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臧玲玲

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臧玲玲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研究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肛瘘的8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研究对象实施挂线疗法治疗,分析该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选取的83例患者中,治愈79例,占95.18%,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未治愈4例,占4.82%,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8%。在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痛感的有73例,10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需要同时服用止痛药物止痛。结论:挂线疗法对肛瘘进行治疗,有着十分突出的临床效果,可使得患者术后复发率降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正确找出内口,保持创口清洁等。

【关键词】挂线疗法;肛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061-02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肛门直肠疾病,发病率较高,占据肛门直肠疾病的四分之一,在肛肠外科中属于处理难度较高的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都带来较大影响。肛瘘不能自己痊愈,需要依靠手术治疗[1]。但手术治疗中常伴有出现肛失禁、移位及黏膜外翻等情况,治疗复发率较高,完全根治难度较大。本次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肛瘘的83例患者纳入,发现挂线疗法对肛瘘进行治疗,有着十分突出的临床效果,可使得患者术后复发率降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现将本次研究的实际情况报告至下文,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肛瘘的8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性别比为47:36,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3.98±6.87)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病程(4.21±2.14)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肛周疼痛、肛周瘙痒等。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患者实施挂线疗法,具体如下:(1)设计肛瘘挂线疗法手术方案。为了对切除瘘管及保持肛门功能间的矛盾进行有效解决,利用橡皮筋、药线等作用。在对瘘管缓慢切开时,创口会从底部向外愈合。而切开的肛门括约肌不会出现移位,因此,在对肛瘘治疗时,不会导致肛门出现失禁[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确找到内口,切开主管道外括约肌深部瘘管,从切口探入探针,并从内口穿出,引一个橡皮筋从其中穿过,对其探查后,对支管切开。清除其中腐肉后,将橡皮筋拉至适当松紧位置后结扎[3]。(2)注意事项。若可以摸到通向肛内的条索,一般是低位肛瘘,利用直肠指检就可以在同方位附近摸到原发内口。若外口有硬结,一般提示瘘口位置较深,或是瘘口管道复杂,多为复杂肛瘘或是高位肛瘘。可利用钩探对原发内口进行探查,或是利用肛管B超及瘘管造影对其进行确诊。(3)挂线。先利用粗线对球头探针一端进行固定[4]。一手插入肛门中,抵在内口处,另一手持探针从外口探入瘘管,沿瘘管逐渐进入,探针从原发内口中探出,在肛管直肠腔中暴露,之后将探针牵出肛门,连同药线或橡皮筋穿过瘘管,固定后将探针去除。(4)紧线。划分瘘管内外口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将橡皮筋及药线牵紧后合并,用血管钳紧贴切口将其加紧,对粗丝线进行双重结扎。(5)围手术期处理[5]。对患者换药时,需要将纱布条放置在创口底部,使其直接从底部愈合,防止皮肤出现过早粘连。术后1周开展直肠指检,对结扎组织坏死程度及挂线松紧度、肛门功能等进行检查。10d后对挂线不会脱落,需对其紧线,或将挂线组织剪开。

2.结果

在本次研究选取的83例患者中,治愈79例,占95.18%,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未治愈4例,占4.82%,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8%。在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痛感的有73例,10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需要同时服用止痛药物止痛。

3.讨论

肛瘘是出现在肛腺的一种化脓性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在男性青壮年中较为多发,波及患者肛门周围器官及组织。在患者肛管及直肠部位会形成一个病理性通道,肛瘘多为肛门直肠脓肿残存的后遗症,组成部分有原发性内口、瘘管及继发性外口等。原发性内口多在肛管齿状线处的肛窦中,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时会形成外口,外口多在肛管周围皮肤上存在,且多不止一个。肛瘘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以久治不愈、反复流脓、瘙痒、疼痛为主,并可触及管道后通向直肠。因此,当患者形成脓肿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有时还会伴随寒战、乏力及发热等症状。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挂线疗法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挂线产生的压力及收缩力,缓慢离断瘘道的肛门括约肌组织,从而产生一种慢性切开效应。同时,挂线部位下方及两侧组织需要进行不断的纤维化,并粘连,使得肛门括约肌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完整性,在其愈合后不对肛门的功能产生影响,有利于防止肛门出现失禁情况。本次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肛瘘的8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研究对象实施挂线疗法治疗,分析该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发现在本次研究选取的83例患者中,治愈79例,占95.18%,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未治愈4例,占4.82%,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8%。在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痛感的有73例,10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需要同时服用止痛药物止痛。 综上所述,挂线疗法对肛瘘进行治疗,有着十分突出的临床效果,可使得患者术后复发率降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正确找出内口,保持创口清洁等。

【参考文献】

[1]杜媛,王业皇,章阳,步琪,陈茜.内镜下潜行切除加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64-2266.

[2]何春梅,陆金根,曹永清,姚一博.从拖线术治疗肛瘘方案设计探讨外科手术临床试验特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2:1113-1118.

[3]袁和学,曾宪东,殷志韬,邵万金.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02:17-20.

[4]韦雪柔,王建民,唐冉.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12:2104-2107.

[5]占煜,贺小婉,徐红.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回顾、进展与思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2401:124-128.

论文作者:臧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臧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