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_境外投资论文

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_境外投资论文

中国境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境外论文,投资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险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事前未能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营主体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它应具有客观性、主观认知性、不确定性、可控性等特征。对任何经营主体而言,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识别和防范风险。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相比而言,境外投资比国内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如何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境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及管理的复杂性,中国境外投资面临着许多风险,按不同的研究角度分类,其主要风险表现为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政府监管及服务风险、境外投资保护风险、投资环境风险等,其中从政府角度看,主要有监管及服务风险、投资保护风险;从投资所在国角度看,主要是投资环境风险;从企业角度看,主要是融资风险和投资决策风险,其风险程度受投资所在国环境和政府监管、服务与保护力度制约。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究其原因表现为:一是境外投资企业日常运作中融资渠道主要是当地银行融资、全球授信、应收贴现3种途径(李明昌,2005),相对于国内融资渠道来说,企业境外投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三是我国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比如不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无法形成为海外企业输血的融资机制,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融资支持以及便利化服务体系等。2.投资决策风险。决策的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在境外投资活动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境外投资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1)决策盲目,没有建立必要的决策风险分析和控制程序。决策程序通常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多个备选方案,然后评估各个方案的风险和收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定决策方案,否则很难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2)决策实施过程失控,缺乏事中的监督和控制程序。许多境外投资企业没有建立相配套的事中监督和控制程序,不能保证决策按照预先的计划和方案正确实施,在决策环境和企业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的补救措施,致使投资风险进一步恶化。

3.政府监管及服务风险。从管理角度看,由于我国境外投资存在如多头管理、审批手续繁杂、政府管理制度滞后、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规划不清晰等问题,使得企业面临着难“走出去”和盲目“走出去”的风险;从监督角度看,政府监督弱化使得境外投资面临国有资产流失、银行信贷控制不力、缺乏事前监督机制等风险;从政府服务角度看,由于我国政府对海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基本上就是一个项目审批制度,对投资后的监管、跟踪、统计、分析等管理服务功能薄弱,缺乏对海外中资企业的指导、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因此使很多境外投资企业面临着因对投资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外汇政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的规定了解不够充分,对其变化了解不够及时,从而造成投资决策时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风险。

4.境外投资保护风险。企业到境外投资除了面临国内投资遇到的正常生产经营风险之外,还面临着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境外投资保护制度,那么境外投资企业除了要承担商业性风险外,还要承担政治风险。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境外投资缺乏整体战略和行业指导,使得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投资保护协定,也使得企业因东道国政治风险遭受的境外投资损失得不到补偿,从而增加了企业境外投资的安全隐忧。

5.投资环境风险。这是因投资所在国环境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它包括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等给境外企业带来的风险,它是海外投资最大、最不可预期的风险,是经营者不能控制的风险;经济风险如汇率风险、合作对象企业的信用风险、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风险等;法律风险如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标准壁垒的风险等,它是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形成的风险;自然风险如地震、海啸、洪水、冻灾等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带来的风险。

二、建立境外投资协调机制:防范境外投资风险的宏观战略选择

风险管理重在防范,从宏观战略管理角度看,当务之急应是建立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保护作用。一般而言,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它既包括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监管,也包括向企业提供信息情报、技术支持、外汇管理、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服务措施,还包括对境外投资实行保护,因为企业到境外投资除了面临国内投资遇到的正常生产经营风险之外,还面临着东道国的政治壁垒、经济壁垒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和我国涉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及“走出去”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投资体制改革应实现“构建法制健全、监管高效、服务到位、促进和保障有力、投资便利的新型对外投资体制”这一目标,针对目前境外投资面临的种种风险,本文认为,有效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能够为我国企业赢得公平竞争的国际经营环境,提升境外投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于我国投资协调机制问题,目前已有不少文献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古今(2005)认为我国境外投资政策体系包括境外投资的促进体系、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境外投资的监管体系;沈丹阳(2005)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投资体制改革的新型体制可大体上分为管理体制和促进体制两大方面的内容;蒋长流等(2005)认为制度风险是制约我国海外投资事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管理制度风险、国有资产体制风险、监管制度风险、法规制度风险、投资布局风险、投资体制风险、投资主体风险等。本文认为,中国境外投资协调机制框架有四部分组成:管理协调机制、监督协调机制、投资服务机制、投资保护机制。(1)境外投资的管理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对境外投资管理的职能分工、审批管理、外汇管理和税收管理等。建立管理协调机制应重点考虑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要改革现有的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特别对于境外投资的大型优势企业,应赋予其更大的境外投资自主权,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2)境外投资的监督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即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境内投资主体和其境外投资企业的负责人能对境外企业经营和管理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保证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建立监督协调机制应重点考虑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关的统计和评价制度,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全貌,从而政府准确分析境外投资发展趋势,对境外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此外,还应考虑建立国内外有关行业组织以加强行业自律等。(3)境外投资服务机制是指政府对本国投资者在境外投资时提供的包括信息提供、技术帮助、方向指导和资金支持等措施体系。建立境外投资服务机制应重点考虑明确海外投资产业导向,构建政府资金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避免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4)境外投资保护机制是指政府对本国投资者在境外投资可能遇到的非商业性风险提供的保护措施体系。建立投资保护机制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通过国内立法确定境外投资的合法地位;通过签订国际多边、双边或区域投资保护协定从而保障本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安全;通过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从而提供政治风险保障机制;通过为境外投资提供融资的机构出具经济担保的手段,解决境外企业融资难问题。只有建立境外投资保护机制,才能为企业的境外投资保驾护航,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构建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境外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从技术角度看,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则是防范上述风险的具体方法,借助于该系统的有效运行,能够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的事前管理。众所周知,风险预警系统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它是使系统在动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稳定性或促使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的活动。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应经过四个程序:(1)监测。大多数风险都是可以预测的,它有一个从潜伏到爆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风险预警的监测程序就是对风险表现和要素进行连续的追踪,以便及时掌握风险走向的第一手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监测并不是对企业现象包罗万象的检测,它的目标应该非常明确,监测的终极对象就是风险;监测选用的程序和方法应当及时而灵敏地反映出风险的变化;监测获得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监测信息越多,越易使主要问题不突出,并且信息越多越复杂,获取信息的费用就越高,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费用也会越多,所以监测系统应该讲究成本效益原则,以尽量小的支出获取最有用的信息。(2)识别。该程序可以帮助管理者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初步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风险的变化。应指出的是,由于监测到的大量的基础信息,既包含有用的真实信息,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混杂着大量的误导性的错误信息和失真信息。通过鉴别程序可以对信息进行检查过滤,剔除其中的误导性信息,找出能反映风险的有用的真实信息;此外,预警依赖于监测,监测离不开指标。建立识别系统的关键是确定预报警情的指标体系,以观察境外投资是否存在风险的隐患。(3)报警。在设计好预警系统警情指标后,该系统考虑的关键问题便是如何根据预警指标的变化,来预报警情、确定警度。该程序的基本任务:一是分析警兆。企业在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即警兆。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要借助于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结合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确定是否出现警兆,从而作出下一步决策方案。二是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根本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联系警情的警界区间,参照警度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或未来情况来修正,从而预警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三是寻找警源。警源是风险形成的原因,是产生风险警报的根源,是实施预控对策的前提。在进行预警警源分析时,应注意根据预警对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监测预警对象、确定警源。(4)预控。风险预控程序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行动,它有预知和计划,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和方向,它是预先制定好的各种风险的处理计划和方案。比如,就境外投资管理协调机制而言,其风险预控方案应充分考虑:如何提高境外投资审批效率,有条件地放宽对境外投资的管制,为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如何合理制定一部调整对外投资基本关系的专门法律,内容包括从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批、事后监管,到对外投资的促进、服务措施等,从而有效防范管理协调机制运行中的风险警报,提高政府对境外投资的宏观管理水平。

通过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对境外投资风险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地发现投资风险信号,从而建立一套“识别风险——确定警度——探寻风险原因——加强风险预控”的逻辑机理,充分发挥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作用。在构建境外投资预警系统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构建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依照以下特征选取预警模型指标体系:一是统计特征,该指标需经过严格的统计检验,具有预警模型的动态特征,可以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二是经济特征,该指标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以及显著性。本文认为,应按照境外投资风险种类,突出融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政府监管与服务风险、境外投资保护风险、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关键点设计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融资渠道及资金充足状况

境外融资风险

企业对融资环境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决策前的评估及其分析程序科学化程度

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过程中风险控制程序完善程度

境外投资审批效率状况

监管与服务风险

国有资产流失状况

政府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及资金支持状况

国家对境外投资整体规划状况

投资保护风险

相关的境外投资保护协定签署状况

投资所在国政治,政策、法律壁垒状况

投资环境风险

投资所在国市场及自然环境状况

图1 境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2.确定科学的风险预警识别模型

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是对境外投资风险进行管理的具体手段,能够帮助政府有效评价境外投资企业经营风险状况,全面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通过预警警度的测定,使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其监管对象的投资风险走向,确保其监管工作有的放矢,从而作出使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决策。

关于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方面,许多学者做过有益尝试,Edward Altman(1972)Zeta模型;还有Deakin模型(1972),Blum模型(1974),Taffler模型(1974),Diamand模型(1976),Logistic模型(1977),Marais模型(1979),Casey模型(1985)等,这些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的风险预警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周首华(1996)提出了F分数模型,戴新民等(2000)提出了考虑现金流量的预警模型,杨保安(2001)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供银行用于进行授信评价的预警系统。但本文认为,这些模型大多采用截面数据进行静态预警,难以用动态的视角来分析其风险状况,而运用COX模型针对境外投资风险进行动态预警将是最佳选择。借助于多元线性回归及逻辑回归模型构建的思想,建立COX模型思路如下:

假设在时点t,样本出现观察结局的风险大小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风险量H[,0](t),代表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影响下的风险状况;二是第i个因素影响使得在任意一个时点t的风险从H[,0](t)增加e[(βx[,i])]倍而成为H[,0](t)·e[(βx[,i])]。如果在K个因素同时影响投资过程的情况下,在时点t的风险量则为:H(t,X)=H[,0](t)·e[(β[,1]X[,1]+β[,2]X[,2]+L+β[,k]X[,k])],其中β表示当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风险改变倍数的自然对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1)对该模型的统计检验分析方法可采用极大似然法,即从参数估计出发,实现变量筛选、模型检验、参数检验等目标。此外,还可辅之以其他检验方法,如COX—Snell残差检验、局部拟合优度检验等。(2)对风险警度的确定可采用Bootstrap区间估计,即对COX模型可应用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估计,得到Bootstrap估计值,利用Bootstrap的t统计量得到置信区间。当然,根据预警对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监测预警对象、确定警源,除需要严密的计算分析和逻辑论证外,还要根据模型指标警兆的变化状况,参照警度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或未来情况来修正,从而确定境外投资风险的严重程度。

3.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是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具体说,它应包括预警管理的组织机制,风险信息的收集、沟通与反馈机制,风险分析与监控机制三部分。

(1)境外投资预警管理组织机制。该机制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组织机构管理的保证。要使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的方法真正行之有效,必须在组织机构上予以保证,即要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管理机构,从事风险识别、分析等工作;二是明确的境外投资预警管理目标。预警管理目标应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这个目标可以是预警总体系统的目标,也可以是各子系统的分目标,比如,在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设计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明确其临界点,这就等于制定了系统控制的目标,通过总体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建立,本着目标一致的原则,建立一个可以考核的完整目标体系,从而获得一个最好的控制标准体系,抓住导致风险的关键因素,实施系统的预控措施。

(2)境外投资风险信息的收集、沟通与反馈机制。该机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基础信息真实可靠。信息的质量关系到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的成败,只有在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基础之上才能够对境外投资风险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价;二是境外投资风险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在预警机制中,各种采集到或处理后的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传递流程包括两个有机部分:一是原始资料的传递和处理;二是警情预报的传递。由于现代化电子技术应用广泛,在风险动态监测、资料记录、数据处理、警情预报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境外投资风险信息的传递速度非常重要,信息的任何拖延都会失去价值。三是反馈自检系统有效。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以后,并非就此固定不变。一般而言,在警情预报发出后,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开始运作,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反馈到预警指标体系,而且相似情况发生的次数积累到具有统计上的意义的时候,该预警指标体系就要进行适当调整了。

(3)境外投资风险分析与监控机制。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风险小的事件,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分析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在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该机制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报告制度和风险预警分析制度;第二,完善的监控机制。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管理机构应每隔一定时期对有关风险指标及数据进行分析、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标签:;  ;  ;  ;  ;  ;  

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_境外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