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论文_包义

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论文_包义

哈尔滨市巴彦县人民医院 151800

【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的情况进行检查,探讨分析运用CT对于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5年7月期间共收治肠梗阻患者200例,主要是对这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CT扫描,根据患者的CT诊断结果和诊断病因分别与手术病理结论、病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200例患者的分析结果来看,经CT检查确诊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1.0%;。结论: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准确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确定病因的准确性很高,因此CT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CT;肠梗阻;临床价值

肠梗阻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一种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发病快且发病率较高,需要确定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才能对治疗有指导意义,而传统的腹部平片对于肠梗阻的确诊率较低,且不能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由于CT具有高清晰度、扫描速度快的特点,因此CT诊断最近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查中。本文将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5年7月共收治的200例肠梗阻患者,探讨分析运用CT设备进行肠梗阻的检查和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自2014年3月到2015年7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20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3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15-86岁,平均年龄40岁,所有的患者均有完整临床及资料,他们的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发病时一间从8小时到3个月不等,中位时间为3天。粘连肠梗阻中41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16例为妇科手术,6例为阑尾切除术,1例为阑尾及双附件切除术,11例为胃、小肠或结肠切除手术,7例为腹腔实质脏器手术或腹部外伤手术史。胃石性肠梗阻中8例有腹部手术史,6例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

1.2方法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设备是:Hispeede CT/i单排螺旋机、图像分析软件和图像分析工作站,静脉注射使用双筒双通道CT专用高压注射器。检查的方法为:患者取正中仰卧位,身体长轴与扫描机床平行,两上肢抱头,两下肢呈放松状态,训练患者屏气,尽量减少呼吸伪影。扫描范围从隔肌到耻骨联合下缘。螺旋扫描层厚/层间距分别为5mm/5mm或10mm/10mm。螺距分别为0.875:1、0.984:1或1.375:l,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26OmA,FOV36em。在给患者进行CT检查中,有134例进行CT平扫检查,66例进行增强检查。有无肠梗阻的判断标准:(l)小肠肠管直径里2.5cm,结肠肠管直径里6.Ocm,伴或不伴有气液平面,找到近侧扩张肠管与远侧塌陷或正常管径肠管间的“移行带”;(2)发现“移行部”,即扩张肠管与空虚肠管或正常管径肠管交界区。通过观察肠腔内造影剂密度变化或停滞点来确定移行部,即梗阻部位。并根据资料运用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在本研究组中,154例肠梗阻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46例患者出院诊断结果和经临床随访证实。200例患者均确诊为肠梗阻,因此CT的确诊率为100%。按照梗阻病因统计:粘连63例,肿瘤61例,肠石26例,系膜血管栓塞7例,腹外病7例,肠扭转7例,套叠4例,阑尾炎3例,炎症2例,肠结核1例,结肠积便1例。手术病理判断结果为:粘连70例,肿瘤67例,肠石29例,系膜血管栓塞9例,腹外病7例,肠扭转7例,套叠4例,阑尾炎3例,炎症2例,肠结核1例,结肠积便1例,对于病因的确诊率为9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结论

3.1 CT对于判断梗阻是否存在的临床价值

肠梗阻移行部即扩张肠管与空虚肠管交界区,对于梗阻病因诊断有很大帮助。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肠肠管扩张直径>2.5cm为标准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最佳;研究中以结肠肠管扩张直径>6.0cm为标准;找到近侧扩张肠管与远侧塌陷或正常管径肠管间的“移行带,作为肠梗阻的判断标准。本研究采用上述标准,大部分病例均能明确诊断为肠梗阻,诊断符合率91%。

3.2 CT对于判断梗阻部位的临床价值

CT可以根据移行带的位置、扩张肠拌和塌陷或正常肠拌的分布及多少和扩张肠拌的解剖形态来判断。肠梗阻移行部即扩张肠管与空虚肠管交界区,对于梗阻病因诊断有很大帮助。在不同研究群体里,发现移行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很大差别,主要依赖于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在完全性肠梗阻的研究群体里,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和95%。然而在含有低位、不全性肠梗阻的病人里,其敏感性也只有63%,将该组病人进行分组后发现: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的敏感性为81%,不全性肠梗阻为48%。本组不完全性肠梗阻127例,占65.1%,梗阻移行部总的诊断准确性为76.9%,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平扫CT组及增强CT组移行部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5.70%,80.4%,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3 CT对于判断梗阻程度的临床价值

CT密度分辨率高,断面图像在判断肠梗阻程度与平片和超声比较相对优越,因为完全性梗阻时梗阻近段肠管连续明显扩张充气和/或积液,形成良好天然对比,容易分辨,平片对单纯积液的肠管与周围软组织分辨不敏感,积气肠管对超声干扰太大,影响诊断价值,CT对气体和液体均敏感,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林敏等分别测量完全和不完全梗阻组扩张肠管直径,提示肠管扩张越明显,完全性梗阻的可能性越大;并发现结肠内积气程度对鉴别有帮助。本组病例中,非紧急组病例使用肠道内阳性造影剂延迟扫描,对梗阻程度显示清楚。本组200例机械性肠梗阻中,有1例不完全性梗阻误判为完全性梗阻,笔者分析此患者在下级医院己经胃肠减压治疗,后转入研究协作医院要求紧急CT检查,未使用肠道内造影剂,所以误判,本组符合率为91%。但有学者认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的区别对于是否剖腹手术治疗相对不重要,因为有的完全性肠梗阻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部分性肠梗阻存在绞窄时必须手术治疗。本组1例胆石引起的完全性肠梗阻经插管灌注原液法检查6小时后,胆石从粪便中排出,笔者同意以上观点,并认为CT对梗阻程度的判断准确率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3.4 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CT对于是否存在肠梗阻、梗阻程度、部位、病因及并发症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腹部平片对梗阻原因的判断均是结合临床资料的间接判断,在本组的病例中,200例提示病因存在,182例正确诊断病因,敏感性89.23%,讨论2900例CT检查正确率87.46%,假阴性为10.77%。因此,本组资料证实了以前文献报道的观点,CT检查能发现和诊断肠梗阻,并且能提示和诊断病因,为临床及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200例肠梗阻患者经CT诊断,在统计学范围内,准确率达100%。说明CT诊断能够准确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并且根据病因的判断率,可以看出,确定肠梗阻病因的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伊正辉,王达庆,邓五一,等.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14(06):74-75.

[2]乌吉斯古楞,斯日古楞,高恩其格苏仁.肠梗阻的CT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54-255.

[3]刘洪杰.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1.

论文作者:包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  ;  ;  ;  ;  ;  ;  ;  

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论文_包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