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论文_沈菲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论文_沈菲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000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国五千年发展过程的厚重积淀,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体现出了她的独一无二、源远流长,是世界发展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即便在如今,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髓依然对我们的为人、处事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润泽孩子的生命,为其今后的人生奠基,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由于时代的疏离,很多孩子对传统文化缺认知,甚至连最简单的天干地支与二十四节气都不了解。天干地支是古人一种纪年、纪日的方式,不了解这个常识必然会对学生理解文本造成一定的困难。随着这两年高考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视,在高考试题中也直接出现了很多涉及相关节气、节日的内容,如客观题中通过诗歌的形式对节日、节气的先后进行排序,主观题中考察节日中蕴含的人文典故等。这些现状都展现出在语文课堂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关键期,但这种心理还不成熟,也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个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他们的个性逐渐形成,个性心理如动机、兴趣、信念等个性意识倾向和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表现得很突出。在高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

二、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以文本为载体,深挖、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传统的诗文、礼仪、节日、制度、服饰等都属于其范畴。苏教版必修教材中,接近一半的文章都是古诗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必修教材,再辅以《唐诗宋词选读》《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选修教材,很多传统文化知识都能通过课堂流动、渗透。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东向座即面向东坐。在古代,除君臣外,以面向东为尊,而南北位次中又以面向南为尊、面向北为卑,所以四人座位地位依次为项羽为最尊,亚父次之,刘邦再次之,张良最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座次是完全符合项羽和刘邦当时的实力特点以及以鸿门问罪时项羽骄矜、盛怒的形象的。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脱离文本,将文化常识融入对文本、人物的揣摩中,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可谓一举两得。

2.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

由于时间间隔较久,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这个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的方式加强理解和记忆。如古代礼仪中的稽首和顿首,学生常常容易混淆。稽首是跪下头触碰至地,且要停留一会儿,稽是停留的意思。顿首,是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臣子拜见君主与下级拜见上级、平级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感受这两种礼仪的区别,学生自然能了解以头叩地还要停留一会自然程度要比只跪不停留要深。所以稽首的礼仪比顿首重,适用于臣子拜见君父;而顿首则适用于下级对上级,或者平辈之间的见礼,古人也常用于书信中。这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感受的方式往往能把枯燥的知识化为动态的记忆,并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人对礼仪之重视,了解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助于学生知礼、守礼、行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事观。

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诵读分析,往往不能带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如果老师带学生通过古调吟诵的方式去学习诗歌,不但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而且能让学生明白古诗词很多原本都是可以和乐演唱的,“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古诗词原本是人心中有情不得不发的表现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通过吟咏陶冶性情。

3.丰富课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由于语文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语文教材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性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如拓展一些课外阅读,让学生不拘于课本,进行多样化自主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也可以通过一些艺术表演和诗词朗诵比赛来促进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教师甚至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时间带领学生走街串巷探寻家乡的传统节日或传统习俗的由来,并结合一些文学经典来对比不同地区的丰富文化的异同。在学习一些工艺类的作品时,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去寻访工艺。通过这些方式,不但能让学生真正感受、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除了向学生灌输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尊重语文的人文特性,从文化入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深挖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来渗透文化内容,以此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性。

论文作者:沈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论文_沈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