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左敏

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左敏

左敏

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 5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64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2)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2)行中医分阶段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0%,低于观察组93.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优良,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分阶段;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

[中图分类号] R57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190-01

慢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为其主要致病菌。经临床研究后发现胃癌主要致病因素亦为幽门螺杆菌,为此临床十分关注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治疗。慢性胃炎病程长,气滞阻、脾胃虚弱为其主要病机,西医治疗重点在于抗菌与抑酸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时间用药会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且有较多副作用,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祖国医学将慢性胃炎纳入“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认为该病有复杂的致病因素,且形式多样。胃部为该病主要发病位置,且密切关联于肝脾,为此治疗需注重扶正祛邪。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故而获得临床青睐。为详细探讨其临床疗效,现将患者64例选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64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与胃炎诊断标准相符,且幽门螺杆菌阳性;排除幽门梗阻、胃溃疡并穿孔、胃出血以及恶性病变等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2)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32)行中医分阶段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为28~75岁,平均(48.3±5.7)岁;11例为浅表性胃炎,7例为肠上皮化生,8例为萎缩性胃炎,6例为异型增生。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为30~77岁,平均(49.2±6.3)岁;11例为浅表性胃炎,6例为肠上皮化生,9例为萎缩性胃炎,6例为异型增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为联合用药,500mg阿莫西林、250mg甲硝唑以及20mg奥美拉唑,持续30天,再行胃镜检查。观察组行中医分阶段治疗,先应用化湿理气方,起调理之效,其组成如下:厚朴、槟榔、陈皮、藿香、枳壳、香附、黄芩均为9g,豆蔻4.5g,苍术12g;加减方:大便不畅者添加4.5g大黄,嘈杂者加6g黄连、9g海螵蛸以及3g吴茱萸。持续15天后改用健脾和胃方,起保护胃黏膜之效,其组成如下:白花蛇舌草与菝葜均为30g,半夏、白术、党参均为12g,佛手、木香、陈皮、茯苓均为9g,谷芽与石见穿均为15g,砂仁与甘草均为4.5g,持续75天。上述药方均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三次,总疗程为90天。

1.3疗效判定标准[1]

疗程结束后行病理检查显示活动性炎症消失,主次症状均全部消失,行内镜检查提示无水肿与充血现象判定为痊愈;行病理检查提示活动性炎症大幅度缓解,主次症状亦明显改善,行内镜检查提示水肿不明显,局部存在轻微充血现象判定为显效;行病理检查提示炎症缓解,主次症状均改善,行内镜检查提示局部充血与水肿均有所缓解为有效;病理检查提示炎症加重或无改善,症状无变化,内镜检查水肿与充血明显为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见表1。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0%,低于观察组93.8%,

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中医分阶段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n=32)7 16 7 2 93.8

对照组(n=32)4 8 12 8 75.0

X28.215-

P<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唯一宿主为人类,且经研究发现多数慢性胃炎密切关联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该杆菌分布广泛,据调查[2]我国总感染率为20~90%,且临床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超过80%与95~10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当前西医治疗重点在于基于胃酸抑制和抗菌治疗,但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还会扰乱体内菌群,而导致癌变的主要诱因为机体长期处于低酸状态,为此增加治疗难度。

祖国医学提出慢性胃炎症候表里不一且病机复杂,胃部为基本病位,密切关联于肝脾,为此其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以及肝木乘脾,故此认为治疗重点为扶正祛邪。辩证施治仍然是所有治疗的原则,“邪”指致病微生物及“湿邪”,因胃部有湿润的环境利于致病微生物繁殖。最新研究指出金银花、厚朴以及黄芩等中药可有效抑制与杀灭幽门螺杆菌[3],为此本组在分阶段治疗上将理气化湿作为第一阶段治疗重点,且添加香附、厚朴以及黄芩等中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经调理后再更换药方为健脾和胃方,实现标本兼治;脾胃病往往伴随肝郁气滞,“腹不胀,我言腹胀为有瘀血”,是谓脾胃瘀阻,故要添加郁金、桃仁、酒军疏肝逐瘀;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在上述治疗中后期还要重用黄芪以托脓生肌。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0%,低于观察组93.8%,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文献报道相近[4]。

综上所述,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优良,还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关联于本组药方可镇痛消炎、对胃酸分泌以及胃肠运动予以调节,且为胃黏膜提供保护以及对黏膜微循环进行改善等,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大军.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14(9):66-67.

[2]龚黎明.用中医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11):52-52.

[3]李金臣.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4-15.

[4]刘志信,安建平.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0(12):75-76.

论文作者:左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