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桥梁桥墩立柱技术状况检测及病害分析论文_郭骏

上海市路政局 上海市 200092

摘要:通过对一座新桥中发现的桥墩立柱与灌注桩连接处疑似桩错位、连接面断裂病害的检测分析,通过凿除连接面处的混凝土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并通过超声波、回弹及垂直度测量等无损检测手段,综合判定立柱自身的密实度及与桩连接面的连接质量,分析该病害存在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建议。

关键词:立柱、灌注桩、无损检测、超声波、加固

前言:

某一座三跨简支梁桥,跨径组合为:13m+13m+13m=39m。横桥向分为南幅、中幅及北幅,分离式布置。南幅横向布置为:0.50m(栏杆)+3.75m(人行道)+6.0m(非机动车道)+0.5m(防撞墙)=10.75m;中幅横向布置为:0.5m(防撞墙)+24.5m(机动车道)+0.5m(防撞墙)=25.5m;北幅横向布置为:0.50m(防撞墙)+6.0m(非机动车道)+3.758m(人行道)+0.50m(栏杆)=10.7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接盖梁(台帽)形式。图1为该桥立面布置图。

该桥为一座新建桥梁,在交工验收时,由于处于枯水期,导致桥墩立柱与桩的连接区域显露出来,局部出现疑似桩柱连接错位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该病害进行准确检测,并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检测连接面处的连接状况,判定下部结构的技术状况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维修方式,以保证桥梁结构交工后的安全运营。

异。

对重点检查的桥墩,还采用回弹法测量混凝土强度,及测量立柱的垂直度,现场无损检测结果显示,立柱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且立柱未出现显著倾斜现象。

3 病害分析及结论

该桥上部结构及桥面系总体桩号良好,未出现明显影响结构安全的病害出现。

下部结构中,绝大部分桥墩立柱与灌注桩连接状况良好,个别立柱连接区域出现破损、露筋等现象,其中最大剥落面积占立柱总面积的14.83%,不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超声波对测及斜测的方式,对立柱自身及连接面进行无损检测,结果显示墩柱混凝土未存在不密实区域;且抽检的4根墩柱结合面中,立柱与桩结合良好,超声波穿过结合面混凝土时,声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病害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并依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对该桥进行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其中上部结构评定为2类,下部结构评定为2类,桥面系评定为2类,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为2类——有轻微缺损,对桥梁使用功能无影响。

4 结语

鉴于该桥墩混凝土的局部剥落、露筋使得桥墩安全性及耐久性已不满足原设计要求,应及时予以修复,避免病害进一步恶化,承载能力持续削弱。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H21-2001.

论文作者:郭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某桥梁桥墩立柱技术状况检测及病害分析论文_郭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