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加强对建筑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的施工建设前期,施工人员要严格的做好准备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每个环节也都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只有在前期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够保障后期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前期准备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该工程在厉行节约、科学统筹的前提下,最终使整个工程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这其中的工作内容包括:施工措施的规划、施工机械的管理、施工场地的管理,以及企业的工期要求、人员素质、材料质量、经济效益等等:当然还要做好各项工作的项目管理,再将其系统的纳入整个工程的进度控制之中。因为只有确保各项工作均准备充分,才能够最终顺利的完成施工。最后就是对于各个机械,工作人员都要对其做好其调试工作,全力保障在使用各项机械仪器和设备时都能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
2、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方面的管理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和管理,也要确保保温、砌材以及钢筋等其他施工材料的使用和管理,这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只有确保了各项高质量建筑材料的共同作用以及科学的使用,才能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首先就是采集材料方面,在材料采集的时候,相关部门应该派遣专业的人员进行采集,并且一定都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问题和其规范标准:其次,想要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前期就要对到场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并且按照规范进行堆放:在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工作。一定要保障合理、规范、科学的使用施工材料,严禁浪费:要从根本上确保各类建筑工程材料科学使用、从严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的实现建筑施工的高质量工程,为实验建筑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拌和混凝土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拌和混凝土是其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因为一旦拌和不规范,将会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达标,进而影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其质量,我们需要在大规模拌和前进行试拌,即根据之前试验所确定混凝土配比开展试拌,随后将试拌所获取混凝土样品予以检测,待其满足建筑工程建设要求后,将其配合比最终确定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试拌时应严格依据试验所获得配合比进行,从而避免混凝土样品质量受到影响。在经试拌最终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后,企業便可据此开展大规模的混凝土拌和工作。此时,需注意的是,除了要及时将各种料放入拌和设备外,还应密切关注骨料含水量以及拌和物离析情况,以确保混凝土拌和质量达标。
2、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的控制。例如: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以及持续推移等。掌握混凝土分层的厚度,然后在进行浇筑能够避免混凝土各层之间由于浇筑间隔时间间隔太长产生混凝土裂缝。另一方面,还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由于温度以及湿度影响出现的质量缺陷。混凝土澆注完成以后,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做好清洁工作;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过程中,构造复杂梁柱节点施工难度大,中间柱子、钢筋错综复杂,箍筋绑扎较难进行箍筋的操作难度大。因此,应该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实际的入模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保证钢筋骨架不会被冲到。如果浇筑的高度超过3m,施工人员应该及时采用串筒等方式,使得浇筑层面的自由高度不能超过3m。还要对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同时,还应该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在二次浇筑过程中,应该及时对相应的浇筑进行控制,并且两次浇筑的时间不能超过2h,还要不断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3、混凝土振捣
企业在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完成混凝土浇筑后,便可开展振捣作业,这样一来,能使混凝土填满模版的情况下确保其良好的均匀性。结合实践看,建筑工程混凝土振捣方式根据工程量大小或混凝土种类主要有人工、机械两类,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混凝土振捣都需要遵循插点均匀选择、快插慢拔的要点。此外,振捣作业中需确保振捣棒插到下层的混凝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产生缝隙,且每次振捣时间应在20s左右,直到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或泛浆等情况。
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促进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温度控制措施有:保持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均应小于25℃;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5℃;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可以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也可以采用投毛石法;采用保温法,在结构外漏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末、湿砂等),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保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小于25℃;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出现裂缝。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行为规范化,保证施工得以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具体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施工质量管理挂钩,可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此外,还需对施工现场做好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测小组,做好施工现场的巡检工作。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则需要立即指出,并及时督促其予以纠正,直至达到规定标准后,才能准予开展下一道工序。
2、规范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操作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良好的施工质量,一个规范化的操作是其重要措施。对此,广大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操作:①企业要在建筑工程建设前,结合混凝土施工实际在方案中将其操作规范予以明确下来,从管理制度上确保该操作规范得以落实;②根据以往混凝土施工经验归纳总结操作注意事项,比如混凝土施工中严禁踩踏钢筋等;③加强混凝土施工操作监督,对于重点施工内容,可采取施工全过程监控法,这有助于确保混凝土施工操作的规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将越来越多。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使其成为更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伟.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2012,35(14):514-515.
[2]刘亚超,赵宝玉.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02):32-33.
论文作者:陆崇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准备工作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