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论文_管先进,,刘军

管先进 刘军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102400)

【摘要】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实验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稳定性高,愈合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且临床应用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

【关键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由于受到高强度外力导致桡骨受损严重,并影响到关节面,通过常规的闭合复位外固定法疗效有限,不利于预后过程中桡骨高度的恢复,且无法使掌倾角和尺偏角恢复至正常,使患者出现骨折部位畸形,留下活动功能上的缺陷[1]。此外,临床还有另外一种不同于外固定的手术方法,即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为了寻找能够完善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缺陷的手术方法,笔者根据我院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以上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8.96±4.27)岁,左侧伤9例,右侧伤12例;实验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8.44±5.66)岁,左侧伤,7例,右侧伤1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经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单侧骨折,无其他骨折史及后遗症,已将存在其他骨折类型患者、血管或神经受损患者以及软组织损伤患者排除。患者及家属知晓同意此次研究。

1.2方法

使两组患者处于仰卧姿势,先对其进行臂丛麻醉和局部皮肤消毒铺巾。

①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将准备好的外固定针分别打入患者第2掌骨近段以及桡骨中段约三分之一处,将外固定支架以及连杆与外固定针连接;借助于C臂透视,将闭合复位部位通过牵引至最佳状态后在将支架和螺丝固定完毕。如果患者骨折部位面积较大难以通过普通的外固定针固定,可采用克氏针辅助固定;患者关节面塌陷严重会给复位带来困难,可通过桡骨远端的背侧进行外切,通过剥离器帮助复位至完好状态在进行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具有伸缩性,可以根据患者臂长适当伸缩以保持复位稳定;如果患者骨头有缺损可通过植骨解决。复位外固定手术后的第七天和第二十八天进行复位检查,并通过关节部位的锻炼帮助活动恢复。拆除外固定时间以及患者愈合情况而定,常规骨折是1.5-2个月,粉碎或缺损严重患者可延长至2-3个月。

②实验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手术治疗:在患者上臂绑好止血带,充盈气囊;在掌侧桡骨近端实施切口手术,分离桡侧屈肌腱与桡动脉,在显示患者骨折部位处后进行整复,在C臂透视的辅助下观察复位情况,在关节面恢复平整、桡骨高度、掌倾角以及下尺桡关节间隙都处于最佳状态后进行钢板加压锁定并进行螺钉固定;给与患者2天抗生素,并且切口进行消毒,预防感染发生;根据患者预后伤口的恢复情况适当进行关节活动。

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90分以上为愈合满意,80-89分为愈合较好,70-79分为愈合尚可,低于70分为愈合效果较差。

1.4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数据输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统计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 ),采用组间t值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差异用x2值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偏高,身体机能下降,一旦伴有骨质疏松则会加重病情,给手术治疗带来较大难度。常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通过一般的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然而对于骨折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该复位措施会加重患者关节部位疼痛,并使关节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很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2]。

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是通过牵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进行复位,具有易操作、手术时间短、微创、调整灵活等优势[3]。但是,当患者桡骨远端骨折较为严重时,骨折部位无法持久支撑钢,稳定性较差。因此,对于高龄或者骨折粉碎性较为严重患者,则需要考虑其他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能够在复位后,通过螺钉将骨折块与钢板固定在一起,避免远端桡骨粉碎性骨折固定后发生复位丢失情况,保持关节面平整稳定,预防骨折部位发生畸形、塌陷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正常活动功能的恢复,且通过掌侧实施切口避免了对肌腱的损伤。

总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稳定性高,愈合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且临床应用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

【参考文献】

[1]白玉明, 刘颖, 王文杰,等.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比较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30):181-185.

[2]杨志刚, 甘霖, 叶俊星.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 21(3):206-210.

[3]刘奇才.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8):68-70.

论文作者:管先进,,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论文_管先进,,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