究方法思路的指导。

方案三:课堂最后可设计一个“与蔬菜交朋友”活动,用现学的知识应用于对常见蔬菜的判断,如: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的判断;根系、叶脉、种子的特点;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及营养价值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强化,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检测,便于及时反馈修正,完善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案例启迪】

1.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首先是物化的课程资源。例如:校园文化环境与设施(如:书画走廊、黑板报、读报窗、宣传栏、校史展览馆等)、图书馆(如:各类藏书、画册、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其次是人的课程资源。如教师和学生。就教师而言,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名师出高徒”就是很好的例证。就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学习成果、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活动案例。这些材料都力图体现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此加以拓宽,通过比较延伸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掌握知识技能。其次要充分利用和加工教材中所给的图片、图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科书图文并茂,力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以前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文中插图尽管是彩色逼真的,可毕竟不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例如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气体交换示意图、神经传导模式图皆可利用多媒体制成动态的示意图,便于学生观察理解血液循环、尿的形成、气体交换、神经传导途径的动态过程,这样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明了化,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过程的掌握。最后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的小资料、视窗、阅读材料、STS内容。这些内容已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辅助与延伸了,它已深深地与科学学科内容相融合,甚至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与教材共同构成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工具。

3.适度采集和整合课外实践资源。首先从科学调查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课外活动形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多个兴趣小组去实施调查,比如有“家庭太阳能热水器的调查”、有“居住社区绿化的调查”、有“城区周边水质污染的调查”等。在“太阳能热水器调查”中,主要强调多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功能对比,复习深化拓展能源、电学知识。社区绿化、水质污染的调查,重在生物知识、生态环保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其次从科技活动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如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代表的“三小活动”是学校科普活动经常组织的一项活动,通过恰当的探究活动,有效地将综合学科技术、实践技能和创造精神为一体的科技活动进行整合。

4.全面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首先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天、风雨雪霜、起伏山岭、茫茫大海等)和人工形态(如:农田果园、海堤水库、防护林带、园林花卉等)。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时,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还可以结合科学教学、参观访问、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收集有关标本、素材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科学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其次是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科学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参观社区文化艺术场馆、社区文化艺术设施、参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等。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会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改观。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和不断改进、完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翅翱翔的天空,使科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活力。

论文作者:伍金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科学课堂中感性资源的有效性论文_伍金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