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论文_孙波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伊春 15302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从2013 年10月到2015 年12月收治的126 名患有心血管急性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外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在心绞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使用常规治疗外加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

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如果患者所患的急性心绞痛病情较轻,那么在患者休息和服用药物后可以好转,如果患者所患的急性心绞痛病情较重,那么需要对患者使用多种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本次研究以我院从2013 年10月到2015 年12月收治的126 名患有心血管急性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我院从2013 年10月到2015 年12月收治的126 名患有心血管急性心绞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63 名,平均年龄为(40.14±12.41)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 名,平均年龄为(38.24±10.69)岁;女性患者32 名,平均年龄为(40.84±14.36)岁;对照组患者有63 名,平均年龄为(37.35±12.48)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 名,平均年龄为(38.68±7.69)岁;女性患者有30 名,平均年龄为(41.68±9.67)岁;参与此项调查的两组患者在调查前都对此项调查的调查目的、调查流程和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进行此项调查并对此项调查表示支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外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3、评价标准

若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检查出现缺血性,并且改变朝着正常状态进行恢复,则表明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若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缺血性下降,心电图图像中的ST 段回升超过了1mm 标准,导联装置的T 波变浅大于50%,没有突破正常标准,T 波从平坦状态变为直立状态,则表明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果;若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则表明表明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治疗效果。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二、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在心绞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的有56 例(88.9%),治疗有效果的有4 例(6.3%),治疗没有效果的有3 例(4.7%),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的有39 例(62.0%),治疗有效果的有16 例(25.4%),治疗没有效果的有8 例(12.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表一。

三、讨论

急性心绞痛属于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疾病的特点就是患者前胸发生阵发性、压榨性的疼痛,疼痛主要位于患者的胸骨后部,常常在患者进行劳动或者是在情绪激动时发生,患者的疼痛状态常常持续3-5min,并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绞痛症状。在患者休息或服用了硝酸酯类药物后病情可缓解或消失。

在急性心绞痛患者发病时,可以对其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其进行急救:患者在发病后要立即保证患者的体位处于平躺状态,调整患者的呼吸频率,使用吸氧设备帮助患者进行辅助吸氧;按压患者的足三里穴位,帮助患者进行缓解;立即对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目前对于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常规方法是患者在发病时口服速效救心丸,口服速效救心丸可以产生显著地效果,让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得到缓解;本次研究增加了实验组治疗方案,在对患有急性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提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来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提出增加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的新型治疗方案。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在心绞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果)可以达到95.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果)可以达到87.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

四、结论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在心绞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对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率,缩短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所以,对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68—69.

【2】郝琳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缶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A】.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1.

论文作者:孙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论文_孙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