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的教育作用论文_陈少玲

浅谈游戏的教育作用论文_陈少玲

清远市佛冈县机关幼儿园 陈少玲

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一到了游戏时间,可以说小朋友们是万分雀跃,精神大振。可见,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身心发展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并且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可取得教育幼儿的最佳效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那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理解游戏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才能把握好指导游戏的分寸,使游戏能够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而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觉得新鲜、好奇、求知欲较强,比较好动,好模仿,精力旺盛,渴望能自主地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实践活动。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一切言行举动。从小班开始,幼儿的情感就从生理情感逐步分化,向社会情感发展。如成功感、失败感、自卑感、信任、关心、同情等,这些情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与周围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作为幼儿,他们的依恋情结还是比较重的,不愿与其他幼儿融为一体,表现出哭闹、焦虑、不安等消极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就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新鲜的、成型的玩具,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指导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孩子得到了快乐的游戏体验,体会到团结友善的乐趣,许多社会情感也在其中得以发展。到了中、大班,我们还可以让幼儿自由组合玩“娃娃家”、“理发店”、“邮电局”等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游戏活动来满足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也就推动了幼儿心理向前发展,幼儿对形象生动、情节具体的事物容易感知,印象深刻,记得也牢,对比较抽象的语言、空间、时间认识较差,常受情绪、兴趣和外界情情境的支配。因此他们的不可能象小学生一样从事正规的课堂学习,只能在游戏这种有趣的、无拘无束的具体活动中来学习。如采用角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实践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指南》给我灌输了新的育儿理念,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支持引导地位,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给幼儿自主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通过做各种不同的动作来完成游戏过程的。不同的游戏,又有不同的相应动作来表达。在游戏过程中的这一系列动作可使幼儿身体各部分充分活动起来,从而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了幼儿的神经、心脏、呼吸、骨骼、肌肉、消化等的发展。

如在游戏“大风和树叶”中,让幼儿扮演树叶的角色,老师扮演大风,老师说风起了,幼儿就开始轻轻跑,说大风来了的时候就张开双手,挥动手臂快步跑;说风停了就赶快蹲下,整个游戏过程幼儿都处于精神高度集中,情绪极度兴奋中,对于一系列的游戏动作他们都完成得很好,而这些游戏动作使幼儿的大脑神经、小腿大腿肌肉,手臂肌肉群等活动起来,促进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健康发育。又如体育游戏“跳格子”。首先,在地上画上许多格子,或利用地上已铺好的方格瓷砖,然后幼儿分别站在并排的格子上,通过“石头 剪子 布”,赢的一方往前面跳一个格子。最后先跳完的幼儿获胜。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但获得游戏性的体验,更促进了手指灵活性以及跳的动作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体能会在无形中得到锻炼,肢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平衡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各种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广泛运用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融汇贯通到游戏的各个环节中去亲身体验和实践,这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而游戏中选用多种多样的玩具和材料,使幼儿从中认识和掌握各种事物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科技知识。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商店”中,在活动前幼儿先交流思想,分配游戏角色,谁当售货员,谁当顾客,分配完角色后,各就各位,开始游戏。在角色游戏时就能体现出幼儿的礼貌行为,对幼儿的交往也很有帮助。比如顾客去商店买东西时,站在柜台前,就会说“请你……”,售货员也会说:“请问……”,拿了东西后也会说“谢谢”;如果将别人碰了一下或踩了一下也会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而“娃娃商店”是销售多种日常用品及幼儿食品的,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可以从中认识许多知识,这有助于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模仿和体验,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实践了社会道德行为规则,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行为品质。如幼儿常喜欢扮演的角色有妈妈、老师、医生、售货员、司机、警察、解放军等。扮演角色本身包含着行为的榜样。幼儿要模仿这些角色的劳动态度,体现他们的思想感觉,并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例如:在角色游戏“小医院”里,游戏时“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看病,一味地就给“病人”开药,游戏内容很单一。于是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如在幼儿扮演的售货员角色中,幼儿可从中体现到平时要礼貌待人,认真工作的良好行为品质。

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依据自己的意愿去美化游戏的环境,并用语言、动作、歌舞等方式表现美,创造美。如在桌面游戏中,幼儿运用积木或积塑,依照自己的意愿砌出各种不同的物体;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在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按音乐的内容、性质、节奏、乐曲的结构等进行游戏,有一定的规则和动作要求,这些动作常常是律动,歌表演或舞蹈,它采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他们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如在学习歌曲《汽车开来了》时,我们先带领幼儿听一听汽车开动时声音的强弱,并搜集一些马路上汽车的声音让幼儿去听去感受,在幼儿在听着汽车的声音,开动自己的小汽车时,同时也很好的掌握了声音的强弱的变化,还运用动作去表现怎样开汽车。我们通过各种优美的动作去表演游戏过程,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发展。

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它是教师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游戏与幼儿上课、劳动等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发挥教育手段影响的作用。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畏困难,不怕辛苦,平时应多些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陈少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浅谈游戏的教育作用论文_陈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