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农业灌溉、防洪及发电等多项功能,施工单位应认识到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基础处理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优化了工程建设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相关人员应积探索研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稳定性、牢固性与耐用性,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实用价值。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分析
不同于一般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特殊性,涉及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落实建设项目。该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复杂。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设在水库、湖泊等水域,且大多设置在水流湍急的位置,施工质量与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易受环境因素制约。例如,地基需经过特别处理后才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与牢固性。(2)施工范围广。该工程是重要的利民工程,需要满足当地的用水灌溉及发电需求,因此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基础处理施工较多。例如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设施的基础施工。(3)施工技术更新速度快。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工作人员应及时掌握新技术与新材料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从而显著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4)施工要求严格。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复杂,任意一个施工细节都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存在的施工缺陷具有隐蔽性,只能在使用阶段体现,尤其是基础部分施工。因此需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
2.1基础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是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一旦地基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基础部分的抗滑能力,还会导致基础稳定性不足,严重威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础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质量与寿命,具体施工时应夯实地基,从而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2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渗漏问题也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关键因素,施工人员应在保证地基稳定性的基础上尽量解决渗漏现象。渗水、漏水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各项功能,还妨碍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增大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地基空隙过大是导致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基础部分造成了严重破坏,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施工人员应定期检查地基的完好性与稳定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渗漏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2.3基础沉降作用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施工场地杂质自然沉积与砂石沉积层较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发生沉降问题在所难免,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工程的完全性与牢固性。研究表明,基础沉降作用超过一定限度会改变原有工程结构,甚至毁坏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基础沉降作用,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免影响施工安全,降低工程建设的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当中,锚固技术的使用十分的频繁同时也是进行基础施工作业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由国家出资进行建设,不仅承担着经济作用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偏远地区或者交通条件较差的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基础建设时难度更大。但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的进度必须给予保证。为了保证建设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效率同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可靠性,锚固技术就应运而生。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当中的应用优点包括:节约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以及保证工期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包括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程作业当中,要根据具体的实地条件,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通常的施工方法包括:静压法、振动法、射水法、以及捶击法等等。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当中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作业效率同时满足施工作业的各项指标。同时,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的使用后,应该对所使用的管桩的质量给予严格的把控,从而达到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作业的要求。
3.3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当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中主要的处理方法包括: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桩基法、灌浆法等等。(1)排水固结法的流程可以分为排水和加压固结两个方面,排水固结法对于处理保持软粘土地基稳定问题和软粘土地基沉降问题的解决十分有效。(2)换土处理法是将较薄的淤泥土层中不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的部分使用灰土、水泥土或者粗砂等土质较好的土进行有效处理。(3)桩基法主要应用于土质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或者淤泥土图层较厚的土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土质处理一般工作量较大,因此多采用打桩处理的办法。(4)灌浆法,灌浆法是采用水泥浆等材料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作业当中的诸多缝隙进行浇灌,达到增强土质、加固地基的目的。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当中除了硬件设备以及施工方法的使用,在施工管理技术方面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过程当中,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施工纪律以及施工进度把控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质量好坏。
4.1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较大、施工技术复杂、安全性能要求较高以及建设周期较长等,同时施工地点一般较城市以及乡镇较远,工作环境偏远、环境恶劣等。在技术管理方面,要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作业予以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其生产效能,把一切有利于生产的因素调动起来,提高基础施工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4.2加大维护设施检修管理和技术监督
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作业时,除了要进行施工技术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提升之外,也要充分重视到施工安全的问题。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对于施工作业所使用的施工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工作,着力于保证所用施工机械的功能正常发挥,避免出现施工机械带病工作或者负载过大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在施工技术的使用方面,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同时熟练掌握好当前已经成熟的施工方法。通过使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进行施工进度的把控和对施工机械的定期检修,提升基础施工效率。
4.3完善所有管理制度,加强运行中的管理
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中,要想将施工工作高效的进行下去,一定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规章制定,除了要严格参照我国现阶段的相关法律文件,还要结合实际施工中的诸多问题,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作业的高效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作用,为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驾护航。施工人员应明确影响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从细节入手,利用锚固技术、灌浆技术及预应力管桩技术解决具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尽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以免在施工中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为施工单位的长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191.
[2]罗菊香.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7,(19):141.
[3]井翔翔.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3341.
论文作者:黄激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