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论文_胡清清

生态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论文_胡清清

余姚市农林局 315400

摘要:对于生态林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提升生态林的营林育林工作质量,实现我国生态林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策略

1生态林的概念和特点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因,不科学的能源供应以及基础设施的不相适应,导致其不堪负重。这一切要求强化森林机能:只有充满活力,尽可能的接近自然结构的森林,才能不负使命;生态林的营林方法是要求投入较少的人工能源,实施多目标的永续经营。这不仅要求有追求自然精神的林业工作者,更要有亲近自然为导向的国家政策和公众参与,我们要转变观念。生态林业的任务是影响其它地貌的受益者也来亲近自然。生态林业需要通过对森林极其局部的反应的不断观察,防治病虫害等灾害的侵袭,使其良性发展。建立在对原始森林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营林育林,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优结果。

2生态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

2.1病虫害种类较多

由于目前我国的生态林中病虫害种类比较繁多,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林的结构组成。调查显示,我国一部分省市中,生态林业的病虫害种类已经由之前的26种变成了目前的40种。同时,发生病虫害侵袭情况的覆盖区域面积也在逐年增大,导致生态林面积减少,当地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2.2容易出现顽固的病虫害种类

目前,我国生态林中大部分病虫害通过有效的治理之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没有出现病虫害爆发的现象。但仍有少部分的病虫害比较顽固,自发生时就已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说松毛虫,前期治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又会重复出现,并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加大了生态林病虫害的治理难度。

2.3生态林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目前生态林病虫害治理过程中,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引种部门就只管引种,育苗部门就只管理育苗环节,造林部门就只负责造林,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造成生态林管理系统中生产环节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缺乏完整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3生态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3.1生态林病虫害的预报和检疫机制不完善

目前生态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还不够完善,病虫害检测结果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分析和记录。因此,无法准确地预报病虫害的相关发生信息。生态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开展不到位,甚至很多生态林都没有建设检疫监察站点,因此检疫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自然就无法阻止病虫害的肆意传播。

3.2天然林得不到有效保护

林业经济是通过生产木材来获取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够获取经济效益而乱砍滥伐,导致原始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人们肆意的砍伐造成天然林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造成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病虫害频频发生。

3.3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

面对目前严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当前的防治工作基础设施却比较落后、过于陈旧,使用时间较长,无法对于病虫害的预测结果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不具备足够的检疫设施,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不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情况培育新的植物种类,导致生态林中的种植环境、透光、透风等情况效果不好,进而出现病虫害大爆发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防治技术单一和落后

在我国,对病虫害的防治的技术存在落后性的特点,防治技术发展比较缓慢,无法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我国林业实际情况分析,林业发展较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力度上缺乏有效对策。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因为缺乏创新性,防治技术仍然以传统防治为主,无法有效发挥林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4.1强化植物检疫

为了能够有效避免生态林中发生病虫害现象,需要加强生态林的检疫工作力度,一旦在生态林中发现有病虫害现象,管理工作人员要立即封闭周围树林,划分出阻隔和封闭的疫病区,并针对当地的林业运输、树木、种苗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有设置严格的免疫关卡,才能够有效预防生态林中发生大面积的病虫灾害。此外,在当地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防系统、病虫害实时监测系统,确保整个生态林区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威胁指数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全面评估,通过对生态林中的土壤、气候、环境和林木生长情况来进行有效判断,充分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寻找适合的手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当地政府要全面支持生态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培训好相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水平,提升当地植被的生长质量。

4.2充分利用生物和物理技术开展防治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防治技术,才能够促进生态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生物防治技术与物理防治技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能够达到安全稳定和环保的防治效果,有效保护生态林的周围环境,不会残留化学成分,属于一种无污染的绿色病虫害防治办法,能够充分地利用细菌、病毒、抗生菌等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同时,站在生物学的角度,还能够充分利用食物链中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在有效掌握病虫的产卵和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及时采集病虫的卵或者是剪除发生病虫害的树枝等来隔绝病虫害的侵袭,或者是利用诱虫灯来扑杀病虫,有效防治病虫害。

4.3健全生态林管理体系

健全生态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生态林中的植被生长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要充分利用病虫害的依赖特性,培养具有抗病性和抗虫性的植物品种,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植被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优化苗圃的耕作、管理方式,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提升林木的生长质量,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4.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要求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物理环境,同时加强对物理环境的控制和调节,以此发挥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防治的作用,形成一种牵制关系,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通过防治结合的形式,综合治理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树立健康治理理念,在对森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生态林业是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为重要基础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通过优化林业系统的机构和功能,可以稳定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茹1 王莉2 吴迪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J].河南农业,2016,08:.(2017-08-26)

[2]文静,张宝义.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6,710:155-156.

[3]海晓明,丁鹏.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05.

[4]潘明哲.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16:42-43.

论文作者:胡清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生态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论文_胡清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