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_企业环境论文

苏南地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_企业环境论文

赴苏南地区学习考察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考察报告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1月初,由邬和民副市长带队的市政府赴苏南地区学习考察组对苏南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短短的几天考察活动,我们都深深地被苏南地区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的气势所震憾,深深地被当地干部强烈的招商引资意识和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招商引资氛围所感染,深深地为当地人民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大手笔、大气魄、大跃进的建设场面所激动,也深深地为宁波与苏南地区存在的差距将不断扩大的趋势所焦虑不安。

一、苏南地区利用外资跳跃式发展的强劲态势

改革开放初期,以乡镇企业突飞猛进为标志的“苏南模式”曾蜚声中外。如今,苏南地区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经济结构和质量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势头迅猛,发展后劲咄咄逼人。

(一)发展快,规模大。我市与苏南地区拉开差距主要在“八五”以后,特别是1992年,苏州市利用外资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合同利用外资从1991年的3.9亿美元上升到4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从1.2亿美元上升到9亿美元,之后,合同利用外资每年保持着45亿美元的规模,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着22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见图表)

(二)起点高,结构优。早在开发建设初期,他们就有目的、有重点地主攻龙头型、科技型、关键型项目,增强集聚效应,提高引资质量,提升产业结构。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发展氛围浓厚,产业链长,配套要素丰富,使外资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随之上升。如苏州新区内,留学人员创业园、院士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软件园、博士后工作站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与国内7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科研网络,聚集了3000多名科研人员、400多名教授、博士、留学生。区内重点发展电子资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新型家电等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十几条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区内被正式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有146家,其主要经济指标在区内均超过90%。电子资讯产业的总投资达到20亿美元,产值约占区域经济的50%。无锡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90家,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0%以上,出口业绩占全区的92%。

(三)龙头壮,戴体强。苏州市64%左右的合同外资和60%左右的实际到位外资来自开发区,如苏州新区去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20%和13%。特别是吴江市,1999年乡镇利用外资仅0.2亿美元,去年达到了2亿多美元。无锡市各级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71%和73%。全市28家世界500强企业的32个项目都落户在开发区,全市千万美元以上的83个大项目也都在开发区。

(四)台资多,配套全。截止去年底,苏州累计引进合同台资102亿美元,实际台资54亿美元,占全国台资总量的22%,其中,昆山市已累计引进台资49亿美元。台资大企业、大项目多,台湾百大富豪和上市公司中已有81家在苏州投资,共兴办156家企业。台资企业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有340家,其中有58家超过3000万美元。台湾8大笔记本电脑公司已有5家落户苏州,3年后年产量可达1000万台,将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台塑投资的南亚项目已在昆山开发区动工兴建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7亿美元。整个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在产业分布上,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资讯业。目前,苏州市有该类企业300多家。“母鸡带小鸡”现象明显,如明基电脑落户,带来17家配套企业。而我市去年引进合同台资仅1.1亿美元,实际台资0.62亿美元,累计合同台资7.58亿美元,仅为苏州的7.58%。

(五)效益好,后劲足。大量外资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年,苏州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其中60%应归功于三资企业的进出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0多亿元,其中外资占到50%;财政收入158亿,来自外资的占40%,涉外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也在40%左右;三资企业销售额占工业销售总额1/3以上;吸收就业人员约50万人。去年,全市的GDP增长12.5%,达到1540亿元。昆山市外资企业的贡献度更加明显。仅一年时间,外资企业在昆山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就从前年的"56789"上升到"67889",即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0%,占税收的70%以上,占工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达8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达80%多,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0%。吴江市外贸出口从前年的3.9亿美元跳到去年的12.5亿美元,今年计划25-30亿美元,明年计划50亿美元出口绝大部分来自外资企业。而我市三资企业出口仅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入15%,占财政收入的20%。苏南地区每年保持40亿美元左右的外资规模,对整个地区的外贸出口、GDP拉动、财政、税收、固定资产投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外资企业在增加地方经济总量的同时,也大大缓和了就业压力,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带来了高新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和后劲培育。

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

  1000万以上  1亿以上 500强企业

 2000年 累计11月底

2000年 累计11月底 累计

  累计   累计

苏州  47352 28.6 199 1091 30

75

昆山  15100 7 44

300 18

13

吴江

6.210 2 2.5

50 8

13

无锡

17121.7

10.82 68.7

83 6

28

宁波

9.584.56.2 40299 10

27

(注:以上数据以美元计)

二、苏南地区招商引资的主要经验

(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齐心协力的领导优势。对外开放二十多年以来,苏南地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咬定外资不放松,狠抓机遇,开拓奋进,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促招商、齐心协力引项目的强大优势。他们抓住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辟建各类国家级、省级乃至县(市)级开发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抓住了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提出“不在上海、胜似上海”的观点,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充分依靠上海的交通、港口、机场、海关、人才等各方面资源优势,为其所用,求得了自身的大发展;抓住了近几年台资岛内向外转移以及从珠江三角洲转移的有利时机,促进了利用台资大飞跃。抓住了机遇,还要有到位的措施。他们认为,经济改革往往是地方推动中央,地方不能等、靠、要,而是要主动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如昆山市从1999年初就率先在开发区内设立出口加工区,并着手有关筹备工作,等去年4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昆山开发区设立出口加工区时,昆山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已全面封关启动,当年出让土地达80%以上,合同利用外资8亿多美元,目前正在考虑出口加工区面积扩大。又如,苏南人变向思维,通过以下促上,横向协调,实现了上海大通关,把上海的口岸变为自己的口岸,不仅缩短了通关时间,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外企的效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此外,苏南地区争创一流的力量也很到位。苏州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战略性举措,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据介绍,市级领导有40%左右的精力抓招商,县(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有60%左右的精力抓招商,乡镇党政负责人有80%的精力抓招商。吴江市原来利用外资基础差,班子调整后市长专管招商,1999年仅赴东莞招商就多达20多次。四套班子一齐动手,“外商内招”初见成效,二年左右打开局面,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招商部门集中精力抓项目引进的同时,非招商部门以招商引资为己任,灵活适用政策,主动超前服务,想方设法搞好项目引进。在苏南,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开放形象。无论是城镇规划、土地批租、政策处理,还是项目审批、来宾接待、后勤服务,甚至农业生产,都把招商引资放在第一位。开展的各类群众性公益活动、文体、旅游活动,都把引进外资作为结合点,服务于招商引资大局。各类思想教育活动,也做到虚事实做。

(二)纵观全局,灵活应变,创造务实高效的方法优势。这几年,苏南人注重分析把握国际资本的流向,适时调整招商策略,注重招商活动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招商方法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拓展思路,灵活应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8年初,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招商引资面临严峻形势,经过专题研究,昆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主攻台湾、突破欧美”的招商策略,以台引欧,以台引美,取得了明显的招商成果。去年以来,昆山针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又制订了“扩大欧美,提高台资,拓展日本和东南亚”的招商策略。重点将目标瞄准日本,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

在实践中,苏南人深刻认识到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招商队伍的重要性。他们强调招商人员要懂外语、懂专业、懂法律、懂公关,勤于捕捉信息机遇,善于与外商接洽谈判,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担当起招商主力军的作用。目前苏州市各级已形成一支2000多人的专业招商队伍。昆山市各镇光是志职从事招商一线的干部有250人,其中70%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各镇都有1-2名能熟练用英语谈判、招商的专业人才。他们还建立了一套灵活创新的招商人才培育机制,有计划地派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国培训,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

在招商手段上,苏南人普遍采用“以外引外”的招商方法,即在引进企业后,特别注意跟踪这家企业在海外的上、下游企业,然后动员这家企业与那些相关企业联系,用自己的成功经验,现身说法,吸引相关企业共同投资。与此同时,苏南人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形势的变化,成功地运用“敲门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会议招商、贴近招商、条线招商”等多种方法,来争取最大的招商效果。

立足于算大帐,算长远帐,算间接账,开明而不过分精明,是苏南人招商引资的高明之处,他们对重点项目普遍采取特殊政策,个案处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如吴江开发区为引进台湾华裕电脑一家企业,就补贴土地资金3千万元。他们看到的是这一项目将带来的十几家配套企业,大批的就业岗位,预期的财税和进出口贸易的带动效应。

(三)突出龙头,重点扶持,培育集聚先导的载体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这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趋势。苏南人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外资发展的趋势,及时把开发区建设摆到招商引资重要位置。充分地培育和发展各级开发区的集聚、先导、幅射优势。

苏南地区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开发区的建设,为开发区奠定大开发、大开放的扎实基础,优先把一批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放在开发区,不断增强开发区经济的集聚和带动辐射功能。苏州、无锡都把市内国家级开发区列为战略要点,市领导亲自抓,市级各部门积极支持,自觉服务,努力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昆山市提出: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市要提高水平和档次,首先要提高开发区的水平和档次。

苏南开发区规划起点高、气魄大,内容详尽,衔接紧密,可操作性强,不仅使招商者有规可依,而且使投资者一目了然,增强投资兴业的信心。苏州新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园林式的新城区。无锡新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国内一流的绿色城、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苏南新区和无锡新区都已通过IS14000体系认证,从而形成强劲的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苏南人还注重在体制理顺,机制创新上不断为开发区的发展创造条件。苏州新区、无锡新区都按城市新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减少体制摩擦。苏南开发区不断突破原有发展区域,在人、才、物方面对重点开发区的倾斜措施,做大、做优、做强了开发区,打响了品牌,形成了集聚效应。此外,苏南各开发区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具有特色的发展产业,并注重与周边地区相互配套,最大限度地发挥开发区的产业辐射作用和政策边际效应。

(四)优良服务,提高效率,构建人有我优的环境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苏南地区成为国际资本投入高密度地区的主要原因。他们不满足于地理上的优势,坚持不懈地狠抓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投资环境的营造。一是营造全社会亲商的舆论环境。千方百计为投资商着想,增强与他们的亲密度。二是建设重商的服务环境。苏南开发区投资体系健全,制度完善,都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如昆山开发区形成了“三个服务体系”,即外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形成了沟通政府部门和外商之间的“三个渠道”,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资企业协会、外商沙龙活动。通过定期举办系列活动,宣传政策,交流意见,联络感情,并采取承诺制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昆山开发区还针对台商的要求设立了职业技校学院,台商招工从考试到体检5个工作日内可以完成。三是提升富商的法制环境。苏南各地围结富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他们致力于营造依法行政,文明公正执法的良好环境,强化政府部门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为外商经营保驾护航。苏南人善算大帐,外商发财我发展,外商赚钱我收税,富商观念深入人心。四是优化安商的城市生活环境。苏南人把建设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增强对外招商的有力手段,打起了城市环境牌。在城市的框架、形态、景观、功能、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每年变新样,提高了品位,凝聚了人气,增强了商机。优美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双赢”的效果。现在有3000多名台商长住昆山、安居乐业,其中不少就是冲着这儿干净、文明而来。

三、学苏南、赶苏南的建议

对照苏南,宁波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已明显落后,这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差距,更体现在思想、观念和思路方法上的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在苏南人看来,今天利用外资的优势,便是明天外贸出口的优势,就是后天经济发展后劲的优势。因此在苏南,利用外资人人有责已成共识,招商引资人人参与成社会风气。相比之下,我们对利用外资重要性的认识远远没有到位。有的同志把利用外资仅仅看作是获取国家优惠政策的一个途径,一旦优惠政策弱化、利用外资的积极性就没有了;有的同志把利用外资只看作是为了筹措资金,当企业经营情况较好,银行贷款能保证,就觉得要不要外资无所谓;有的同志怕搞了外资肥水流入外人田,分走红利吃了亏,还有的同志怕失权,担心搞了合资受牵制,决策、管理不自由,不能再由一个人说了算。

二是组织领导上的差距:在苏南,招商引资是五套班子的中心工作,是五套班子的大合唱。他们提出,市级领导要保证40%的精力抓招商,县级领导要以60%的精力抓招商、乡(镇)党政负责人要用80%的精力抓招商。班子领导常常身先士卒,带头招商,参与洽谈。相比之下,我们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从领导层面来看,市、县、乡(镇)三级班子从领导力量的投入和精力分配上,离苏南有很大的差距。从机关层面来看,还存在着严重的“职能部门热,其他部门不热”,特别是那些非经济部门认为利用外资与己无关、对利用外资存有戒备心理的不无存在;还有的部门把小集体利益看得过重,衙门作风盛行。这些都成了招商引资的阻力。

三是工作水平上的差距:苏南人招商引资思路灵活、方法得当、队伍素质比较高。他们注重分析把握国际资本的流向,适时调整招商策略,注重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相比之下,我们对国际资本流向和跨国公司投资意图,缺乏及时、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措施准备不足,招商引资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在招商引资中的主战场作用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招商对象的选择、招商工作的力度及招商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苏南也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投资环境上的差距:在硬环境方面,苏南已提出基础设施条件“九通一平”的要求。在软环境方面,苏南要求职能部门不能外商说“不”,只说“怎么办”,对外商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营造了一个优质高效、人有我优的好环境。相比之下,我市的投资环境又差了一截。从硬环境来看,基础设施条件还停留在“三通一平”到“五通一平”的水平。土地、水、电、运输费用普遍高于苏南。从软环境来看,外商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的现象还较普遍存在。

认识差距的目的在于缩小差距。我们认真分析苏南的经验和宁波的差距,苏南的不足和宁波的比较优势,觉得应该有信心迎难而上、后来居上。

(一)进行一次各级领导的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高、努力形成领导优势。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根据市委制订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步伐,提高水平,争取突破,必须继续把引进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点,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抓招商引资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结构调整、抓科技创新、抓财政创收。为此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加快招商引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开放型经济龙头地位不动摇,坚定赶超先进地区的决心不动摇。在全市上下掀起抓外资、赶先进、促发展的热潮。其次,各级领导亲自动手是关键。突出龙头地位,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合力抓,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承担起招商引资的主要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分级负责制,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再次,目标激励,强化考核是核心。建议制订新目标,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健全考核体系,要把能否取得招商引资新突破,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是否懂经济、会管理,有能力、有作为的重要标准。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建议设立全市开发建设资金、重点项目配套资金和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确保开发建设高标准,重点项目优配套,招商引资重奖励。

(二)进行一次各级干部的精神大振奋、思路大开拓,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的方法优势。一要改进和加强全市招商机构建设。建议完善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将市对外招商中心改建为宁波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级有关部门相关职能机构和人员可集中合署办公。各级有关部门,重点乡镇都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完善市、县、镇三级招商机构体系。二要培育和扩大高素质招商队伍。各地各部门要抽调和公开招聘一批“通外语、有专业、懂政策、善公关”的优秀青年干部充实招商第一线,市有关部门要每年选拔一批招商骨干到国内外进行培训。同时,进一步拓展招商网络,市投资促进中心、国家级开发区及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在重点招商地区选聘招商人员。要发挥宁兴集团各国外公司的招商引资窗口作用。市政府驻主要城市办事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职能。三要突出重点,善于抢抓招商机遇。在招商对象上,近期要突出主攻台商、发展日韩、拓展欧美。在招商领域上,今年要注重抓好入世机遇,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结合结构调整的需求,提出积极有效的产业导向。在招商重点上,突出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及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和由国际著名公司投资的重点在谈、在批、在建外资项目,建立各级领导定点、定项目联系制度,特事特办,重点扶持,志在必得。在招商手段上,要继续确保浙洽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同时要积极探索和运用“外商内招,以商引资”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实施开发区域的载体大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竞争的集聚优势。一要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发展格局。各级开发区是利用外资的主要载体,是全市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核心,省市级开发区为基础,重点乡镇工业小区为补充,层次分明、特色明显、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利用外资的主体框架。二要理顺区域关系,创新管理体制。要扩大开发区、保税区的发展空间,科学调整规划,理顺与所在地的关系,突出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发区要争取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两区”要率先实行“封闭式”管理,各县(市)、区要为所属的省市级开发区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继续加大对国家级开发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对省级开发区和重点市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实行贴息和补助,建议对重点开发区域在配套建设、征地指标等方面予以倾斜,尤其要尽快全程拓宽通途路、江南公路,建设宁波与北仑间的快速通道。

(四)进行“重商、亲商”的环境大改善,努力形成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一要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在营造投资环境氛围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的内容,各部门要在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中,体现“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承诺和行动,使投资者真心感觉到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亲和精神和服务诚意。二要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创业环境。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以能否把外资项目“引得进,批得下,建得好,留得住”作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努力降低土地、水、电、气、运输等生产要素成本,对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必须统一认识,特事特办。要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进程,对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实施开放领导小组一颗章审批。要组织专门力量推进大通关工程、加快空港建设,通过2年时间把宁波建成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口岸服务中心。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限期予以解决。要加快兴建为外商生活服务的配套设施,努力为外商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真正使外商增强安全感、舒适感,增强在宁波投资的信心,为此,建议要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增强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三要创造规范化的法制环境。结合WTO的规则,建议各部门要抓紧清理、调整和制订适应国际惯例的各类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及时发布各类政策法规和经济信息。建立市领导与重点外商的定期对话制度,及时沟通交流,为外商排忧解难。继续开展投资环境整治月和请外商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活动,督促有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标签:;  ;  ;  ;  ;  

苏南地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_企业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