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论文_孙明

4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论文_孙明

孙明

通山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通山437600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尿激酶溶栓使用。方法:对住院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栓塞占25%,冠脉痉挛占187%,家族史占4286%,高脂血症占4048%,动脉硬化占269%,大量吸烟占6429%,早期死亡率为952%。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危险因素与大量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等因素有关。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危险因素;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39-02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性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北京28所医院年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数,1992年为1991年的247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逐渐增多。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凶险、易猝死、发病早期死亡率较高,本文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青年急性心肌梗死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88岁,梗死部位:前壁14例,下壁18例,前间壁10例,合并心律失常6例。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严重而持久的闷痛,伴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者21例。经临床、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

12临床治疗情况:治疗方法为吸氧、心电监护、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溶栓治疗药物选择尿激酶(22万u/㎏体重),应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每1万u尿激酶加1ml?09%氯化钠溶液),其中2/3量10min内快速注射,余下1/3量10min内静脉滴注,禁忌渗出至血管外。

2结果

本组男性29例(占6905%),女性13例,(占3095),年龄35岁以下27例(占6429%),45岁以下15例(占3571%),再通率24例(占5714%),死亡率4例(占952%),伴有高血压18例,(占4286%),糖尿病7例(占1667%),高血脂17例(占4048%),有家族史的18例,(占4286%),吸烟27例(占6429%)。

3讨论

31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持续升高,徐海峰[5]等认为。AMI诊断必须至少具备下列2项标准的2项。①有缺血性心痛病史。②心电图符合AMI的动态演变。③血清心脏标志物符合AMI的动态变化。排除心肌疾病,肺动脉栓塞,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达到早诊断早治疗,采用H-FABP(心脏型脂肪酶结合蛋白)作为理想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指标,H-FABP诊断灵敏度高于CK-MB(肌酶激酶同I酶),在发病0—3H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的AMI诊断。

32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问题: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年龄45岁以下的心肌梗死,近年发病明显上升[3]。本组资料显示青年急性心肌病人42例,占同期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72%(42/582)。据文献记载,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均可见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有关。本组病例中,伴有高血脂的占4048%,有家族史的占4286%,有吸烟爱好的占6429%,证明大量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可作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33静脉溶栓疗法:静脉溶栓疗法在心肌梗死3~6h内,使闭塞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溶栓治疗的严重合并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导致溶栓治疗失败。

34关于尿激酶溶栓效果:本组采用尿激酶溶栓。其作用机理是以纤维蛋白溶解激酶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疗效判断主要指标:开始应用溶栓剂2h内或任何一个30min间期内,前后心电图比较,抬高的ST段后者较前者回落≥50%;CK或CK-MB酶峰提至距发病后的14h以内,本组再通率24例,占5714%,低于高润霖[4]报道尿激酶溶栓再通率为673%,溶栓治疗有助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从而挽救受损的心肌组织和限制心肌面积的扩大,有利于迅速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

35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得以广泛应用,疗效确切,是目前最有效直接的治疗措施,但由于基层医疗条件限制,目前尚未能广泛开展。

36加强监护和心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猛,猝死率高,发病早期1~2d,应安置在重症监护室进行24h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心电图、体温、呼吸、血压等异常变化和心律失常等并发证。年轻人容易出现负性情绪。由于不良个性不良生活方式是AMI发病因素。加强心理治疗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应激情绪反应方式,有助于AMI的康复。

37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尤为重要:本组病例中,有吸烟行为的27例,占6429%。在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家族史和高血脂的影响较大,吸烟占危险因素第一位。有研究表明吸烟通过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有家族史的青年人,提高防患意识,给予戒烟、降脂等预防措施。目前,青少年吸烟、饮酒等物质滥用行为已日益严重。12~18岁在校学生的吸烟率为1220~5190%。吸烟仍然是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和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陸再英.内科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28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

[3]曹桂生,冯义柏,曾秋堂.心肌梗塞的非典型临床表现及特殊类型的心肌梗塞[M].临床心内科讲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0265

[4]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2):847849

论文作者:孙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4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论文_孙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