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性权益保护研究综述论文

印度女性权益保护研究综述论文

印度女性权益保护研究综述

崔彩贤 路凯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本文将焦点集中于印度女性群体,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印度女性的权益保护问题在印度独立以后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是由于印度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女性基本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女性生活境遇悲惨。

关键词: 印度女性;权益保护;法律地位

一、印度女性权益保护背景浅谈

人身权益本身就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女性权益的保护是现代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由于女性工作、生活相对于男性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各国制定了有关的女性权益保护法案,同时在国际上以公约的形式进行了有效的约束,众多的法律文件也标注了对女性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

3.2.1 小鼠、大鼠和兔的主动脉反流模型 模型优点是无需开胸手术,易于复制,能够诱导心力衰竭。缺点是只适用于小型哺乳类动物,与人类临床上逐渐发生的二尖瓣反流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20-22]。

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却依然存在着落后的种姓制度,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大多从属地位,基本没有公民权利可言。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印度的女儿》,真实还原2012年印度女医学实习生乔蒂·辛格·潘迪被六名男性轮奸致死的惨案,以此为女性发出正义之声,却被印度当局以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为由严禁播出。印度女性悲惨的处境,吸引包括印度主流社会等大部分人的关注。印度“宝莱坞”也希望通过电影的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她们为印度女权所做的努力,并且以影片的方式为印度女性争取话语权,近年来热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重新投入到印度女性这个群体身上。

二、印度女性权益保护现状

以家庭的构成为例,女性在家庭中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与男性相比较,其具有一定的先天性的弱势,所以在遵循一定的社会生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社会中歧视女性的现象和行为时常发生,导致女性的个人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种歧视女性的行为是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超越底线的行为。由于印度特有的发展史、制度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又加之受传统制度及陋习的深刻影响,印度女性这个群体的权益则受到更大的损害。对于此问题的研究,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

1、关于法律地位的研究

陈贝贝(2014)称,自印度独立后,政府颁布许多的法律和法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和保护了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为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在印度各个邦之间,这种地位现状是千差万别的。陈义华(2017)认为,虽然印度宪法强力规定边缘群体包括妇女的平等权利必须得到保障,但是它毕竟只是一部根本大法,无法对于印度妇女的各项权利做出具体规定,因此印度妇女的平权之路依旧漫长。

2、关于教育权的研究

BelindaGoldsmith(2018)认为,导致印度女性基本安全得不到保障、强奸犯罪横行是因为犯罪者认为即使自己对女性实施暴力行为自己也不会被抓捕即使抓捕定罪也很轻。因此,增强警力和审判,有效调查、起诉、定罪和惩罚针对女性的犯罪是关键。

安双宏(2001)认为,经过独立后50年的努力,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但是在高等教育的层次分布、专业分布和地域分布方面仍很不合理。女性接受教育会使得整个社会中人们的素质提升,并且有效的促进人们对女性歧视行为的转变,但是这种行为和思想上的转变是可逆的。

3、关于人身权利的研究

数据采集具有共性,都是基于表格的数据录入,然后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以进行下一步利用[4],所不同之处在于录入方式以及传输方式。基于M/S模式的可定制农产品产地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针对农业数据采集的共性,把握其不同之处,综合利用服务器端网络开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开发具有可定制功能的、使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并通过无线接入网络的方式,实现数据实时采集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数据采集系统。本文所说的数据采集是数据录入阶段的工作,并非是广义上的依靠类似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的自动化数据采集模式。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王伟均(2013)认为,女性遭受强奸侵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种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也印证了印度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其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无法进行消除的部分,且结合传统的思想观念,成为当前印度社会中极为恶劣的行为。肖光辉(2010)指出:印度社会生活中,嫁娶制度中已经在50年前就撤销了有关女性“嫁妆”的礼仪,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厨房事件”却频繁发生,成为当前印度女性人身权利遭受危害的重要内容。

4、关于参政议政权的研究

女性的政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女性参政议政的权利,关于印度女性政治权利的保护,周冰鸿(2017)提到,印度独立以来,女性参政总体发展十分缓慢。他认为,父权制难以撼动是主要原因。国际妇女研究中心(2012)也指出,在女性有意进行行政行业或者参政的话,其必须遵守相应的家庭规则,即男性具有重要的发言权。

江无齿立刻收回了手中淬毒的暗器,一遍又一遍地开始探究赵白笑容背后的意义:“他为何发笑?他的笑容为何看起来充满了奸诈?难道说他已经发现了我藏在袖中的暗器?他发现了我暗藏的暗器,还对我露出这样奸诈的笑容,这说明他的手段一定在我之上!我若这么贸然出手不就正好着了他的道?要是因此丢了小命,那我之前的偷奸耍滑还有什么意义!对,这一战,我决不能应战!决不能!”

三、妨碍印度女性权益保护因素的研究

为何印度女性地位变化并不显著,女性权益得不到维护?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笔者得出以下三种妨碍印度女性权益的因素:

1、历史遗留因素

闫向莉(2012)提到,在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等逐步渗透的印度社会中,由于女性在精神上和社会法律的双重意义的约束上具有一定的理论内容,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对印度女性的权益保障形成一定的法律体系,但是印度女性的地位不能完全依赖经济的独立,而必须依靠的是宗教、政治及文化发展。

李小溪(2001)指出,女性的发展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歧视观和相应的女性思维的滞后后形成了印度女性权利自由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学生进行自学活动的过程中,或许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有一些新想法,可能超出教师当初编写学案时所考虑的范围,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解答,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利。

2、国家机器的不作为

科蒂·辛哈(2000)认为,1949年11月通过的印度宪法载有平等与不得基于性别的不歧视条款,然而若干部分明显违反这些原则的法律继续存在,尤其是在家庭法领域。

李小溪(2001)说道,尽管印度有大量与女性相关的法律,但社会上违法的现象仍然司空见惯,主要问题在于对已有法律的实施不力。部分法律本身包含对女性的歧视,执法机构也存在弊端,执法犯法的案件并非鲜见。

所有实验组学生均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33份,回收33份,回收率100%。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献检索、分析、应用能力等方面对以学术报告形式的出科考核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临床实习生认可学术报告形式的出科考核方式,但仍有一部分临床实习生对学术报告形式的出科考核方式持有否定或不确定态度(见表3)。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研究

陈贝贝(2014)认为,为了促进印度女性社会生存状况的改善,政府及相关立法机构需要完善保护女性的法制建设,使女性权益的保护真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这样,女性社会地位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从而带动社会的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

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制度及思想毒害之深,所以促进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的解决和女性身心全方位的发展依然是印度社会一项急切的重任。那么印度政府、社会及女性应该怎样发展和维护女性的权利,其措施和手段又有哪些?

国际妇女研究中心(2012)称与其他各国相比较,印度社会中歧视女性的现象最为严重,且女性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严重的剥削。Siwan Anderson,Garance Genicot(2015)指出,在印度广大农村地区,甚至也包括都市中的贫民窟社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依然很低,识字率不超过30%,不及男性一半。

2、更新社会观念

李小溪(2001)指出,以家庭为单位,急需改变的是印度家庭中的歧视观和危害女性权益事件的发生。由于男人承担着政治领域的主要规则,且自身的社会地位保持着,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生活不能够带来平衡性的社会认识,则整个的法律和法庭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的法律约束。

在2018 CeMATASIA展会上,《中国储运》杂志和展览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智慧医药物流》创新沙龙场面火爆,群英荟萃,大咖云集,创下了历届沙龙专场人数的新高。

五、简单评价

1、印度女性权益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众多学者从方方面面对印度女性的权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知,自从印度独立后,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印度的女性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一部分权益,特别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女性,但众所周知,印度人口众多,广大的女性仍然没有完全享有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她们的社会地位,不管是政治、经济层面的还是家庭、文化教育层面的都是处于发展不充分的阶段,除少部分的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外,印度广大女性各个层面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下。在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且受“男优女劣”传统思想长期影响下的国家,想要真正实现男女的平等,短期来说是不可能的。尽管宪法规定男女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宪法的贯彻执行仍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2、印度女性权益问题的根源

印度女性的权益受到保障的力度较低,主要与印度社会的发展有关,重男轻女的社会因素及其发展理念,成为传统理念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印度集中对女性的权益进行法律维护,答案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意识难以改变。女性在印度社会中失去了自身的自由,仍会面临来自家庭或者社会上的暴力行为。印度的经济和政治等已经得到长远的发展,但是社会思想及人们的意识仍然较为传统,印度女性很难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除了传统思想中歧视女性的思想外,经济问题同样值得重视。目前状况看,印度人主要的收入仍然依靠农业,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中男性劳动力占主要,女性被歧视。印度家庭生活中,将女儿视为贫穷的重要原因,更有部分家庭为了减轻生活压力,选择流产,或者将新生女儿遗弃,这样导致社会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引起一系列违反法律的社会行为。

3、印度女性权益问题的解决措施

印度女性的权益始终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近年来持续发酵的强奸案更是揭开了印度司法效率低下、男女社会不平等以及种姓制度的创伤。印度迫切的需要完善法律,并切实的解决司法效率低、执法力度弱、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缺陷。此外印度学术界应该致力于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应以社会中的实际暴力犯罪行为为案例,分析印度社会中的主要问题,可以从扩大教育规模、改变就业和从业环境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女性权益。

参考文献:

[1]安双宏.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1,(07):19-23.

[2]陈贝贝.当代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陈义华.当代印度妇女财产权法规考察--从殖民时期到后殖民时期的历时演进[J].妇女研究论丛,2017,(02):91-103.

[4]蒋茂霞.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04):60-65+91.

[5]科蒂·辛哈,黄列.印度实现妇女权利的障碍[J].外国法译评,2000,(01):15-27.

中图分类号: D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9)01-0129-02

收稿日期: 2018-12-03

作者简介: 崔彩贤(1971-),女,陕西合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社会学等。路凯凯(1998-),甘肃庆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法学。

标签:;  ;  ;  ;  

印度女性权益保护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