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选择_人口老龄化论文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选择_人口老龄化论文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人口老龄化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健康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需求,也是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呼唤。21世纪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选择。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有别于发达国家,需要从维系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宏观角度进行理性审视。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挑战 选择

如果把20世纪后叶视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前奏,则这一宏大乐章将在21世纪进入高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1994年底,中国拥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697亿,占总人口的9.76%。跨入21世纪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成为老年型国家。21世纪中叶,大约每4个人中就将有一位是老年人,从而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应当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将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主题。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这一概念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譬如瑞典199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8%,此外还有10个国家也超过了15%。(《老龄问题研究》1996年1期——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口增多,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首先,老年期延长使得因疾病、伤残、老衰所致的生活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增多,这种情况因为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而更为突出。不仅影响老年人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他们对于照料需求的明显增加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能忽视的负担。其次,老年期疾病的增加使老年人医疗利用率提高,导致国家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剧增。其上涨势头的迅猛使得发达国家也感到难以招架,视之为“医疗巨兽”,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上述状况,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期图通过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来解决。可见,健康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群自身的要求,也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呼唤。而且,不仅是发达国家,也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动因,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异于发达国家。众所周知,除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学科技发展等因素外,主要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的。因此,在此形势下,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有别于发达国家,需要从维系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宏观角度进行理性审视。

一、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具有广义性质。最早的健康概念是相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好坏而言的。现代大卫生观则认为,“健康”之定义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认识的深化,“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增加和扩展。对一个人健康的认识如此,对一个社会有机体健康的认识更应如此。推而广之,对“健康老龄化”的认识也应该是广义的。这个概念的外延应该包括:

老年期个体健康的增龄即:个体进入成熟期后,在继续增龄过程中,与时序年龄相比,相对好的(年轻的)身心健康状态以及建立在基础上的社会参与及整合能力。当然,老年期健康的增龄需要有老年期以前的健康作为基础。

老年群体健康的预期寿命延长群体的健康老龄化是建立在个体的健康老化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健康的长寿不再只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来衡量老年人群在余寿期的寿命质量。

人口老龄化社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社会环境是指国家和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和重视以及相应的对策;社会的有关宣传、舆论造成气候;公众对迎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行为调适。

“健康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过程

作为过程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对人生的不同阶段而言,人生即为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将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渡。因此,无论是从心身健康方面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抑或是从社会经济方面为老后所做的种种准备和调适,都需要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打好基础。亦即健康老龄化的实现需要用人的一生去做准备。其二是对社会而言,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一定发展阶段出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实现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而且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社会发展作为过程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针对目前社会发展水平制定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短期对策,还必须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长期的规划,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稳操胜券。

2、系统

“健康老龄化”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系统要素之一,他们的健康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基础。从人口学角度来看系统对结构的要求,则人口结构的合理性也是“健康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系统的开放性角度出发,健康老龄化又是同各个年龄人口,同各行各业都密切相关的,切忌把老年群体从社会整体中割裂开来。

二、面临的挑战

(一)、卫生形势复杂多变

我国以防治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对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尚未完成。伴随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中的一些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在旧的环境卫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人口的大幅度流动使一些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而且还增加了诸如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

不仅如此,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同时,由于膳食结构失衡,不良生活方式等新的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高,疾病模式、死因模式转换的速度甚于一些发达国家。以中日比较为例,日本60年代起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开始占前三位死因,至1986年三种疾病死亡率占了总死亡率的62%。((日)郡司笃晃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医疗体系的日中比较研究 1987年)而中国从70年代开始上述三种疾病开始上升为前三位,但到1986年,三种疾病已占到了总死亡率的65.2%。即使是在农村,三种疾病的死亡率也占到了40%以上。(《中国人口资料手册》—中国人口情报中心1986年)如果再考虑到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较日本远为年轻这一因素的话,则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更加引人注目。从死因谱上看,5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突然升高,并且许多是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死亡率成倍增长。(《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2年)而且,心、脑血管病的致残率也相当高。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介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150多万,幸存者约三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左右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这还仅仅是一种疾病致残情况的统计,如果再把心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糖尿病等疾病考虑进去,则功能障碍的人群还会加大。而且,这些功能丧失的人群还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日趋庞大。不仅如此,现已有资料表明,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已有年轻化倾向。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更为庞大的老年病残人口。

若此,试问,21世纪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安在?靠心脏起搏器、冠脉成型术等来维持的长寿对于老年人自己、家庭或者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呢?

(二)、医疗保障费用严重不足

我国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时经济发展水平仅为小康,至2025年尚在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已拥有了相当于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的庞大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将是极为严峻的。

参照人口老龄化先驱国家、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情况:1989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6%,而老年人的医疗费占整个国民医疗费的28.2%,按人均诊疗费计算,老年人的医疗费相当于年轻人的5.3倍。其中,入院治疗的老年人医疗费相当于年轻人的8.4倍,门诊相当于年轻人的4.4倍。老年人入院率相当于年轻人的6.8倍,门诊率相当于年轻人的2.4倍。据预测,200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到16.9%,而届时老年人医疗费将占国民医疗费的37%。也就是说,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上升1个百分点,老年人医疗费占国民医疗费的比重就要上升2个百分点。((日)《老人的保健医疗和福利—制度的概要和动向》第一法规出版株式会社)

我国虽然没有日本这样详尽的资料,但通过对一些资料的检讨也可见微知著。据有关资料载:中国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60.2%,是城市总人口平均患病率(23.7%)的2.54倍。农村老人患病率22.6%,是农村人口平均患病率(7.4%)的3.05倍。两周就诊率:65岁以上老人就诊率为24.39%,是总人口就诊率(4.66%)的5.23倍。1985年,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人每年住院2天,而全国人均1.34天。1989年,我国医疗卫生总经费为56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人均支出51元。而同年离退休人员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2%,而其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的9%,人均237元。(中国老年人供养问题对策会议文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4年)而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仅覆盖了总人口的10%,大部分老人、特别是绝大部分农村老人都享受不到医疗上的补助。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在相当程度上还受着医疗保健制度的制约。公费、劳保与自费医疗的就诊率依次是28.35%、18.64%和10.99%。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关于12省市城乡老年人供养问题的调查表明:12%的城市老年人与30%的农村老人的就医困难是无钱或无足够的钱看病。(《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汇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也就是说,目前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没有充分释放出他们全部的“能量”,而这的确是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犹视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如洪水猛兽。显然,我们不能期待以增长的经济实力对付更快增长的医疗费用。

面对21世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中国,4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的中国。即使是达到了中等发国家的水平的中国,难道能在解决庞大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问题上创造出奇迹吗?

(三)、尊老、敬老、养老传统的失落

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对待老年人日常行为上的规范,是老年人受到家庭和社会尊重,安享晚年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拜物教”,淡漠亲情,轻视和虐待老人犹如一股暗流涌动。动摇着中华民族千年传统的根基。富于讽刺意味的是,上海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一项调查结果出乎专家意料“好家长标准”耐人寻味》《北京晚报》1996年3月21日)在家长应要求面向21世纪考虑子女教育之时,他们过于强调孩子的自我发展,而把使孩子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放在了微不足道的位置。这些年轻的家长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漠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也主动放弃了自己步入老年时要求孩子尽孝养的权利。我们将不能奢望,今天的小公主、小王子、小太阳们会在朝夕之间脱胎换骨为明天父母、祖父母久病床前贤孝子孙,或者更进一步能够毫无怨言、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去帮助邻居的老人,甚至是素不相识,但需要假以援手的老人们!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经济的发展注定要以牺牲民族优秀的东西作为代价吗?

(四)、倒置的家庭金字塔

国外学者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概括为三个M(即金钱money、医疗medicine和精神生活mind)也可以说这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三根支柱。而一直以来,在中国,可以说家庭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上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在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方面,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我们将很难再期待21世纪的家庭继续往日的辉煌。而且这种征象已开始显露端倪。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而来的家庭小型化,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今后在计划生育政策环境下诞生的一代、或者还会继续又一代人,使家庭小金字塔的底部骤然紧缩(在这里或许可以把中国过去的大家庭比作一个小金字塔),即出现所谓4—2—1家庭。这种现象将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而顶部日趋庞大,6—4—2—1甚至更多都是可能出现的状况。

人们难免担忧:未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若建立在这种倒置的家庭小金字塔构成的支撑结构上,难道不是岌岌可危吗?

三、我们的选择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21世纪是党中央实现第三步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即在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高峰的严峻时期。实现健康老龄化可以说是保证现代化战略顺利实施,使中国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应该认识到,健康老龄化是中国21世纪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各行业、以人群为中心的综合的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

全过程。涵义有二,其一是指人生的整个过程。健康老龄化需要从优生优育抓起。必须有健康的童年、青年和健康的中年作为基础,它包括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维护与健康管理。其二是指预防疾病于未发之前、对疾病的治疗与控制,以及病后的康复转归整个过程。

全方位。是指随着疾病模式的转换,健康已从原有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健康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概念。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北京关于“健康老龄化决定性因素多维纵向研究”中,健康的概念包括了身体、心理、社会、经济和智力五个方面。

多层次。是指健康与疾病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需要家庭、社区与国家共同来关心。譬如在对生病老人的照料上,家庭成员的知识结构、伦理道德观念、具体操作手段都直接影响老人疾病的转归。而社区作为老年人家庭的援手,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政府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这不言而喻。

各行业。致病因素的广泛性使参与防治的机构也相应扩大。除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是社会制度,还有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环境因素,人口因素,文化因素、生活方式等等,涉及到各行业、各部门,需要综合治理。

以人群为中心。面向21世纪,重要的是走出过去卫生工作以疾病和病人为中心的狭隘,转为面向所有人群。坚持预防为主是中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也是新时期我们战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必胜方略。在与急性传染性疾病作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中,我们用相当于全球卫生资源的1%来对付占全球人口22%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继往开来展宏图》1996年新年献词《健康报》1995年12月31日)并创造了群防群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西医结合等在解决人群的卫生问题上的创举。使我国人民的健康指标居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前列,使发达国家也叹为观止。面对新时期疾病模式转换的挑战,我们也同样满怀信心。

(二)、发扬优良传统,建立和完善法制

经济体制变革确实使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扩大对外开放确实学到了发达国家不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但西方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糟粕不能要。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不能等出了问题才去抓,而应该长抓不懈,从青少年抓起。要造成声势。应该认识到,这不单单是为着今天的老年人,同时也是为了明天的21世纪的老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这是社会安定,代际间关系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增塑剂。这个传统是使我们中华民族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冲击前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我们民族的优势。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来确立和强化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养老的日常行为。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帮助老年人自立互助

目前,国际社会有种提法,也就是我国有些学者所讲的“自助而助”(萧振禹:《自助而助—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健康报》)或“自立互助”,即强调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是在家庭结构和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加剧变化的严峻形式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老年人提高自身生命质量,更有尊严,更有意义地渡过积极余生的需要。笔者以为,老年人自立互助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它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帮助。也即帮助老年人实现自立互助。

1、鼓励老年人群的自立互助。它是指老年人自身或相互间在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上所做的种种工作。它包括老年人本身的自我服务和老年人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在这方面,我们目前强调得还很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应当尽快落实到政策上,积极宣传引导使之成为老年人的自觉行动。我认为:老年人的自立互助起码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存方面,即经济上自养,生活上自我照料,健康自我维护和心理自我调适。一是发展方面,即不断学习新知识,顺应社会发展;以及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帮助。今天老年人的自立互助固为重要,而在21世纪家庭结构和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显著变化情况下的未来的老年人的自立互助尤其紧要。上述自立内容应从现在的年轻人抓起。譬如我们讲健康的自我维护。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自身的身心卫生、饮食结构等方面的状况可以决定自己健康和长寿的60%。可以这样讲,抓得越早,未来进入老年期时越主动。

2、帮助老年人实现自立互助。提倡老年人自立,并不是讲家庭、社会和政府就可以因此放弃对老年人的责任。而是要帮助老年人实现自立。特别是在家庭小型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趋势下,如何让已习惯于家庭养老的老人们能适应和顺应这一过程,安心、健康的渡过晚年?对此,政府、社会和老人所在的社区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首先,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必要的经济上的援助。并在舆论上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社会各有关部门和老年人所在的社区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除直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帮助外,还应向老年人传授以增强他们自立能力为目的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

(四)、大力发展经济,实行社会保障

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国情,可见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统筹规划。而发展经济是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可以说其他一切对策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党的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的:“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人民出版社1995年)《建议》指明了我国21世纪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从2000年到2010年直至21世纪中叶,我国的国民经济将从小康——更加富裕的小康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用改革已全面辅开,农村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在摸索中。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的以覆盖大部分人群为宗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和健康保障制度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要求。它不仅仅是为了某一代人,也不仅仅是为了当今的老年人,更是为未来的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健康老龄化与社会整体相协调的集中体现。

反过来,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又能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期健康岁月的延长,不仅个人免受病痛折磨,而且能进一步发挥自身活力,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老年人将不再是负担、包袱的代名词,而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人力资源。

1994年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发展,也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而实现健康老龄化则可以说是中国在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双重压力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唯一抉择。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即行动起来,以21世纪的名义!

标签:;  ;  ;  ;  ;  ;  ;  ;  ;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选择_人口老龄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