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论文_郭忱

简议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论文_郭忱

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摘要: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关系着小城镇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群众自身的利益。因此为了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基于此,结合某小城镇,本文首先简述了某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其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目标;规划管理;内容;措施;注意事项;

一、某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

某小城镇建设目标是在201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5%。2018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2平方公里;2022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5.25平方公里;2030年城区人口达到7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7.35平方公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对其进行规划管理。

二、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结合某小城镇的地域特征,合理布局小城镇基础设施,减少分散和重复建设,并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共建共享、管网的衔接,实现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构建城乡给排水、环卫、公交、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以满足小城镇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某小城镇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系统,将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加工、城市支农工业、农产品物流、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实现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畅循环,减少中间环节和浪费。同时,县域产业发展应在更大区域实现协作共营。(3)小城镇空间建设规划管理。某小城镇在空间建设规划管理方面主要是统一平衡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土地保障。引导小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划分镇域内各种用地类型。根据镇域空间的特征和功能,对城镇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等功能类型空间进行范围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治要求和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4)居民点建设规划管理。某小城镇在居民点的建设规划管理是对现状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建设规模化的村镇居民点,以新农村建设要求规范村镇居民点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确定镇区性质和发展方向,落实镇区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控制范围;同时确定中心村的位置,结合居民意愿,提出小城镇建设设想,按照就地保留、异地新建等不同类型提出各自相应的措施,并根据居民点等级和类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配置。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项

1、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措施。主要表现为:(1)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把供电、供水、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套起来,做到水通、电通、路通,努力改善小城镇环境,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2)增加投资融资渠道。小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资金短缺却是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增加投资融资渠道,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农民“居住更舒适、交通更便捷、环境更优美、生活更方便”。为此一是通过多举措、多渠道、多元化、多方位的筹资办法,政府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二是小城镇农民建房要量力而行,试点先行。建设小城镇不能看作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自筹一点的同时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典型引路,以试点加引导,让农民看到小城镇美好图景,自觉自愿地参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严格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管理。某小城镇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管理的目标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气化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气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乡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完成县域范围内水土流失的初步治理,争创环保低碳运行、园林绿化系统建构、绿地指标先进目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市。(4)健全完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按照《建筑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规划实施审批管理,健全小城镇两级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小城镇建设施工许可制度,加强小城镇设计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和小城镇建筑工匠技术培训,推行小城镇标准建筑图集,杜绝无图施工,强化抗震设防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小城镇建筑市场监管力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健全小城镇工程竣工备案制度,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小城镇房屋产权交易行为。

2、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注意事项。具体体现在:(1)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等原则。根据社会主义小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设施集约配置、土地集约利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业产业化,如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乡镇企业对农业的直接带动作用,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比重,积极发展乡镇休闲旅游业,促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2)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作用不仅要打破城乡间的障碍,合理引导诸要素在市场调配下实现城乡自由流动,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应对市场经济带来城间的不平衡,保障农民利益,如解决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带来基础设施无法在乡镇配建等问题,逐步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城乡产业低水平竞争,加强区域产业分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产业功能互补。(3)某小城镇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原因,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应将镇域与中心城市对接,加强两者的联系,使小城镇接受城市的辐射。统筹区域水、电、路、环卫、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基础设施向乡镇地区覆盖,提高乡镇给排水、环卫、信息等设施的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尽量集中建设、集中供应,减少重复和无序建设;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改善乡镇教育、医疗、文化、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民素质;产业方面,改变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局面,加强城市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4)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某小城镇在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比如民族体育文化、宗教文化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县城建立民族表演中心、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梳理县域历史文化遗产,建立保护名录,制定相应保护措施,使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地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地下埋藏区保持原有风貌并得到相应展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新农村大力建设的背景下,强化了小城镇的作用,并且加快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红玉.新时期县域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外建筑.2010(08).

[2]张永发.搞好小城镇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

[3]余萍.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04).

[4]李荣炜.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探讨[J].建筑知识,2017(04).

论文作者:郭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简议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论文_郭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