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兼议毛泽东、邓小平调查研究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实践和理论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丰富深化,形成了一套理论形态完整、操作程序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查研究的对策、内容、手段、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把调查研究工作突出到重要位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提高我们党执政水平和决策水平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一、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
调查研究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起码条件,也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渡环节和结合点。但理论联系实际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场合下达到结合的。毛泽东认为,要这样做,须不凭主观想象,而要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制定切实措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所以,毛泽东一再强调调查研究对于解决工作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防止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对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对于赢得革命胜利等等方面都是极端重要的。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8页)。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地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国情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走调查研究之路。
第一,调查研究不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且要正确处理好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的辩证关系。人们通过对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深入调查,详细地占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工作,即研究,为的是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东西,这就是调查研究之功效。
一方面,现存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要了解一个事物,必然要了解这个事物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必然要了解这个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况且,事物处在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中,由过去发展到现在,并向未来发展下去。要认识和把握这个事物,就要掌握关于这个事物具体的、系统的、完备的材料。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坐在屋子里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够的。倘若根据“想当然”或是不合实际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来决定政策,就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工作偏差。即使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工作了较长时间的人,也不能仗着“地熟、人熟、工作熟”,遇事不愿再作调查研究。真是这样的话,必然会招致工作失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即使是你管辖的地方不变,人还是那些人,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你不调查研究就不能制定适时的对策。要是沿用原来的办法,就会显得拙笨。
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相互连结的环节,光有调查,没有研究只能是“前功尽弃”。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继续和升华。两个环节紧密相联,相得益彰。调查使“实事”动态化、材料化、数据化;研究是整理材料,抽出“是”的过程。调查要深入实际,全面细致,准确可靠;研究要明晰透彻。搞好调查工作,要深入实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考察、监测、记录等,占有各方面详实而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掌握提供的各类信息。通常,调查的具体办法有:(1)一般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 一般调查是以了解把握全局面貌为直接目的的调查。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为把握这个整体,便产生了全面调查的方法。典型调查,也就是“解剖麻雀”。它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搞好典型调查,关键是选好调查对象,要选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2)亲身考察与间接了解相结合。(3)传统调查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4)书面调查与口头了解相结合。当然, 调查是与研究相联系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必须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制作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制作加工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主要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调查和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调查中有研究,研究时伴随着调查。
第二、调查研究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走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从群众出发,调查群众,研究群众,向人民群众寻求真理,就是调查研究。邓小平认为:“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90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同时是社会的客体,或叫“实事”。到社会的“实事”中“求是”,制定“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然要研究了解人民群众自身状况。倘若做不到联系群众,或做不到随时联系群众,都会堕入空想和盲目的深渊。
如果做领导的心目中没有群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了解群众意愿和要求,那将从根本上失去调查研究的基础,堵塞了解国情的基本渠道。为此,毛泽东指出:“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466页)。 邓小平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不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他们往往不是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和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出发,来考虑和决定他们的工作,而是从不确切的情况出发,从想象和愿望出发,主观主义地来考虑和决定他们的工作”(《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1页)。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要多做点工作,多搞点调查研究”(《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90页)。要加强机构改革,改变机关的工作方法,“使领导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坐办公室、处理文件、在领导机关内部开会上面。应该缩小领导机关,减少领导机关的层次,尽可能地把多余的工作人员腾出来派到下层去,使留在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亲自处理实际工作,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的危险”(《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3页)。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得非常中肯,他指出:“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591页)。
二、调查研究是搞好决策工作的最可靠的办法
总结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在研究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始终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页),“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 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办法了”(《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49页)。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最可靠办法。
首先,坚持调查研究,可以准确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将出现大量原来没有的问题。诸如:市场和计划问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问题,一党制和多党制关系问题,腐败现象和廉政建设问题,民主和法制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西方文化和中国文明互进共存问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承继关系问题等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掌握关于这些问题的基本情况。情况不明确,就不能采取准确的对策。“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465页)。 邓小平也说得好:“有些同志因为没有充分地调查和分析,把我们现行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这就不对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8页)。
其次,坚持调查研究,可以及时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才能克服本本主义、形式主义,把理论与实践、上级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克服自以为是、想当然的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因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各级领导人的作风要转变,要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不深入实际的问题。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3页),“能不能深入下去,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不是以身作则,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4页)。当然,领导干部的工作做得仔细,还会加大调查研究的作用。“有了经常的细致的工作,了解问题就可以比较深入,这对调查研究也有帮助”(《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14页)。
第三,坚持调查研究,可以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开创性事业,其对策、路线、方针等都要靠我们时刻从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及时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这就需要不间断地密切与群众的关系,深入群众实践第一线,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丰富的情报和信息资料,为制定、调整、完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邓小平主张,制定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都要从实际出发。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191页),因此“我们的同志到哪个省去了解情况, 我看不要随便发表意见,首先要认真调查研究,学习下面的经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永恒的活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
三、搞好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几个环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度、成败取决于领导者们决策水平、领导水平的高低。提高新时期党的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毛泽东、邓小平调查研究思想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推进党的各级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此,我们应该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当前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扭住调查环节,掌握充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服务。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有一层意思应指“详细地占有材料, 抓住要点”(《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5页)。材料是要搜集得愈多愈好,同时一定要抓住要点或特点。这就表明,“调查”是个基础性环节,必须做,而且必须做细做好。当前,我们面临国企改革攻坚战,使农村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刺激国内消费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无不依赖于对这类问题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无不依赖于对这类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程度。而这一切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周密的“调查”工作。没有及时周密的“调查”工作,就无从掌握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就无从谈起决策的客观实在性。所以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时,特别强调指出:“凡是还能做点工作的,可以联系一个基层单位,比如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一个科学研究机关,一个地委或者县委,甚至一个农村基层组织,深入地了解情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页)。不过,我们在当前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所要开展的“调查”工作,应着重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工作:围绕战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抓住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追踪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捕捉苗头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透视典型经验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当前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在研究环节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加工工作,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准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调查研究是一项很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调查来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说明情况和原因,重要的是提出意见,作出决策,为解决问题提供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但主要问题是研究不够,需要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在研究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吸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善于想别人所未想,善于谋别人所未谋;综合动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调查来的材料和情况全面分析,深刻提炼,系统研究,抓住本质和要害;形成民主的风气,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倡“联合攻关”,尤其是对综合性、复杂性较强问题的研究,要广泛征求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达到解决问题和制定正确决策的目的。
第三,当前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解决新问题这个最实际的环节。毛泽东同志说过,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碰“硬事”,不怕碰“钉子”,敢于介入矛盾,敢于处理棘手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群众加倍努力,奋发图强,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当前的调查研究要设法改进手段,更新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了解情况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级。我们不能死守传统的方法,要敢于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学习和运用现代的科学调查技能,如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查研究领域,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方法、预测与评价方法、计算机仿真方法等,以便更好地完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详尽、可靠的信息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