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于劲松

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于劲松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157014

【摘 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28例强迫症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患者显效18 例、好6例、无效4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强迫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轻强迫症状程度,同时增加疗效,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强迫症;护理

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且二者的发病率较高。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有大约13%-46%左右的患者会同时伴随发生强迫症,这种伴随发生的情况,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临床研究显示有近50%患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2-3],目前认为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扩大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药物护理,对改善强迫症症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住院的28例患者,均符合CCMD-3 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男15例、女13例;年龄32~64岁,平均47.5岁。

1.2疗效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改善,且Y-BOCS强迫量表评分减少≥8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且Y-BOCS强迫量表评分减少≥40%~8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且Y-BOCS强迫量表评分减少≤40%。

2.护理

2.1心理治疗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主动介绍病室环境、作息制度,仔细询问病史及主要症状。依据患者特点,指导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对患者表示理解和尊重,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调整患者的不良认知:每次暴露行为疗法时患者密切接触或想象引起他不舒服的情境和事物,不准许有仪式性动作,患者不良认知有:⑴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没有效果,我的病很严重;⑵我坚持不下去,太难受了;⑶我不需要做行为干预治疗,我只要把我的问题弄懂就可以了;⑷我一定要做这些动作,心里放不下,我无法再做其他事情;⑤我躺在床上做治疗也是一样的;⑥做想象暴露很枯燥无味,我不能坚持。患者的这些不良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坚持治疗的信心[4]。病情较轻的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可只使用心理疗法,病情较重的用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疗效。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强迫性神经症的病因基础上,关键是心理因素,重点运用解释性心理治疗,达到患者对该病的认识的目的,来使患者了解到自己患的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疾病,调整患者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经过治疗会逐渐好转。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较多,例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内观行为疗法、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催眠疗法、团体归因治疗等,而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是前三种[5-6]。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的强迫症状尽量顺其自然,然后人为地、循序渐进地递减其量,在患者逐渐适应某一较短时间或较少次数的强迫体验、情绪稳定或焦虑痛苦程度减轻后,即可继续如此递减。对强迫症患者的倾诉,护士不是单纯的倾听,要把自己的同情和诚意表示出来并对患者的行为加以分析,提出患者未能意识到但能接受的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加强活动护理

焦虑和不适的减轻使患者不依赖仪式化动作,阻止他的反应性行为,直至焦虑降低为止,患者常因为强迫症状,忽视生活内容,护士根据患者不同身心状况和接受程度,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协助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行为活动量表,有计划安排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和文体康复活动,指导患者写日记,训练患者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中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中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2.4药物护理

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主要有氯丙咪嗪、左洛复、兰释、赛乐特、百优解这五种,其中认为最经典的是氯丙咪嗪,它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医生首选给患者开这种药,它的服用期限较长,一般至少服用半年以上,从小剂量开始,诼渐加量,一直加到最高量,一般认为最高量为每天三次,每次6-8颗。

3讨论

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的神经障碍疾病。其实,强迫症患者往往是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去做,这样的痛苦会让人身心疲惫。强迫症病因复杂,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另外是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还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手段,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虽然可以缓解部分临床症状,但是有较多个案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停药后甚至可能出现强迫症症状加重现象[7]。在强迫症的成因中,心理状态不佳一直被认为是核心环节之一,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状态的转变及不良心境一直发挥中决定性的作用,故目前认为心理护理有望成为药物治疗之外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8],有助于缓解强迫症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强迫症状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素美.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进修杂志,2013,28(3):203-205.

[2]杨晶.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233-235.

[3]袁美英. 心理加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15,23(05):621-622.

[4]黄英民,温益雄,潘锋.利培酮对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1(5):275.

[5]赵岩.强迫症心理治疗方法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5):47-49.

[6]范红霞,申荷永,张敏.近20年国内外强迫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及动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92-695.

[7]汲送花,季加翠,张海英.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81-383.

[8]李会,穆喜术,李喜泼,等.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症状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9):1422-1424.

论文作者:于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于劲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