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规模应适应城市功能的发展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人口规模应适应城市功能的发展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功能发展相适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适应论文,城市人口论文,规模论文,功能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北京人口规模的“控而难制”引起的思考

北京市的城市人口规模问题,一直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战略,因而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也作为一项特殊任务而列入《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各个时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中。但回顾一下我们走过的历程,各个时期所规划的人口目标,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提前突破了。“七五”期间规定的人口规模目标是到1990年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000万以内,这个数字在1988年(提前了二年)被突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北京市总人口已达到1,081.9万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923.1万人增加了158.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北京市的人口增长率高居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的第二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人口规模仍呈日益扩大趋势,到1996年末,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259.4万人,如果加上居住不足半年的其他流动人口,北京的实际人口总量早已超过1,300万人。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人口规模总的指导思想一直是立足于“控制”,但实际结果则一直处于“控而难制”的状态,究其原因,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口自然增长是城市人口规模日益扩大的内在因素。北京市的人口增长中,自然增长占有一定的因素,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前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在10‰以上。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虽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再生产惯性形成的客观效应,并不是当前采取任何措施而能在短期内见效的,只能减缓增长的幅度而难以减少绝对数量。到1990年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虽已降低到7.92‰,但当年新出生人口仍多达14万人,除去死亡人数实际增长量仍有7.7万人。因此城市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过程中,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其内在因素。目前人口的自然增长虽在逐年下降,1996年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68‰,但要达到零增长点,尚需一段时日。

2.人口迁移增长是新的历史时期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外在因素。北京与全国相比,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有其特殊性,就全国看,只要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可以达到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目的,但就北京来看,还要取决于人口迁移的变化。当前,北京人口迁移增长率之高在全国也处于前列,自七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北京人口迁移变动一直是进大于出,而且增幅日益上升。“七五”期间原计划规定净迁入人口要控制在15万人以内,但五年间实际净迁入24.6万人,是原计划的1.6倍。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户口”在控制城市人口中的功能淡化,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北京,据1995年的调查,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包括暂住半年以上人口)达到329万人,已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3.城市人口规划与经济发展政策难以协调,控制任务难以实施。发展城市经济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经济的发展历来就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北京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增长2.6倍,相应的全市社会劳动者人数也增加了30%,到“八五”时期仍呈现这种相关趋势,这是由当前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因为劳动力的投入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测算,在北京市的工业增长额中,依靠劳动量投入取得的效益占有重要位置。例如从1952年至1987年的35年中,北京工业增长的绝对值中,依赖劳动量的投入创造的贡献值达到49.2%,也就是有一半的总产值增长是靠增加劳动力投入所取得的,因此同时期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一直保持在年平均增长7%左右,每年递增人数达到3.6万人。因而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增加城市人口的现象,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是必然的趋势。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客观上存在着发展经济又要控制人口规模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经济搞活的新形势下更显得突出,其结果只能以人口控制计划被突破为代价以求得经济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我们目前还很难根据经济发展目标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人口规模规划,必然形成城市人口规模的“控而难制”状况。要解决这类问题,还需要从深入研究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入手,否则就很难收到实效,而单纯从人口角度来考虑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问题,其结果必然失之偏颇,难以实施。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初期都经历过由于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劳动力而大量迁入劳动人口的经历。例如战后日本东京人口增长了70%就属于迁移增长,到其经济发展到高科技水平后,人口的迁移增长就直线下降,到70年代初东京的人口迁移增加已等于零。这种例证,也可借鉴为当前北京人口现象的一种必然规律。

二、北京城市人口规模要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人口多少总是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一定数量的人口总是依附于一定规模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存在。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然联系。古今中外一切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同时也必然要体现在人口规模的扩大过程。反之,城市衰落就会是社会经济的萎缩,导致人口的减少或流失,这是一条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城市变迁规律。建国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正是这一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我国虽然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这个方针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与生产力发展情况下提出来的,也是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一项措施。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的新兴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多,原有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国家采取了各种行政措施来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但所有大城市的人口却无一例外的仍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使城市人口的增长更加突出。客观事实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城市人口的相应增加,这是现阶段中国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城市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也同样不能例外的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路线。而且根据我国现行的社会经济运行体制来看,北京要是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实力,其他城市功能也会变成空中楼阁。建国四十多年来,北京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口增加,城市人口规模逐年扩大;人口的增长又保证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劳动资源和消费市场,因此可以认为当前北京人口规模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我们在探索城市人口规模时,其主要着眼点应该是在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使城市人口的规模与城市功能发挥的客观要求,达到最佳的适应状况。

城市既是人们生产劳动的场所,也是人们生存的依托,城市一方面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手段,同时也必须为人们创造必需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因此城市人口的规模总是要与城市的功能、生存条件与容量相适应、相协调,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在探讨城市人口规模时,以下几方面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岗位。这是城市人口生存的基础问题,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依托问题。而这一因素又往往决定于城市的生产力、科技发展程度和人口素质。

2.城市的客观容量,也就是城市能给予人们生存的环境与条件。城市容量既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也受自然空间的制约。当然城市容量的大小与人口的创造力与劳动成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3.人口规模大小要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存效益为准则。所谓经济效益指城市运转正常、功能发挥流畅,而生存效益就是居民生活质量有保证。

三、北京要以“调整”来规划城市人口规模

在探讨北京人口规模时,单纯的提“控制”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和客观实际,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立足于“调整”,因势利导,来规划相应的人口规模,既不形成过快增长,影响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又能促进城市发展,从人口与城市的依存角度考虑,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以质代量的目的。

城市人口规模大小,既受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对人口数量的客观需要限制,也受城市人口素质水平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劳动资源的需求,在今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中,调整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改变外延性发展生产的模式,而代之以内含性的发展模式,着重以科技进步来促进生产发展,也就是以提高科技含量来替代劳动含量。北京是全国的科技文化中心,历史上一直是人口文化素质较高的城市,但从总体上看,生产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要提高生产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掌握生产技术的人的素质,尤以提高人的知识为发展城市生产力的关键。从人口发展战略上进行一些调整,以提高人口总体文化水平为重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可能做到在不大量投入劳动力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兼及达到缩减人口规模的目的。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配置劳动人口的分布。

以往北京人口的职业构成,一直以工业职工为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的比重较大,全市第二产业社会劳动者的比重达到40%左右,根据北京城市功能特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第二产业的比重,特别是以科技密集替代劳动密集,既能加快经济的发展,也可达到调整城市人口规模的目的。

3.运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城市人口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手段也可起到调整人口规模的目的,例如按照大城市特点调整收入、消费水平;用级差土地价来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布局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失为调整城市人口规模的一种方法。

标签:;  ;  ;  ;  

城市人口规模应适应城市功能的发展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