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心理干预在服刑高血压人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韦任起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服刑高血压人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韦任起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康监狱 广西南宁 530021

【摘 要】高血压是当代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行为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心理、行为因素作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不亚于生物、理化因素导致的疾病。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心理应激高、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的情况。而作为高血压的高发人群,服刑人员均存在一些心理社会问题,加强对其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服刑人员;综合性心理干预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身疾病,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致,主要分为环境与遗传两大类因素〔1〕。遗传易感性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占高血压发病的60%左右。环境因素中,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和不良行为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心理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控制。而目前医学界对高血压的治疗,一般只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干预的作用。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予以治疗时,还需关注对其的心理疏导。目前,综合性心理干预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身心状态低下是多数疾病产生、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其通过生活方式、心理层面等的干预,促进患者加强对心态重要性的认识,以达到情绪缓和,心态平静来促进疾病康复的一种疾病管理方式〔2〕。高血压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病情易反复,致使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多样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孤独、焦虑、怀疑心理、紧张恐惧心理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改善症状非常不利。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心理相关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为我国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加强临床干预,常规高血压治疗为长期用药控制血压[3-4]。目前,心身综合治疗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身心状态低下是多数疾病产生、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5-8],其通过生活方式、心理层面等的干预[9],促进病人加强对心态重要性的认识,以达到情绪缓和,心态平静来促进疾病康复的一种疾病管理方式。有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浓度上升,血管阻力升高,促使血压上升[10]。因此,高血压发病跟不良情绪关系密切。应用心身放松疗法可有效缓解病人不良情绪,跟药物协同作用,既可增加降压效果,也可有效减少单纯用药带来的副作用[11]。研究表明心身综合疗法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多层面进行整体放松,容易让病人逐层进入放松状态,且放松层次较深。其通过视觉和语言诱导,病人放松后容易出现愉快高峰体验,有利于心理层面的放松。而肌肉等局部放松则有利于进入放松状态,起效快;整体呼吸放松能够让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均感到满足和放松,整体上降低了肌肉、神经和心理的紧张状态[12]。经过干预,心身综合治疗者血压水平降低显著,且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疗法者。说明高血压病人采用心身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改善病人身心,使血压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值得推广。

心理因素的改善是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形成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的影响。很多资料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相比较而言,前者更优,这是由于人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解、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的系统。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将出现不同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不同的心理引发不同的物质,产生对健康的生命以不同的影响,因此身心同治更能获益。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及高血压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13]。对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一般重视药物治疗,而长期药物治疗常有许多不良反应,目前有研究认为,心理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人血压的控制,心理干预的方法多种:(1)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基础知识教育,讲述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预防,各种降压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控制和保持血压稳定的重要性[14]。(2)心理干预。讲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具体方法为:经常与患者沟通交谈,谈论令患者高兴的事,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居住环境舒适优美,子女成家立业,体贴孝顺等;多交流令患者自豪的事,如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光荣地评为单位优秀工作者、先进生产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工作经历,以及为年轻一代留下的丰富的工作经验等等[15]。(3)支持疗法。患者互助治疗,干预组内营造患者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使其相互之间建立一种互助互爱的和谐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4)行为治疗。每个患者在医生指导与帮助下找到适宜于自己锻炼的运动项目,鼓励患者多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听音乐等等,每天一次,每次30min,同时教会患者掌握放松训练,要求患者随时放松,并能放松自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3月后评定疗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做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以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16],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他们对医学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健意识和疾病防控意识薄弱[17],对高血压发病的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监狱卫生保健管理欠缺,服刑人员易忽视日常血压的控制,导致由高血压引发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频发,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可能意外的致残致死,给监狱和家庭带来心理和经济负担。服刑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日常的血压控制与稳定性,在综合干预中,为患者进行定期规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逐渐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服刑人员多存在压力大、风险高、焦虑、精神紧张、抑郁等心理社会问题,通过综合心理干预,调节紧张的情绪,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减轻心理负荷,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疏通情绪,也体现到心理治疗的优势,通过干预,使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控制的疾病,学会正确自测血压,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合理用药,从而提高对该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长期精神紧张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服刑人员远离家乡,环境陌生,生存压力大、风险高、易出现焦虑、精神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应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松自己,调节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荷,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浩.社区慢性病患者行为与认知干预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3):111-112.

[2]宋永全,李坤.音乐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血压及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7):1967-1968.

[3]叶少武,黄凤珍,曾锦霞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认知情况调查与研究[J].广西医学,2010;(7):792-794.

[4]叶红梅,李庆书.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8-1239.

[5]赵小娟.社区老年高血压特点及用药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60-61.

[6]张琳,刘新,宁艳花,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86-2287.

[7]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6.

[8]陈静.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5:14.

[9]宋永全,李坤.音乐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血压及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7):1967-1968.

[10]杨润涛,黄雪薇,张泽鸿等.豁达放松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身症状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8):1190-1193.

[11]王蕾,白雪歌,王小飞等.生物反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降压疗效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84-985.

[12]金刚,灵巧.心身综合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7):95-96.

[13]沈菊妹.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圧合并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木版)2014,23(12):105-106.

[14]侯娟丽,王小兰,罗小兰.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4(9):40-41.

[15]周德安.社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5):197-198,200.

[16]王伟文,廖晓阳,邓文清,等.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5(14):1639-1642.

[17]邓彩云,汪远征,刘星,等.工作场所4种高血压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2):148-150.

论文作者:韦任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服刑高血压人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韦任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