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及患儿康复积极性的影响论文_唐星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脑瘫儿童康复中心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行心理护理,观察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患儿的康复积极性。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瘫患儿66例,借由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3例。对参照组患儿及家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接受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NEW)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家长,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积极性明显大于参照组患儿,即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瘫患儿及家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康复积极性,还能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康复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94-02

脑性瘫痪(CP)即婴儿早期、出生时,或是出生前,受特定因素影响致脑损伤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为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患儿普遍存在感知觉障碍、行为异常、癫痫以及智力障碍症状。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经济负担重、持续时间长、影响患儿正常发育等因素,患儿家长普遍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威胁自身健康,甚至影响患儿康复积极性,弱化治疗效果[1]。本院为了改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遂进行了如下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瘫患儿66例以及66例患儿家属(母亲),所有患儿家属均不存在精神疾病、重要性躯体疾病以及沟通障碍等情况。借由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参照组有20例为男性患儿,13例为女性患儿,年龄介于2岁~12岁之间,平均为(7.3±3.6)岁;观察组有21例为男性患儿,12例为女性患儿,年龄介于2岁~13岁之间,平均为(7.5±3.7)岁。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并不具有明显性,即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儿及家属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环境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饮食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详情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患儿的康复积极性。

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判定标准:参考心理健康评定量表(NEW),评分涉及因子为偏执、恐惧、敌对、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评分、人机关系敏感、焦虑、抑郁以及躯体化,总分越低,表明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患儿康复积极性判定标准:大声哭闹,拒绝治疗,为积极性差;紧张出汗,但不存在明显抵抗,康复治疗内容完成,为积极性良好;无哭闹、抵抗行为,康复治疗内容顺利完成,为积极性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脑瘫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数据,计数资料(n,%)由χ2检验组间数据值,计量资料(x-±s)由t检验组间数据值,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NEW)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家长,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评分对比

3.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NEW)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家长,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积极性明显大于参照组患儿,即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陈春秀[2]等人的研究结果。

心理护理主要含有四个部分:①心理支持。参考患儿实际心理状态,对其行针对性心理指导、支持,并做好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强化其理解水平、支持度,确保患儿可以得到充分的关爱、理解,提高患儿、患儿家属的家庭温暖感,强化患儿及家长的康复信心。②理论支持。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行康复护理指导,提高患儿及家属在疾相关知识方面的认知度,教导日常训练方法,通过游戏性、鼓励性内容,提高患儿康复积极性;指导患儿及家属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例如,卧床姿势、如厕姿势、进食要求等。③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会在一定程度降低患儿应激反应,缓解精神压力,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力,强化患儿的人际交往安全感与信任感,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除此外,还能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降低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确保患儿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降低致残率,缓解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④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定期组织患儿家属交流管理经验,从而良性扭转患儿家属的认知态度;组织群体互动,例如,健康讲座等,促进患儿、患儿家属间的帮助与支持;节假日组织患儿及家长参与集体活动,并与周边幼儿园联谊,以此为患儿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3-5]。

4.结语

综上所述,对脑瘫患儿及家属施以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提高患儿康复积极性,有利于患儿早起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跃琴,肖曙光,丁玉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5(07):161-162.

[2]陈春秀,赖伟权,黄淑芬等.对脑瘫患儿监护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1)[J].护理研究,2014,17(36):4521-4522,4529.

[3]姜桂玲,李红燕.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护理[J].山东医药,2010,50(45):15.

[4]潘宏,吕复莉,唐久来等.探究心理护理对小儿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及患儿康复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28):56-56.

[5]李丽媛,肖曙光,李鸿彬等.浅谈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5):37-38.

论文作者:唐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及患儿康复积极性的影响论文_唐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