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党员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价值研究论文_胡燕

高校教工党员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价值研究论文_胡燕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的预备人选和后备人才,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工作,是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和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整合高校教工党员教育优势,探索教工党员思想引领科学化方法,将教工党员对学生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作用融入教学指导、日常管理、生活交流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教工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 思想引领

学生党建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的预备人选和后备人才,是学生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工作,是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教职工党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的意义

高校教工党员在阅历、身份、专业、生活环境及思维成熟度等方面的优势对学生具有天然影响力,充分发挥教工党员中专任教师及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对于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教工党员担任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根据工作职责,可以从不同路径全面覆盖积极分子培养过程。教工党员深入学生,以身作则,运用多媒体积极发声,通过课堂讲授言传身教,可以营造懂理论、有信念、守纪律、有担当的积极氛围。在教学指导方面,针对学习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真实状况进行指导,扭转不正确认识,提高和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在日常管理方面,在班级工作和活动开展中考察积极分子知行合一真实状况,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培育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在生活成长方面,教工党员依靠成熟完善的思维帮助积极分子准确认识世界和自我,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以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方面达到党员标准。

二、高校教职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的现状

通过对本校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关于教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作用的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对本校教职工党员的座谈调研,可以总结分析出以下两条当前我校教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专任教师参与学生思想引领的效果欠佳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可知,专业课理论教师、辅导员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两个群体,也是最能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两支队伍,这两个群体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较于辅导员队伍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价值引领本职,专任教师虽然不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但由于高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放在学习上,专任教师担任的专业课程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教育载体、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所具有的优势,是其他教育主体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专任教师所担任的专业课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相比于思政课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生更倾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并接受专业理论学习。专任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布置作业、带队实习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其传授知识过程的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行为示范的过程。因此,专任教师如能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当前大多数专任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及便利条件,仍然停留在机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探讨如何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如何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专任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平台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对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当前教工党员对学生思想引领作用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仅局限于理论课堂上少许的价值观念传输,在参与学生课下学习生活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第一第二课堂存在相互脱节,专任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平台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较多的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党校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多由辅导员队伍开展组织指导,鲜少出现专任教师的身影,在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的深度广度上有待提升。

三、本校教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的实践探索

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专任教师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同时围绕发挥专任教师与思政辅导员两支队伍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搭建专任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平台,以本校法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实践探索对象,以促进学生德业并进、德法兼修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细致、实效突出的实践探索工作。

(一)开展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由专任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共同指导学生骨干集体学习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专题研讨,参观天津规划展览馆,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与学生实践团队一同制定宣讲方案计划、编印宣传手册、进入社区和学校开展法理集中宣讲、法治话剧展演,完成了“弘扬法治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天津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将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服务深度融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二)举办第六届法治宣传月系列活动

在继承整合法学院现有传统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第六届法治宣传月系列活动,以促进专业师生融合、学工教学共建,拓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路径。活动中更加注重专业教师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为每个子活动至少聘请了一名具有博士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法学专业党员教师,聘请了研究方向不同的多位党员教师,对专业学术性较强的法治课题大赛、校外法律援助等活动进行分层次、全程化的细致指导。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解决问题之中,以专业视角洞悉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

(三)创新开展初级、中级学生党校教育

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开展了初级、中级学生党校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党校教育的形式、充实党校教育的内涵来探索加强教工党员在学生入党申请人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方面的路径和方法。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课导师、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军训承训部队教官参与到初级、中级党校的授课工作中,带领入党积极分子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精神内涵,进一步明确了青年的使命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切实提升了两级学生党校教育活动的政治性、指导性、实效性。

四、提升教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价值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校教工党员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实际,着眼于提升教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效用,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

进一步在全校教工党员中开展学习和贯彻全国和我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活动,组织教工党员再次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帮助全体教工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特别是深刻领会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坚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全体教工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构建“大思政”育人平台,建立健全专任教师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上来。

(二)院系学工联动

建立由教学院系与对口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立定期联席沟通会机制,双方将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工作信息及时同步和共享,保持信息畅通,就教学和日常管理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达到协调联动的效果。

为学生班级普遍配备学工班导师负责日常生活,配备专业课专任教师作为学术导师,为主要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配备一名或多名专业活动指导教师,并将学术导师指导活动和参与活动纳入专任教师思政育人作用发挥考核的机制之中,设立最低标准,表彰先进典型,激发专任教师参加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挖掘典型平台

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鼓励各院系专任教师与学工办辅导员教师队伍探索对接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的“个性化”模式,做到“一院一策”、“一系一景”,在各院系挖掘和培育思政功能突出、师生接受程度高、开展效果好的育人活动,着力打造思政育人品牌,选树先进典型,探索建立专任教师同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更好发挥教工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俊玲.高校大思政育人模式分析——兼论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57-158.

[2]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01):183-184.

[3]王楠.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56-157.

论文作者:胡燕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高校教工党员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引领价值研究论文_胡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