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领导能力与领导行为_领导力论文

“量子型”领导能力与领导行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论文,量子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者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能够在形势不明朗,甚至非常严峻的情况下,透过迷雾,提供一系列指导思想和方针,并且在不确定性中把握住机遇,帮助组织抓住激烈竞争中的生存空间,把组织战略推向一个崭新的领域。不仅如此,要想提高效率和改进工作的各部门,以及开发新产品和改进质量的工作小组,都离不开领导者的作用。

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发现,虽然他们拥有众多的管理者,却非常缺乏优秀的领导者。量子型领导学说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本质的透视,无疑为我们深入认识领导能力和领导行为,培养领导者以及如何把自己培养为领导者打开了一个广阔的视角。

1 “量子型”领导学说对领导科学认识的变革

传统的领导科学一般把领导能力简单地归结于领导者的品质、个性和天赋,比如比尔·盖茨的创新,通用电器公司总经理杰克·韦尔奇的决策力以及其他领导者的果断、宽容等,并且认为领导行为是领导者连续的职权。沃伦·布兰克在其《领导能力的九项自然法则》中提出“量子型”领导学说。该学说认为:传统的领导科学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解释是浅显的、块状的、割裂式的,仅仅是领导者个人品质的简单拼凑,不但没有深入认识到领导能力及行为的本质,更没有认识到领导能力及行为的作用机制,因而类似于传统的牛顿物理学对世界的解释。

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行为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有机的、系统的、互动的相互作用,伴随领导事件具有不连续性;领导能力是指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并依靠与追随者的关系基础,对追随者采取启示性行动,使之与领导者产生共同意图的一种能力,因而,领导能力是一种激发人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此外,一个人还可以通过对“意识”的不断修炼来提高其领导能力。因此,量子型领导学说不迷恋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而是采用量子物理学的认识方法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本质进行透视和阐述。量子型领导学说与传统的领导科学在以下四个方面卓然不同,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

1.1 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是一种相互作用

量子型物理学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将其视为一组相互联系,而不是独立的、僵硬的块状组成。“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应理解为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具备“个人”性质。这样,与传统的领导科学不同的是,量子型领导学说把追随者放在与领导者对等的位置上,认为二者都为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作贡献,都是必要的参与者。毕竟那些采取领导行动的人只有当追随者支持时才算得上是领导者。因而,领导能力并不是比尔盖茨的创新,而是他与其追随者之间成功的联系与作用。

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把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理解为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领悟领导能力的关键。传统的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能力的影响是一种权力,是管理者依靠其职权对下属产生的影响。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这种以政治较量形式表现出来的等级制观念限制了组织能量的发挥。

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能力和领导行为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组织机构运转的能量,这种相互作用基于二者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领导者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启示性的行动,使追随者理解并支持他的行动,共同发挥主动性。在此过程中,领导者要试图了解追随者的心智模式,对事物的参照标准及目标等,才能采取符合他们意识水平的启示性行动。这就需要领导者不断与追随者沟通交流,以取得完整而细致的信息,并形成良好的关系。

1.2 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具有不连续性

传统的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职权,而“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是断续的,即是一种量子现象。在不同的领导事件中,由不同的人实施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因而领导者的角色经常发生转移。

以一个产品开发小组为例,在组长的主持下开始探讨有关产品开发的问题。当甲提出一个合理的创意,并采取启示性的行动解释给其他人,取得他们的支持时,他就是该事件的领导者;如果乙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创意,并取得很多的追随者时,领导者的位置又转移到他身上。因而,在量子型领导学说看来,领导者并不是拥有职权的人,而是指在对别人发生影响的人。所以,为了激发组织能量,在不同的事件中,具有职权的人应该把“领导者”的职位传递给组织内有创新能力的员工。

1.3 领导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传统的领导科学非常注重事物的规范性和因果等逻辑关系。它认为领导者在既定的规则和要求中,使组织正常运转,并相信某种领导能力能带来既定的结果。因而,领导行为也是规范性的,逻辑性的。

量子型领导学说把领导行为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它认为领导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经常活动在没有明确答案和方向的场所。最子型领导者在规则之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并采取启示性的行动,取得追随者的支持。需要指出的是,量子型领导者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追随他,而且由于不可预测性,其前途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但目前组织所面临的日益突变的环境,无疑使这种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能力显得极其重要。没有突破和创新的组织是在坐以待毙。

1.4 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具有主观性的本质

传统的领导科学经常用领导者的品质、行为、习惯来解释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它用条条框框对领导能力进行僵硬地规范,令普通人“望尘莫及”。但这重所谓“客观性”的论述并没有揭露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本质,例如,职员经常对经理的决策作出相反的反应;有的员工认为一个经理的果断,具有高度的自尊,是具有领导能力的表现,而另一些员工认为他冷漠,不会沟通,很难领导好这个组织。

量子型领导学说认为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具有“主观性”的本质。该理论认为领导能力的标准存在于领导者与追随者的意识中,这种标准随不同的领导事件而不同,具有动态性。只有追随者对领导者表示支持和拥护时,领导能力才有意义,才会发生领导行为。为此,领导者要关注追随者的心智模式、目标、需要等,并努力使自己或追随者作出调整,使双方频率一致,达到“共振”的效果。因而,领导能力与领导行为是双方的主观性的“自我意识安排”。同时,领导者也可以通过意识不断培养注意力、鉴别力,通过对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所以这种论点对于把领导能力简单地归结为领导者某种客观品质的陈腐观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2 “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作用模式

与传统的领导科学相比,量子型领导学说采用了一种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更符合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更重要的是量子型学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行为模式,领导者可以通过应用这种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并采用以信任为基础的启示性行动,与追随者一起努力发挥组织的最大能量。下图表示了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作用模式,该模式共包括三个必要的相互作用:

图: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作用机制

2.1 量子型领导者——领导活动场所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所示,量子型领导者与领导活动场所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量子型领导者透视事物的更深层次,看出别人未看出的事物,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当人们知道如何去开展工作时,一般不需要指导,反而认为这种指导有碍于他们工作,即“领导者管得太多了”。只有当人们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时,领导者的“拨雾现日”才显得如此重要,这就是领导能力活动的主要场所。

能够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物,透视事物的本质,要求量子型领导者的认识具有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和鉴别力。这种洞察力和鉴别力可以通过领导者有意识地进行意识训练来提高。这又涉及第三个相互作用:即领导者——意识基础之间的作用。量子型领导者对事物采取另一种视角时,就容易产生创新性的方法和途径。为此,领导者要开辟观察、收集、解释和评价信息的新路子,超出一般性思维的逻辑限制,找到新的方法和途径。要警惕当信息不符合自己的心智模式时,就轻易过滤掉,要敏锐并有创新意识。

2.2 量子型领导者——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个相互作用为量子型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领导者采取的启示性行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基础。当量子型领导者看出别人未看出的事物,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时,就需要采取启示性行动去争取追随者。而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二者的之间的关系基础,这种关系基础除了包括狭义的私人关系之外,还包括共同的价值观、专业背景、爱好等。

为取得追随者的信任和支持,量子型领导者就要采取启示性的行动,启迪追随者进行判断,并支持领导者的行动路线,因而启示性行动就象深夜里茫茫大海中的一个灯塔。需要强调的是,领导者采取的启示性行动一定要符合追随者的意识水平和参照标准,才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才能产生共同意图,毕竟启示性行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沟通交流。当然,这也需要领导者了解追随者的心智模式、需要、目标、及其他有关的思想状况。

另外,启示性行动要取得成功也离不开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基础。为此,领导者要找出对二者来说都有价值的共同资源,以取得追随者的信任和理解,并注意平时搞好私人关系。量子型领导者必须明白,培育一种具有共同基础、信任和可靠性的关系非常重要,它对人们的自愿追随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如果发展了这个关系基础,量子型领导者实际上扩大了实施启示性行动的影响。

2.3 量子型领导者——意识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意识基础是整个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模式的基础。量子型领导者只有运用与众不同的意识,才能看出别人未看出的事物;只有启示性的行动为追随者接受时,才会取得追随者的支持;而这些又都建立在量子型领导者自身对意识不断地修炼基础之上。

量子型领导者自身应该在意识的四个层次不断修炼。这四个层次为:意向、注意力、鉴别力和主动性。首先,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起始于领导意向。领导意向可以集中各种努力来实现领导目的,有意识地把意向集中在所遇到的事件中,控制意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并表明你的领导愿望;第二,要控制注意力。注意力是领导者的意识束,它指向领导活动的场所。控制注意力而非限制注意力,要求领导者拥有一个开阔而敏锐的思维,诸如比尔·盖茨在领导信息处理业中所取得的部分成功,应归功于他对公司产品和行业本身全面的了解;第三,运用鉴别力。鉴别力是判断何种东西具有重要性的能力,它要求量子型领导者在不可测的环境里,不断集中意向和注意力,不断拓展思路,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并最终确定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第四,要具有主动性。主动性即行动,主动性驱使领导者看出别人未看出的事物,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再通过实施启示性行动取得追随者的信任和支持。主动性是意向、注意力和鉴别力的最终结果,如果不采取行动,最佳的意向、注意力和鉴别力都将化为泡影。

3 对“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评价

无论对领导科学的研究,还是对培养领导者以及领导者的自我培养,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无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也是一种更为民主,更能发挥组织整体能量的领导方式,当然其中有些观点有些偏颇。

3.1 它打开了深入认识领导科学的一个视角

量子型领导学说为深入认识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打开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视角,并且提供了一套具有操作性的作用机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量子型领导学说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的认识采取了更冷静、更深入的方法。量子型领导学说一反许多陈腐的观点,即简单地把领导能力归结为领导者的某些品质或个性,而是采用系统的、有机的、动态的观点对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进行透视。

其次,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作用机制。如上文所述,该机制包括三个相互作用:即领导者与领导活动场所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与意识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机制为领导者如何自觉训练,如何影响并获得追随者,以及如何在领导活动场所发挥作用,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观点。

3.2 它更符合未来组织的发展需要

量子型领导学说采用了量子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并把其看作一个物理过程,目的是为了激发组织的能量。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非常适应组织面临的日益突变的外部环境。

最近“授权”型组织类型不断涌现,如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中层革命等。通过在组织内授权,淡化等级制观念,以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设想的“学习型组织”,也是一种民主化、淡化政治倾向的组织类型。无论“授权”型组织,还是“学习型组织”都要求领导者的作用作出变革,即由单纯的指挥、命令转变为协调、激发组织能量。无疑量子型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非常适合这类组织。因为,量子型领导者强调追随者的重要性,并采用启示性而非命令性的领导行为,而且要求在不同的领导事件中把“领导位置”传递给有正确观点的人。

3.3 一定程度上抹杀了领导者个性的重要性

量子型领导学说几乎完全封杀了领导者个性在领导能力及领导行为中的重要性,显然有失偏颇。大量的事实证实了领导者的果断、忍耐、同情等个人品质都在领导行为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至少在形成关系基础以及帮助组织摆脱困境时,领导者的个性魅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  

“量子”领导能力与领导行为_领导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