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论文_姚瑞萍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2)

【摘要】 目的:探讨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雷公藤多甙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羌活胜湿汤加减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6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1],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紊乱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本病在早期如果不加以干预,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重者可致残,所以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对减少骨关节的破坏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2]。笔者在临床应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治疗的符合本次临床研究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5~67岁,平均(36.52±9.36)岁,病程1~6年,平均(3.25±0.64)年;观察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4-69岁,平均(37.01±8.96)岁,病程1~7年,平均(3.40±0.73)年,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患者掌、指、腕关节肿胀,时间大于6周;晨僵大于1小时;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时间大于6周;大于3个关节肿痛;可伴有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抗O抗体阳性;手X线有改变。符合以上标准中的4个或以上即可诊断[3]。排除晚期病变的患者;合并有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性疾病患者。中医诊断标准:证属型风寒湿痹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0.2g/次,1次/d,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m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如下:羌活20g,独活15g,防风12g,川芎15g,藁本15g,蔓荆子12g,甘草6g,湿甚者加薏苡仁、苍术;寒甚者加川乌、桂枝;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痛甚者加土鳖虫、白芍。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温服。2周围1疗程,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2.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改善达70%以上,血沉及C发应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改善达50%以上,血沉及C发应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无效: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改善小于50%,血沉及C发应蛋白无明显改善。

2.2 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炎性滑膜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系统性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的侵袭性关节炎性改变。早期表现为游走性的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多表现为小关节的晨僵、畸形及功能丧失[5]。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减轻患者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及阻止骨质的进一步破坏,尽最大可能的保护患者肌肉和关节的功能,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目前主要治疗药物有非甾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等,以上药物对本病治疗效果尚可,但其毒副反应也比较突出,研究显示,运用中医药本病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痹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感受风、寒、湿邪引起以肢体关节重着、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7]。《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患者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气不固,涉水冒雨、坐居湿地等,可使风、寒、湿邪气乘虚而入,侵犯机体经络,导致气血凝滞,留于关节,气血不合,闭阻不通,形成痹症。治以散寒祛湿、止痛活络,方选羌活胜湿汤甲减治疗。方中羌活、独活为君药,祛风湿而利关节,羌活善于祛下部之风湿,独活善于祛上部之风湿,两药合用散一身之上、下之风湿,通利关机而止痹痛,臣以防风、蔓荆子、藁本以祛风除湿止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止痛,祛瘀生新,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祛风除湿止痛,达到止痹痛的目的。本次临床观察显示,应用羌活胜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并且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田科,许建中,刘占举.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5(4):244-246.

[2]王娜,刘玉珂,宋玉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6(1):52-53.

[3]仝倩.独活温经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42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4):88-89.

[4]邵俊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46-48.

[5]刘守志.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 (1):335.

[6]彭松云.祛痰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12):65-67.

[7]黄丽,孟凡军.火针治疗风湿痹证50例[J].中医研究,2011,24(6):411.

论文作者:姚瑞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论文_姚瑞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