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地铁站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论文_周磊

探析地铁站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论文_周磊

周磊

深圳广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地铁站空间导向性、易识别性和个性化设计,接着分析了车站内外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最后对地铁站服务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环境;人性化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铁车站空间环境的各方面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在重视车站功能空间环境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自身在车站空间内的感受和需求。地铁车站空间环境设计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不断扩展和深入。车站空间设计须充分重视人的需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的各种需求,考虑给人们创造方便、舒适、安全的乘车和公共活动空间环境,使车站设计回归人性化本质阶段。因此,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地铁车站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地铁车站空间环境设计的新趋势。

1地铁站空间导向性、易识别性和个性化设计

1.1空间导向性、易识别性设计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导向系统整体规划性不强,设计者应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地铁站的自身环境,广告系统和其他可能影响导向明确性的因素,从整体出发,配合各级别空间逐级分类设定。地铁站空间级别可定义为开放空间、相对开放空间、非开放空间,这三种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场地设计来实现,包括使用象征性的障碍物,不同标高或地面铺装形式,以及形式各异的照明和色彩。具体措施有:配备运营警卫和摄像监控系统加强地铁站开放空间的监控;慎重考虑相对开放空间的选位,设置象征性障碍物,将这一地段显露在人的视线之下,但又不可随意进入;非开放空间隐蔽布置,设置关卡阻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做到既不可望又不可及。

1.2环境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设计可归结为宏观识别性的范畴,是城市地铁整体形象的完善措施。第一,个性化设计促成上下空间呼应,预先给予乘客目的地空间性格暗示;其次,同站台各个不同出口通道异性化设计,引入站外标志性空间符号,便于乘客辨明方向,减少交通流线交叉;再次,主题特色各异的设计打破地铁站环境设计模式化现状,增加地下空间的趣味性。

2车站外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地铁车站外部空间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车站周边地形环境条件的影响最为突出。地铁车站外部空间形式需充分考虑站址周边地形的特点,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合理地布置通道、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的位置,对于与其他交通站换乘的车站,应充分考虑预留换乘接口条件,使换乘客流组织合理、快捷,尽量避免交叉。车站外部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车站外部环境条件,使车站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满足乘客需求,做到车站外部空间设计人性化。

2.1合理选择车站主体空间形式

车站主体空间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线路条件和所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比选确定,结合建筑造型、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合理地利用城市建筑空间,使其与周围建筑结合好,拆迁少,对地面交通干扰小。

2.2风亭布置形式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由于处于城市中心区、文化广场及公园等对景观要求特别高的区域,车站风亭尽量采用下沉式或地面式低风亭空间形式,并在周围密植植被,通过植物的遮景作用,引导和控制观景者的视线。

2.3出入口及通道布置力求实现室内外空间转换顺畅

车站出入口及通道是连接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过渡空间,其布置力求简洁顺畅。不仅要满足乘客进出车站的基本需求,还需在特殊情况下能够起到顺利疏散车站内乘客到地面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车站出入口的布置主要考虑近远期客流需求,并根据分向客流预测结果合理布置车站出入口。

3站内环境设计

地铁站内的舒适度设计在人性化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其主要体现在舒适度和识别性方面,我们应充分适应并满足乘客的实际需要。如在地下空间设计中,换气量应满足设计的标准和要求。成人每小时的换气量应在 30m3/h 以上。而通常,人们只是比较重视温度,但是换气量与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设计中应保证光度与照射的科学性能够很好地改善乘客的个人感受,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下环境中的噪音。其能够有效提高地下空间的舒适性。在设计中还应设置与地面连接并可实现自然采光的天窗,以此来改进地下空间环境,为人们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且舒适的空间。在一些特殊性较强的车站,可以将周围的一些自然景物引入到车站之中,给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互动的感受。

3.1合理布置客流流线

车站公共区是能供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安全地进出车站。公共区布置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客流顺畅,避免客流交叉,能满足平时客流的通行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在组织人流路线时,应考虑:乘客与站内工作人员路线分流。进、出站客流路线尽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扰。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用设施时,均不应妨碍客流通行。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流线分开。当地铁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地铁客流不应受其他客流的影响。

3.2合理控制公共区规模

为控制车站总投资,在不增加车站整体规模和工程投资的前提下应优化内部布置,宜尽量控制设备管理区的空间规模,适度加大公共区的空间。根据乘客进出车站特点,考虑进出站乘客一般不会在站厅层付费区逗留,而可能会在非付费区域办理些进出站程序,因此考虑适度加大站厅层公共区内非付费区空间,满足列车进出站客流的需求。

3.3楼扶梯布置需接纳客流均匀

公共区内楼扶梯是连接站厅与站台的重要竖向交通通道,其布置需满足客流快速疏散的要求,避免乘客滞留。因此公共区空间设计需充分考虑楼扶梯布置的均衡性,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空间环境。车站楼扶梯布置往往考虑在公共区布置两对楼扶梯或在两对楼扶梯之间加设一部垂直电梯及一部双跑楼梯。为达到楼扶梯布置的均衡性,双跑楼梯可稍做优化,将楼梯修改为T型分流式楼梯,在站台层乘客可从两端上楼梯,大大提高了了客分布的均匀性,有效改善了站台乘客两端集中,中间分散的状态。

4服务设计

地铁站的设计是为乘客服务,自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在搭乘地铁的设备设施上,各种使用方法要介绍明确,复杂多余的内容可以省略,尽量做到直接简单地向乘客传递信息。例如,通道上的箭头标志、站内外出入口的标志等都应该足够醒目简洁。其次,地铁站可以开办志愿者服务活动或开设客服中心人工服务窗口、加设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展现人性化的细致服务,有利于乘客询问信息,也帮助乘客正确选择换乘路线,文阴出行。

地铁站还应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的需要,统一各线路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的设置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各部位的建设特点,对地铁全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专项的设计方案及各车站无障碍设施具体设置的共性设计内容。

最后,地铁站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设计来进一步拉近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这也符合当今社会体闲娱乐活动趋于多样化的发展形势,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有利于给乘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结合时代发展让每辆地铁带上自己的主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再如我国有些城市的地铁站厅层甚至开始出现小型图书馆、电子图书馆,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相应的图书,方便乘客使用电子产品阅读。

结束语:

随着我国地铁交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还大大促进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可操作性,在城市空间越来越拥挤的今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人性化环境设计体现了设计者和管理者对人性的关怀,有利于改善人们对地铁站的环境印象甚至自身的行为态度、社会态度,是增大地铁和地下空间利用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婧. 地铁站环境人性化设计[J]. 环境与生活. 2014(14)

论文作者:周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探析地铁站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论文_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