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焊作业防漏电触电安全措施论文_覃阳,刘恒

浅谈电焊作业防漏电触电安全措施论文_覃阳,刘恒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介绍并分析电焊作业过程中漏电触电的危害,并针对漏电触电危害,对防漏电触电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焊 漏电 触电 措施

电焊作业是现代生产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施工、安装维修等领域。电焊作业由于工作电压高且有高达7000℃的电弧,有高温电弧伤人和焊机触电伤人的危险,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加强电焊作业的防漏电触电措施,提高电焊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能力,对保障电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焊作业漏电触电危害分析

1.1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电压、电流、电流作用时间、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和人体电阻等。由于人体组织中有60%以上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因此,人体是个导体,当人体接触设备的带电部分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1.1.1 电压和电流

根据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可知,触电的伤害主要是由电流造成的,但伤害程度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高,就可能产生越大的电流,因此,接触带电体需在安全电压范围内。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即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24V。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交流有效值50V。当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1.1.2 电流作用时间

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人体电阻下降,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加,人体内积累的局外电能越多,触电的危险性越大。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秒的间歇,这0.1秒对电流最敏感。如果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零点几毫安)也会引起心脏震颤;如果电流不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较大,也不会引起心脏麻痹。

1.1.3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途径不同,电流的危险程度不同。一般来讲,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以从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的情况最为危险,其中电流的流经从左手到右脚的路径是最危险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相对较小。

1.1.4 人体电阻

流过人体的电流与加在人体上的电压成正比,与人体电阻成反比。人体电阻不是常数,因人而异,会受人的体质、性别、年龄、接触电压、皮肤潮湿程度及表面状态、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当接触电压达到50至100V时,人体电阻明显下降,皮肤表皮破损后,人体电阻就只有约数百欧;皮肤潮湿程度对人体电阻的影响也很大,潮湿的皮肤表面,人体电阻就会直接下降为干燥条件下的1/2,因此大量出汗后,人体电阻明显下降。电焊作业过程中金属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会大大降低人体电阻。

1.2 电焊机导致触电的原因分析

1.2.1 电焊机空载电压导致触电

为保证良好的引弧与稳弧性能,电焊机空载电压一般在50V至90V左右。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最高等级为42V,焊机空载电压高于安全电压,这是二次线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但由于电压不是很高,而往往被人忽视。由于焊工在操作时与电焊机二次线接触机会很多,因此,它是焊接触电伤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电焊作业除了对电焊工本人存在触电漏电危险外,对在电焊工件上作业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存在触电漏电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 电焊机工作电压导致触电

一般电焊机电弧引燃后,要维持电弧所需的工作电压为16V至35V。虽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但由于电焊机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存在一个陡降的外特性关系,即在焊接引弧时,输出的电压即二次电压较高,而电流较小;当电弧稳定时,输出电压迅速降低,而输出的电流急剧增大。也就是说,在焊接条件形成时,电焊机输出的电源是低电压高电流。输出电压的大小是由电弧长度(即负载电阻)决定的,电弧长输出的电压就高,电弧短输出的电压就低,焊条与焊件相碰短路时,电压趋于零,而电流最大,通常大于100A。因此,在焊接作业中,二次侧电压的危害极大。

2.2.3 电焊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强导致触电

电焊工是国家明确规定的特殊工种之一,其培训、考核、取证、复审和人员的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规定。而有些电焊工虽然取得了电焊操作证,但是仍存在一些为了取证而考证,没有全面掌握电焊作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电焊机的结构和性能不够了解,不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有些电焊工存在不自觉佩带齐全焊接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的现象,这无形之中就给触电“创造”了机会。

3 防止电焊作业漏电触电对策

3.1 提高电焊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是电焊作业安全防患的前提。电焊工电焊作业时必须自觉穿戴齐全劳保用品。这看似是一件平常小事,但是非常重要。如果不穿戴或虽穿戴劳保用品,但不齐全,就等于自己敞开了门让电“进来”。所以,在电焊作业前,必须检查并穿戴好符合电焊作业的工作服、绝缘底工作鞋、防护面罩、绝缘手套等劳保用品,这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3.2 电焊作业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接受安全教育,掌握扎实的电焊专业知识,这是电焊作业安全防患的基础。电焊工是特种作业工之一,必须严格电焊工资质的管理,其培训、考核、取证、复审和人员的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规定,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熟悉电焊机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才能掌握防止触电的方法。

3.3 电焊机电源线和手把线、地线的接线端子都必须有良好的防护罩,防止人体意外接触接线端子。如果防护罩是用金属材料制作,必须防止防护罩与接线端子、电源线、手把线、地线接触,以免防护罩带电。

3.4 电焊机手把线、地线必须绝缘良好,不能有裸露现象。手把线、地线应按标准选用,其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Q,并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线芯应用多股细铜线,且轻便、柔软、便于操作,其截面积应根据使用的焊接电流与电缆线的长度的来确定,以防在使用中因为过热而烧毁绝缘层;手把线、地线一般长度不超过30米,接头不能多于两个,接头处应绝缘良好。

3.5 电焊机的使用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即每台电焊机必须配备一个独立的电源开关箱,禁止多台焊机共用一个电源开关,开关箱内有带漏电的自动空气开关,且容量符合要求,当焊机超负荷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电焊机和电源开关箱的金属外壳都必须接地(或接零),接地电阻小于4Ω,这样,可以防止电焊机内部绝缘不良、接线端口绝缘不良而使电焊机金属外壳带电导致人体触电的情况发生。同时,焊机电源线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米。

3.6 安装电焊机手把线、地线的空载降压保护装置。一般电焊机焊接电压为16V至35V,低于安全电压最高等级42V,停止焊接时手把线、地线电压即变为空载电压50V至90V,存在明显的触电危险。如果有保护装置能够把电压降低到空载时的安全电压,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触电隐患。当焊工停止焊接时,该装置在设定的时间内能够自动切断电源,当重新开始焊接,焊条接触到工件时,装置自动送电起弧。这样,可以防止电焊机在停用时或更换焊条时,使电焊机一直处于开启状态。

4 结束语

从电焊作业漏电触电的原因和措施看,必须要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在进行焊接作业前进行相应的漏电触电危害分析,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电焊机触电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防护[J].陈俊英.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0)

[2]电焊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措施[J].朱则刚.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5(05)

[3]预防焊接触电技术探究[J].王水成. 电工技术.2014(09)

论文作者:覃阳,刘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浅谈电焊作业防漏电触电安全措施论文_覃阳,刘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