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有效培养中学生听力技能的探讨论文_滕敏

关于如何有效培养中学生听力技能的探讨论文_滕敏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3825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会说英语的人才。而从大众日常角度来说,越来越多人的诉求都是希望能够与外国友人进行无障碍的口头交流。据此,传统的听力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听力课教学应该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跳出固有僵化的模式,以培养新素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就听力技能的涵义、听力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各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听力技能;材料选择;活动设计

引言

英语教学过程主要涉及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在四者中,听和读属于输入技能,说和写属于输出技能,输入决定输出。而在两项输入技能的培养中,听力教学明显比阅读教学更难操作。同样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听力活动也会比阅读活动给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听力活动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同时迅速地在大脑内循环经历信息接收和信息转换两个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在信息接收阶段就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词汇辨认。所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成为如今中学英语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听力技能的涵义

那么,什么是听力技能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首先,从最微观的角度出发,听力技能包括:能够区分不同音素;能够从音素中识别单词;能够理解句法结构和相关的语法概念等。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听力技能又可以划分为直接听力理解技能和间接听力理解技能。比如听出材料大意,抓住关键性和细节性信息等都属于直接听力理解技能。而间接听力技能则包括:理解说话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从已知信息对事件发展的走向进行合理预测;可以从上下文来推断不熟悉单词的大致含义等。

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不同层次的听力技能,并据此对听力课进行合理化、艺术性的设计。在听力课进行之前,首先要对听力材料进行选择。

二、听力材料选择的原则

传统的听力课教学用到的往往都是教材上的一些非真实的语料,这样的听力材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迁移到其它情境中去。所以老师应该要借助现代新媒体和网络,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听力材料进行有效地筛选应用。一般来说,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听力材料也应截取自学生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不同场景片断。比如新闻报道、谈话、采访、歌曲等。只有和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性材料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可接受性原则。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来确定听力材料的难度。材料不能太简单,这样无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听力技巧的使用。同时也不能太难,否则容易增加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泄气。材料语言应处于能够让学生理解的水平,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拔高,让学生的听力技巧和策略的应用接受一些挑战。

(三)口语化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一些原始听力材料可以进行适度修改。如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等学生现阶段无需掌握的词汇可以进行部分删减,增加口语化词汇;把长句改为短句等。

三、听力课活动的设计

在实际的听力课活动设计中,一般可将其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

(一)听前阶段

听力活动不仅仅是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完成练习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听前活动任务必不可少,其目标是为了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熟悉话题、预测大意以及处理关键词等。例如在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3Section A部分,学生需要听一段妈妈和孩子关于家务分配的对话。那么,在听对话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进行自由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听力情境,减少焦虑情绪。或者也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标题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引导学生去猜测即将要听到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听力内容产生好奇。

(二)听中阶段

在听中阶段,学生需要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根据不同的任务考虑其听的侧重点。一般听力任务设置遵循“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原则。“大”是指第一遍听的时候要关注语篇整体大意。“小”是指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再落实到一些细节点上。“易”是说学生在听第一遍的时候要尽量设置一些较容易的任务,放低学生的心理防线。在听第二、第三遍的时候,可以增加任务难度,这样的听力方式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的。例如一段听力材料是关于Tom和朋友Alice 的一段对话,对话内容是关于Tom向Alice 诉说自己各方面的压力,Alice对其安慰并给予了恰当的建议。根据这样一段材料,我们可以设置两层任务。第一个任务可以列出不同的压力,让学生听对话后勾选出哪些是Tom提到的自己所面临的压力。第二可以设置一个填空题的任务。把Alice给出的建议列出来,去掉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填空。这样的听力活动也是属于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听后阶段

在听后阶段,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就前一部分听到的结果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检查。如果仍然有困惑,可以考虑再播放一遍录音。为巩固所听内容,可进行一些复述、默写等活动。小组交流活动的设置并不仅仅是为了答案的核实,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其合作精神。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在听后活动中,老师也可以对听力材料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经典表达给予讲解点拨,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效运用,促进知识的迁移。

结束语

除上述之外,对于学生自身听力习惯的培养,老师也要给予重视。很多学生在心理层面就对听力有一种提前的畏难情绪,这样的负面情绪必然会影响学生正常听力水平的发挥。

听力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作为学生,要找准方法,勤加练习,对出现的问题要勇敢应对,积极采取对策。作为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并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

参考文献

[1]邹申.简明英语测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1-122.

[2]纪艳萍.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3(5).

论文作者:滕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关于如何有效培养中学生听力技能的探讨论文_滕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