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论文_孙艳,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论文_孙艳,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 要】目的:对临床中妊娠期的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间所接诊的妊娠期贫血患者1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有80例患者。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对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判断并观察。结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Hb、RBC、MCHC、MCH、MCV等均比对照组患者的低,组间的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RDW的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患者的要高,组间的差异P<0.05。实验组的产妇小细胞性贫血的占比比大细胞性贫血高,且高于其他类型的贫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针对妊娠期的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实际诊断时,应结合妊娠期的贫血患者其发生贫血的规律,结合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患者出现贫血现象。

【关键词】妊娠期;血常规;临床分析

妊娠期的患者极易出现合并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贫血,并且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和危险。因此针对妊娠期的贫血患者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对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妊娠产生影响。妊娠期的患者出现贫血现象具有高危性,临床中早期的症状通常较隐蔽,因此极难被发觉,通常同时在进行孕检时才发现。妊娠期妇女在进行孕检时一个常规性的项目便是血常规检查,通过该项检查可对产妇的贫血情况有效了解。本文随机选取的某医院的患者进行实验,对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某医院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所接诊的妊娠期贫血患者160例进行本次研究。并且将本次实验告知患者本人和家属,并征求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同意且签署相应的同意书后进行。按照随机分组法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80例患者,其年龄在22岁至3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共有13例患者为孕早期,29例患者为孕中期,以及38例孕晚期的患者。而实验组的8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3岁至38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共有14例患者为孕早期,28例患者为孕中期,以及38例孕晚期患者。诊断的标准依据WHO对海平面地区的贫血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即患者的Hb应每升小于等于110克。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则是在孕前未出现或贫血病,且为单胎妊娠,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受孕。将造血系统具有异常性的患者排除,并在妊娠期出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肝脏功能具有异常性的患者等均应排除在本次实验外,以免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孕期等一般性资料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有可比性。

2.检测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时,通常患者应为空腹状态。,并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甲做抗凝,通过专用的管进行血液样本的储存,保障检测可当天完成。在血常规的检测中主要应用的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利用该仪器可实现对血液样本的自动、高效、准确的分析。通常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Hb即血红蛋白、RBC即红细胞、MCV即红细胞平均体积、RDW即血细胞分布宽、MCHC即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浓度等。在该检测过程中应用的检测试剂、检测仪器等具有配套性,且应严格遵循试剂的相关说明书进行血液样本的存储、使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判断与观察。

3.诊断标准

当患者的血红蛋白在每升100克以下,红细胞平均体积在99.1以下则为大细胞贫血。若患者的血红蛋白在每升110克以下,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2.6以下时则为小细胞贫血。

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SPSS20统计学软件。通过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利用X²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获取的结果P<0.05时则表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Hb、RBC、MCHC、MCV、MC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RDW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观察组不同孕期产妇贫血类型比较

观察组产妇小细胞性贫血(55.00%)占比显著高于大细胞性贫血(38.75%)和其他类型贫血(6.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早期:产妇小细胞性贫血(71.43%)占比显著高于大细胞性贫血(21.43%)和其他类型贫血(7.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中期:产妇小细胞性贫血(75.00%)占比显著高于大细胞性贫血(17.86%)和其他类型贫血(7.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晚期:产妇小细胞性贫血(34.21%)占比显著小于大细胞性贫血(60.63%)和其他类型贫血(7.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导致妊娠期贫血的原因

1.缺铁

怀孕后的女性对铁元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元素,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能把氧气运送到你身体的其他细胞。在怀孕期间,你体内的血液量会增加30%~45%。因此,孕妇需要更多的铁来为额外增加的血液量合成血红蛋白。另外,孕妇还需要一部分铁来满足发育中的宝宝和胎盘的需要。

但是,大部分女性在怀孕开始时都没有储存足够的铁,来满足身体对铁需要量的增加。尤其是孕中晚期,很容易出现贫血症状。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孕期呕吐比较严重、频繁;前后两次怀孕间隔的时间短;怀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日常饮食中缺乏铁;怀孕之前的月经出血量较多。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可适当在饮食中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2.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

因缺乏叶酸或者维生素B12而导致贫血的孕妇,除咨询医生有针对性地服食叶酸片、多维片等,也应当在日常饮食中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某些疾病引发

如镰状细胞贫血病这样的遗传性血液疾病。

四、讨论

妊娠过程中,产妇机体血液循环需适应胎盘血循环变化,血浆容量升高明显,而血容量增加也稀释了血液,故导致产妇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数量和血红细胞浓度减少,导致出现贫血症状。妊娠期贫血可影响产妇免疫力,增加妊高征等妊娠合并症风险,同时也可引起流产、早产、低体质量等严重后果,而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妊娠期贫血预后。

Hb、RBC、MCHC、MCV、MCH、RDW等血常规指标是反映受试者是否出现贫血的重要指标,可灵敏的反应产妇贫血与否,且多项红细胞参数联合分析可确定患者贫血程度和类型,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本次研究对比健康和贫血产妇血常规指标发现,观察组Hb、RBC、MCHC、MCV、MC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RDW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可知贫血产妇相关指标变化明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依据。借助于血常规检验结果,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了产妇贫血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小细胞性贫血(55%)占比显著高于大细胞性贫血(38.75%)和其他类型贫血(6.25%),差异显著P<0.05,可知妊娠期小细胞性贫血风险较高。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不同妊娠阶段贫血情况也不尽相同,孕早期产妇小细胞性贫血(71.43%)占比最高,孕中期产妇小细胞性贫血(75.00%)占比也最高,但是孕晚期产妇大细胞性贫血(60.63%)占比最高,可知孕中早期小细胞性贫血风险更高,而孕晚期大细胞性贫血风险较高,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孕期贫血类型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血液常规检查对于妊娠期贫血诊断价值较高,应掌握妊娠期贫血发生规律,根据血常规检验结果,及早采取贫血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郜玲.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8):187-188.

[2]马昉.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2X):23-23.

[3]张威.妊娠期贫血患者90例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0):27-27.

[4]成颖.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0).

论文作者:孙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分析论文_孙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