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研究_企业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变更的经济后果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制度论文,后果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政状况、经济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考察中国会计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实际效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本文从投资者的立场,考察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的市场反应及实施的经济后果,以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会计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政策,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由于新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政策,这些改革政策的实施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由此影响公司的价值。本文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

问题1:当《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时,市场是否对这一公告事件作出显著的反应?

按照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计提分为“老四项”和“新四顶”。上市公司除须计提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四项减值准备外,还必须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四个项目提取减值准备。根据经济后果学说,会计政策变更主要是通过一些契约成本变量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那么,《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将通过哪些变量影响股票价格?本文选取一些市场比较关注的,且能从财务报表中获取的变量进行研究。本文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

问题2:2001年半年报和年报中,《企业会计制度》具体实施(新四项计提)的经济后果如何?各种变量对“新四项”计提的市场反应.有无显著影响?

2.模型选择和观察窗口的确定

首先,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的市场反应进行考察。即以《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日(2000年12月29日)为事件日,取一个事件窗口,计算上市公司在事件窗内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然后,运用统计检验方法,检验上市公司的非正常收益率在事件窗内是否显著异于零,由此判断市场对新制度颁布是否有显著反应。

本文选择市场调整模型来计算非正常收益率AR[,it]。市场调整模型就是用市场组合报酬率R[,mt]作为正常报酬率的估计值。因此,对于样本总体中的某只上市公司的股票,其非正常收益率AR[,it]就等于该股票的实际报酬率R[,it]减去相应时期的市场组合报酬率

本文的报酬率均采用连续复利的股价对数差分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上证综指为市场组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深证成指为市场组合。事件日(t=0)为《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日,事件窗口为《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日前第5个交易日至颁布日后第5个交易日,即t=[-5,5]。这样,第i个上市公司在事件窗口内t交易日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为

其次,本文借鉴经济后果实证文献的研究方法(Collinaetal,1981;Lys,1984),[6]以“新四项”计提公司半年度报告或年度报告的公告日为事件日(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市场反应考察的事件日不同),在累计非正常收益率与各种变量之间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新四项”计提公司的市场反应以及各种变量对“新四项”计提公司的市场反应有无显著影响,以考察新《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经济后果。具体的回归模型为:

其中,CAR[,i]为上市公司i在整个事件窗口[-5,5]内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自变量Vi分为三组,为主要财务变量。主要财务变量包括A[,1]资产负债率,A2对数总资产,A3配股倾向虚拟变量:ROE(净资产负债率)=[6%,7%](当净资产收益负债率[6%,7%]时取1,否则取0),A4扭亏倾向虚拟变量:ROE(净资产负债率)=[0%,1%](当净资产收益率=[0%,1%]时取1,否则取0),A5UE(未预期盈余):2000年年报每股收益与1999年年报每股收益之差;主营业务变量包括B1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B2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B3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获得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在这里,“新四项”计提公司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公告日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事件日,因此,对2001年年报和2001年年报“新四项”计提公司数据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模型中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分别是“新四项”计提公司半年度报告的公告日事件窗口[-5,5]内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和“新四项”计提公司年度报告的公告日事件窗口[-5,5]内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

2001年半年报进行了“新四项”计提的公司为568家,剔除三组自变量数据不全和事件窗口不全的公司,最终确定样本数为496家,主要财务变量、主营业务变量为2001年年报数据。2001年年报进行了“新四项”计提的公司为629家,剔除三组自变量数据不全和事件窗口不全的公司,最终确定样本数为628家,主要财务变量、主营业务变量为2001年半年报数据。本文股票价格数据来源于北京色诺芬(SinoFin)信息服务系统,财务指标、股本结构、股权比例、财务报告公告日期等数据来源于万得(wind)资讯系统,数据分析通过MATLAB6.0实现。

二、实证结果的定量分析

1.《企业会计制度》颁布的市场反应

根据模型1的检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日前两个交易日及颁布日,即在[-2,0]的事件窗口内,累计非正常收益率明显降低,说明这三个交易日的非正常收益率为负;颁布日(t=0)的t检验结果显示颁布日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在5%的水平下显著异于0。《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日之后的交易日,即在[1,5]的事件窗口内,累计非正常收益率明显增加,说明《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之后非正常收益为正,市场对之前的消极反应进行了反向修正,而且在颁布日之后的第四个交易日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就恢复到了颁布之前的水平,表明投资者认为《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提高。

表1:《企业会计制度》颁布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CAR[,it])

t

样本数 均值

中位数 t统计值 双尾p值

-5

1013 0.1100 -0.1600 2.17350.0300

-4

1015 0.5100 0.2100 6.0660

<0.0001

-3

1015 0.5700 0.4100 6.1410

<0.0001

-2

1015 0.1700 0.2200 1.74150.0819

-1

1015 -0.1700 0.0120 -1.42190.1554

01015 -0.2654 0.0814 -2.01230.0445

11015 0.0366 0.4621 0.24680.8051

21015 0.2200 0.5629 1.39510.1633

31015 0.3275 0.5338 1.96130.0501

41015 0.5723 0.8184 2.91270.0037

51015 0.5352 0.8656 2.41340.0160

注:表中t统计值是检验累计非正常收益率是否显著易于0的统计值,双尾p值为该t统计值的双尾检验p值。

2.《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市场反应

(1)2001年半年报“新四项”计提的实证结果

在三组变量中,只有主要财务变量对2001年半年报“新四项”计提公司市场反应(CAR[,i])具有显著影响(见表2),F检验在1%的水平下显著,调整后的R[2]为0.0341;而且,这主要是由于配股倾向虚拟变量和扭亏倾向虚拟变量的作用导致,前者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异于0,后者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异于0。主营业务变量的F检验均不显著(见表2)。

(2)2001年年报“新四项”计提的实证结果

在三组变量中,只有主营业务变量对2001年年报“新四项”计提公司市场反应(CAR[,i])具有显著影响(见表3),F检验在1%的水平下显著,调整后的R[2]为0.0263;而且,这主要是由于主营利润率和主营收入现金含量两个变量的作用导致,前者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异于0,后着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异于0。主要财务变量的F检验均不显著(见表3)。

三、实证结果的定性分析

1.新制度公告对市场的反映

在调查和排除了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后,我们发现市场在公告日前的第二日开始对新制度的出台有所预期。但被视为坏消息,致使股价显著下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投资者认为这一制度的实施会降低上市公司的账面盈余指标,所以市场的反应是消极的。然而,市场在公告后一日开始根据具体的改革措施对新制度的预期作出调整,并开始将新制度视为好消息,致使股价显著上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新制度的预期随着媒体的宣传认识的深化而转变。

2.关于主要财务变量对“新四项”计提的市场反应

对数总资产是反映公司规模的变量,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债务契约的变量,这两个变量无论是在2001年半年报还是在2001年报对累计非正常收益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公司规范变量在模型中不显著说明市场并不认为新四项计提会对规模大小的公司影响造成差异,债务契约变量在模型中不显著说明市场并不认为新四项计提会明显加大企业债务的违约成本。

配股倾向虚拟变量和扭亏虚拟变量是代表证券市场一些特殊的监管政策的变量,从2001年半年报和2001年报来看,其对累计非正常收益率的影响是由显著变为不显著的,这说明投资者认为在新四项计提尚未长期实施时,具有配股倾向和扭亏倾向的公司可能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但随着新制度更加全面的实施,市场修正了这种看法,认为人为控制净资产收益率的难度越来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越来越小,致使配股倾向虚拟变量和扭亏倾向虚拟变量在2001年报中变为不显著。

UE(未预期盈余)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事件窗口太小导致,在[-5,5]的事件窗口可能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尚未完全对盈余变动进行反应。

3.关于主营业务变量对“新四项”计提的市场反应

主营业务指标可以作为主要的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数值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质量越好。从2001年半年报和2001年年报的回归结果分析,主营业务变量对“新四项”计提的市场反应的影响增强,这一变化说明市场对主营业务利润比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等主营业务变量的关注程度提高,会计规范改革使得财务报告能够更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等真实情况,也说明《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注公司盈余能力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市场影响力。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

本文利用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及实施的机会进行了会计制度变更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向市场传递了信息,并且短期市场反应有一个从消极向积极转变的过程;会计制度的变更在2001年半年报《企业制度》的具体实施中主要通过配股倾向虚拟变量、扭亏倾向虚拟变量对新计提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会计制度变更在2001年年报《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中主要通过主营业务变量对新计提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主营业务的变量对新四项计提市场反应的解释能力增强,表明会计规范改革使得财务报告能更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等真实状况,《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注公司盈利能力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市场影响力。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关于各种变量对“新四项”计提公司的市场反应的影响,本文只能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分析,可能会遗漏其他因素;实证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能否确定为线性相关、以及将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收益率作为衡量市场平均收益(即正常报酬率)的指标是否适宜等问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标签:;  ;  

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研究_企业会计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