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瘫发生率的作用论文_郑国光

郑国光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儿科,4372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瘫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0~6个月63例高危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l例。对A组进行早期干预,B组未采取任何措施,在高危儿l岁左右对其进行诊断。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率。

【关键词】早期干预;高危儿;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可合并癫痫、智力障碍、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并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为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瘫发生率的作用,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门诊收治的63例高危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门诊收治的0~6个月63例高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 照组31例,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早期干预。诊断与分型均符合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2]。排除标准[3]:①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的正常儿童;②神 经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患 儿;③并发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者;④并发有精神病及严重癫痫,难以配合完成本课题者。两组高危儿在性别、月龄、高危因素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两组高危儿均进行定期门诊体检。A组一周进行5次干预,干预时间1小时,内容包括:按摩,被动运动,游泳,理疗以及药物治疗;B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手段。1岁时明确其诊断。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3.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2年间对A、B两组63例

高危儿进行门诊随访,两组患儿均于l岁时进行诊断,观察

脑瘫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

见表2。

表2:A、B两组脑瘫发生率对比

非脑瘫发生数(%)脑瘫发生数(%)

实验组32(100%)0(0)

对照组26(83.9%)5(16.1%)

P0.041

3讨论

早期干预是指能直接影响儿童、父母、家庭功能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给儿童和家庭支持和帮助[4]。这里的社会支持是父母履行养育孩子责任、促进孩子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一些信息、指导、建议等资源。早期干预的方法和目的多样,但综合的、能很好控制的早期干预非常有效[5]。近些年来,早期干预领域也向更为经验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康复治疗师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出最适宜的干预方案,将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措施用于自己的患者。

随着近来对脑瘫研究的不断深入,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将来很可能出现脑发育不全或脑瘫。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多胎、母亲智障、高龄(母亲35岁以上初产)、先兆流产、感染、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等是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脑瘫患儿都存在上述高危因素,其中,窒息、早产为主要原因。因此,积极做好母孕期、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难产、窒息是减少脑瘫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对具备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发育监测,越早开始越好,力求早期诊断、早期干预[6],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神经功能的损害,降低脑瘫发生率。

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随着康复及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发现脑瘫是可治的,尤其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可使很多小儿正常化[7]。在婴幼儿期脑组织发育不完全,还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可塑性极强,大脑的代偿能力也很强,恢复能力快。在这一时期如及时应用早期干预的方法,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的高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降低脑瘫发生率。

由干预结果知,采取按摩,被动运动,游泳,理疗以及药物治疗等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脑瘫发生率为0,效果明显,说明早期干预可以降低高危儿脑瘫发生率,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29(5):309.

[3]张丽华,胡燕丽,李晓捷,等.平衡仪评定和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lO,16(3):245—247.

[4]李勇,程锐,许植之,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临床儿科杂志,2012,24(3):188-190.

[5]王勤,杨丽娟,毕绘珍.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2(2):54—55.

[6]张智重,张旭光,李琴.小儿及脑性瘫痪的门诊与家庭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9(8):461.

[7]刘振寰.小儿脑瘫家庭康复[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郑国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瘫发生率的作用论文_郑国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