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中的疗效分析论文_张丽叶

张丽叶

(云南昆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650302)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11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且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均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并在B超引导定位下行胸膜腔穿刺置管引流胸水,治疗组在放胸水后每次注入尿激酶10万U;观察两组患者胸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胸膜厚度为(1.25±0.34)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0.53)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显著高于对照85.3%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胸膜腔穿刺置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经济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闭式引流 尿激酶 胸膜腔注入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16-02

在我国,胸腔积液中以结核性胸腔积液最为常见,约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58.4%[1]。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因患者延误或不配合治疗、治疗不当,造成胸液中的纤维蛋白粘附于胸膜表面而胸膜腔内分隔包裹,致使胸膜膜增厚、粘连、机化,收缩包裹肺脏,使胸廓变形、塌陷,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为此采用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引流同时加用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患者68例,均无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明显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病变及其他并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7.2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6~65岁,平均3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临床有结核性胸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胸水检查为渗出液,胸片或胸部CT有胸腔积液影像学改变,B超探测到游离液性暗区,PPD试验阳性或强阳性,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经抗痨治疗后胸水渐吸收或症状明显改善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2HREZ/10HRE方案抗结核治疗,同时在B超引导下进行胸腔穿刺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天抽液1次,直至胸水抽不出,B超示胸水消失或微量为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万u/次,隔日1次,嘱患者变动体位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后,次日再抽出,每5d复查B超,了解胸腔积液、胸膜厚度及纤维分隔变化情况。

1.4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咳嗽、盗汗、乏力、纳差、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情况。

(2)胸部B超探查,观察胸水吸收时间,多房腔及胸膜厚度的变化。治愈:多房腔和胸水消失,无胸膜增厚;有效:多房腔和胸水减少,部分胸膜增厚;无效:多房腔未消失,胸水未吸收,胸膜增厚;显效=治愈+有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形式,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行X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两组结核中毒症状(乏力、纳差、盗汗、发热)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的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x-±s)

2.3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23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药物热1例、血性胸水2例。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胸膜发生炎症时,一方面胸腔积液分泌大量增加,超出最大胸膜淋巴流量,同时结核性肉芽肿压迫胸膜淋巴管网或淋巴管病理性阻塞,导致排出量降低,造成胸腔积液积聚[2]。良性胸腔积液中,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占多数,结核性胸腔积液内含大量纤维蛋白、各种炎性介质、大量结核菌体及代谢产物,有资料研究表明胸膜炎时壁层胸膜每日产生胸水中约3.0g蛋白质,而脏层胸膜只能吸收1.0g左右蛋白质。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和蛋白质,如能及时彻底治疗,炎性反应逐渐消退,渗出液可以完全吸收[3];治疗的黄金时间段通常是发病后7~14d;若积液在胸膜腔内存在时间较长时,液体中的纤维蛋白可沉积在胸膜上并形成膜样分隔,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4]。尿激酶属于第一代溶栓剂,可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胸膜腔内的纤维蛋白,降低胸膜腔积液黏稠性,预防或延缓纤维素的沉积,清除胸膜的粘连和间隔,确保胸膜腔积液抽吸顺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抽吸积液,使肺得以复张[5-6]。虽然尿激酶能有效地降低结核性胸膜炎较薄的纤维蛋白粘连,但对较厚的纤维素层或已机化的纤维板效果欠佳。故于疾病早期使用尿激酶,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结果提示,在常规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中心静脉置管联合尿激酶胸膜溶解可缩短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疗程,胸腔包裹性小房消失快,留有胸膜肥厚者少,不良反应少见,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761 -1763

[2]马屿,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30.

[3]赵艳民.258例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35):32-33

[4]董学敏,王宁,张建业,等.胸膜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601-603.

[5]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第6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789-790.

[6]杨丽君,佟秀兰,武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J].农垦医学,2010,34(1):97-98.

论文作者:张丽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6

标签:;  ;  ;  ;  ;  ;  ;  ;  

胸膜腔内注射尿激酶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中的疗效分析论文_张丽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