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安全_军事论文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安全_军事论文

朝鲜半岛形势与东北亚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半岛论文,东北亚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冷战遗留问题,朝鲜半岛始终是冷战后的一个热点,半岛的分裂与对峙及由此引发的紧张局面经常给东亚局势带来不和谐的杂音。1999年半岛形势颇不宁静,美朝关系围绕朝鲜发射导弹和核查可疑地下核设施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折冲,终于在9月份达成妥协后渐趋缓和。南北关系中民间交流日趋扩大和加深,但官方接触进展不大。四方会谈在曲折中艰难进行,有效确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为时尚远。

美朝关系柳暗花明

美朝关系是朝鲜半岛形势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首先是由朝鲜半岛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决定的。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核心地带,大国利益在此密切交织,在东北亚乃至东亚国际政治中占有特殊地位。如果朝鲜半岛发生动荡,不仅会对与美国有同盟关系的韩国产生很大危害,进而还会对整个东北亚和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很大震荡。另外,朝鲜潜在的核武器与弹道武器能力也使以坚持维护《核不扩散条约》和《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条约》的美国不得不与之进行交易,延缓朝鲜在此方面的研制、开发与扩散过程,防止国际上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在朝鲜半岛还有一个长远战略考虑:即用威逼利诱的方法努力使朝鲜半岛实现在美国主导下的统一,并使之与美国维持特殊战略关系,与日美安保体制相配合,作为西遏中国,北防俄罗斯的战略基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国内改革,日本在军事政治上的扩张刚开始不久,俄国实力仍在衰退,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上没有任何大国能与美国相比。

从朝鲜方面来看,朝鲜经济自进入90年代以来便多年连续下滑,国内粮食危机严重,对外负债累累。外债总额一度高达118亿美元,占其GNP的53%。朝鲜在努力发展经济,强化内部稳定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及与美发展关系的必要性,极为重视与美外交。自从1994年朝美签订核框架协议以来,朝鲜已与美国实现了直接对话,它要努力维持并发展这种对话,借此彻底摆脱外交孤立局面,打开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大门,并进一步争取外援,缓和国内的经济危机。

1999年初美朝双方继续就朝鲜金仓里可疑地下核设施问题进行了激烈的外交斗争。3月15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关系暂趋稳定。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6月开始,美日韩关于朝鲜要再次发射导弹的舆论甚嚣尘上,一时间朝鲜导弹威胁论搞得日韩民众人心惶惶。7月底,美日韩三国外长在新加坡举行会晤,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也亲飞东京、汉城商讨对策。8月16日,美韩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朝鲜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称其具有挑衅性和侵略性。9月1日朝美又在南北海上分界线问题谈判上不欢而散。9月9日美韩再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朝美严重对峙,危机仿佛一触即发。但到了9月12日,美朝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突变。朝鲜审时度势,首先向美国提出冻结导弹发射的建议。美国政府很快作出了积极反应:决定放宽对朝经济制裁,允许美朝之间进行贸易和投资,并许诺将朝鲜排除在敌对国之外。11月初美国又向朝鲜运送了50万吨重油,美朝关系再度趋于缓和。

美国对朝政策所以出现如此变化,佩里的朝鲜政策报告起了关键性作用。作为1999年初正式上任的对朝政策协调人,佩里经过9个月的详细调查和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后,在其10月份正式发表的对朝政策报告中提出:美国应该努力维护美朝1994年核框架协议,在与韩日两国协调行动的基础上,放松对朝制裁,逐步恢复与朝正常关系,以换取朝鲜冻结其核武器计划和远程导弹计划。佩里的这份报告明确地指出了美国对朝政策的重点和实施方式,受到克林顿政府的重视和韩日的支持。在一段时间内美国对朝政策将以此报告为基础,以利诱政策为主,美朝关系将出现一段缓和时期。

但美朝关系绝不会一帆风顺,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朝鲜视美国为头号帝国主义者和外来干涉者,对其在韩驻军更是切齿痛恨,深欲去之而后快。美国则视朝鲜为世界上不多的乞丐国家之一,将其看成世界上最后一个“斯大林主义式的政权”,一直没有放弃摧毁朝鲜的企图。美朝间浓厚的敌对情绪仍广泛存在,(注:如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就严厉批评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只是“一厢情愿”,见美联社华盛顿1999年10月13日英文电;朝鲜对美国则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提醒人民“美国针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敌对政策依然未变,它决不会向我们奉送和平”,载[朝]《劳动新闻》,1999年11月12日。)美朝关系的实质改善将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美朝这种对对方既恨又怕、出于现实利益又不得不进行合作,既水火不容又彼此需要、既剑拔弩张又彼此协作的关系可以称之为一种特殊的“接触关系”。(注:参见张瑶瑰:“美朝奇特关系——兼谈朝鲜半岛危机”,载《世界知识》,1999年第17期。)其特征是:尽管双方存在着经常性的高级别接触与信息交流,由于没有正式外交关系,这种接触还是不连续的,就事论事的,善后性质的。接触和对话得以存在靠的就是就各种事件处理的讨价还价。一旦没有了双方共同关注的事件,接触和对话就很难存在。从根本上说,这种特殊的“接触关系”本身就要求美朝之间不断出现新的话题和矛盾,朝鲜半岛的形势也遂之将会不断呈现“对话——危机——对话”的连续性复杂局面。

阳光政策初见成效

1998年金大中上台后正式提出了对朝鲜的阳光政策。阳光政策首先基于对朝鲜的再认识上,不再将朝鲜看成“不共戴天的敌人”,而将其看成可以合作的伙伴;不再将朝鲜看得一无是处,而认为朝鲜也有一些长处。阳光政策当前的基调是:首先实现南北双方和平共处与交流,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和解和合作创造朝鲜改变态度的环境。同时在军事上加强自身力量与美日的同盟,迫使朝鲜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和破坏朝鲜半岛和平的武力行为。对朝方的入侵则针锋相对,毫不留情地消灭入侵之敌。

阳光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1998年南北双方贸易额达到3亿美元,1998—1999年韩国各界人士访朝的人数超过了1989—1997年访朝人数的总和。尽管双方1999年6月份的海上交火事件严重影响了南北官方关系的进展,朝鲜也暂时停止了韩国人员访问平壤和同朝鲜接触,但从7月起韩国一些民间人士就再度陆续获准访问朝鲜。9月底到10月初,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访问朝鲜,又受到金正日的接见。现代集团与朝鲜签定了在朝鲜建立工业园区的协定。有舆论认为这次访问将南北民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了一个层次,从个别企业的小规模合作发展到实质性的合作,其意义已经超过单纯经济合作的范围,将对南北关系的改善产生一定影响。(注:见新华社汉城1999年10月5日电。)

但双方官方关系进展不大。尽管双方1999年6—7月份在北京举行了两次副部长级会谈,双方也都参加了1999年1月、4月、8月举行的三次四方会谈,结果总是不欢而散。6月份的双方海上交火事件和由此引起的双方海上分界线争端对双方官方关系的改善又设置了很大障碍。随着9月份开始的美朝关系缓和,金大中加强了推行阳光政策的决心,发誓要在任期内结束南北敌对状态。朝鲜也改变了在统一问题上的僵硬姿态,9月份提出了“一国两制”统一的新模式。双方官方关系在一段时期内有望取得改善。

阳光政策能取得如此进展,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朝鲜为摆脱经济困难,支持、鼓励南北民间交流。1999年朝对外贸易额仅为14.42亿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31%,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朝鲜1999年仍需要2.5亿美元的粮援才能度过粮食危机。为了生存,朝鲜不能不鼓励南北交流。其次南北双方民众有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都希望朝鲜半岛和平。朝鲜尚未从经济困难中摆脱出来,韩国经济恢复才刚起步,双方都不希望目前半岛陷入动荡。再次是半岛周边大国都不希望南北双方长期敌对下去,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金大中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促进南北交流而作出的努力。

但是阳光政策仍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障碍。首先是来自朝鲜的警惕:朝鲜认为阳光政策会对其内部稳定产生潜在的巨大威胁,严格地把对韩交流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其次阳光政策虽然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支持,但美日各有自己的打算。美国在朝鲜半岛上更为关心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的问题,日本有些人则想混水摸鱼,借半岛的紧张局势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阳光政策面临的更大障碍是南北双方在国家安全上的紧张对峙和由此产生的彼此极大敌意。韩国和朝鲜的保守势力至今仍反对南北交流。尤其是1999年6月海上交火事件后,双方关系急剧冷却,韩国要求修改阳光政策的论调一度获得民众支持。朝鲜在外汇极为紧缺的情况下,1995年以来仍进口了价值1.56亿美元的武器,同时加紧实施以军事为中心的“强盛大国”战略。所有这些都证明:阳光政策要想真正化解南北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仇恨和敌意,尚须相当长的时间。南北关系真正改善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和平机制尚须努力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由朝鲜停战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和协商处理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这种停战机制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上曾发挥积极作用。1993年朝鲜核危机爆发后,1995年朝鲜宣布退出停战协定。1996年4月朝鲜再次单方面重申不再承担管理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的任务,并派军队进入非军事区北方一侧,朝鲜半岛停战机制濒临瘫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建立新的朝鲜半岛和平保障体制,1996年4月美韩倡议召开由美、中、朝、韩四方参加的朝鲜半岛四方会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97年12月,四方会谈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日内瓦正式举行,新的半岛和平机制从此开始建立。

从1997年到现在,美、中、朝、韩四方已于1997年12月、1998年3月、10月、1999年1月、4月、8月举行了六次全体会议,会谈虽然在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和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磋商及交流,但至今仍未取得任何有意义的重要成果。

四方会谈所以如此艰难跋涉,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谈主要解决的是朝鲜半岛军事安全问题,即以和平机制替代停战体制的问题。而目前朝鲜半岛的基本状况是政治问题重于军事问题,经济问题又重于政治问题。经济交流上去了,政治对话才会相应得到改善。双方的经济政治往来频繁了,才可能营建和平互信气氛,真正缓和军事对抗。南北关系及美朝关系没有大的突破,四方会谈无法成功。从目前来看,南北关系的民间交流层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官方进展不大;美朝关系有了缓和,但还潜伏着再度爆发危机的危险。美朝、朝韩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敌对的情绪仍然相当浓厚,这就决定了四方会谈仍将是一个艰苦的谈判,离最终取得成果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多国协调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一个尝试,尽管四方会谈进展缓慢,但它仍不失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实现朝鲜半岛永久和平的切实有效途径而继续进行下去。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对朝鲜来说,继续参与四方会谈是其改善与美关系、取得经济援助的必然选择。美国态度十分明确,除非朝鲜继续参加四方会谈,否则美国拒绝与其进行单独谈判,把与美关系看成外交根本的朝鲜是不可能放弃与美接触的。此外,美韩还把四方会谈的进展与对朝经济援助挂钩,这对朝鲜也颇具吸引力。其次,美韩力求推动四方会谈符合其自身利益。美韩认为对于朝鲜这个“捉摸不定的国家”,四方会谈在有效保持朝美和南北接触、化解彼此敌意、防止过分孤立朝鲜导致其孤注一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中国对推进四方会谈发挥着积极作用,四方会谈对于保障中国周边环境安全,提高中国在朝鲜半岛和亚太事务中的地位及影响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作为唯一与会谈各方都有着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在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诸如制止导弹发射试验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起着不可忽略的“基础”性作用。(注:“韩国总统金大中同美国记者的谈话”,载[美]《华盛顿时报》,1999年10月19日。)

在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问题上,还有着另外一种论调:把四方会谈扩大为日、俄也参加的六方会谈。1999年9月日韩在双方总理会谈中正式提出了这个建议。六方会谈是日俄希望增强本国在朝鲜半岛事务发言权的反映,它能否签订要看四方会谈的进展及朝美中三国的态度。朝鲜对日本、美国对俄国一直怀有戒心,(注:见“如何结束北朝鲜的导弹威胁”,载[美]《华盛顿时报》,1999年11月5日。)不愿其过多卷入朝鲜半岛事务。美国可能在四方会谈山穷水尽时支持日本加入四方会谈,作为其所谓的“中美日安全合作”的一部分(注:见[美]凯文·普赖特:“三角关系能使局势稳定?美中日如何能联合起来?”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8年11月3日。),但这样一来,半岛周围的国家中就只剩下俄国未加入,这是俄绝不会同意的。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会努力促进四方会谈,而对六方会谈持谨慎态度。只要美国能保持其在朝鲜半岛事务上的主导权,它就不会轻易引入别国势力。

但日、俄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及其在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上所能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近年来,日本一直把朝鲜半岛作为其走向大国之路、发挥国际影响的工具和试验场。去年朝鲜发射卫星后,日本立即作出强烈反应,借所谓“朝鲜导弹威胁”,一方面积极与美合作,推进“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巩固日美安保同盟;另一面积极修改战争法规,从制度上及法律上为其军事大国政策铺平道路。继98年3月提出对朝三原则后,(注:“小渊外相阐述对朝鲜三原则”,载[日]《东京新闻》,1998年3月22日。)99年9月美朝关系刚刚有所改善,日本就制订了对朝鲜的“两阶段对策”:如果朝鲜冻结导弹发射,就解除去年8月因朝发射卫星而对朝实行的制裁(注:详见“日本的两阶段对策”,载[日]《读卖新闻》,1999年9月19日。)俄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上也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首先1999年3月,它与朝鲜签署了新的友好睦邻条约,标志着俄朝关系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次,5月它又与金大中发表联合声明,支持韩国的阳光政策。俄朝、俄韩关系的双重改善,使俄国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影响力人为增强。

总之,一年来的形势发展表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确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定半岛形势发展的美朝关系和南北关系在经历了危机之后虽逐步趋于缓和,但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朝鲜的核问题、远程导弹问题、南北海上分界线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将朝鲜半岛引入一场新的危机,四方会谈由此进展缓慢。日俄两国在半岛影响力加强,尤其是日本的军事扩张更会为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前景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东北亚安全合作体制的确立从而更将会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标签:;  ;  ;  ;  ;  ;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安全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