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不良反应率及疗效观察论文_周艳红

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不良反应率以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予以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44%)、肺栓塞发生率(2.22%)明显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17.78%)、肺栓塞发生率(13.33%)低,P<0.05;研究组术后关节疼痛程度为1级的患者占比明显比对照组高,术后关节疼痛程度为2级与3级的患者占比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68.89%),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疗效,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不良反应;疗效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假体置换损伤或疾病的髋关节,以去除病灶,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一旦出现将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临床中需要做好预防护理工作[1]。基于此,本文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不良反应率以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所选患者均存在糖尿病、高血压、肺疾病、冠心病等,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前3个月有血栓性疾病史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58岁,年龄均值为(72.96±10.45)岁,病程最长为20小时,最短为3小时,病程均值为(12.33±2.85)小时;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大为89岁,最小为59岁,年龄均值为(72.78±10.32)岁,病程最长为19小时,最短为2.5小时,病程均值为(12.41±2.36)小时;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本研究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预防指导和宣教,早期主被动运动,饮食指导,减少输液刺激和有创创次,遵照医嘱予抗凝药物。研究组予以预防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病史及身体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对可能导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以及预防措施向患者进行说明和解释,加深患者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针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患者,应给予积极控制和指导,调整饮食,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术后护理。通常情况下,术后1-4天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阶段,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术后患肢温度、感受、肿胀程度等进行密切关注,下肢穿弹力袜,多饮水,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开展等长收缩股四头肌、踝泵运动等,并指导患者正确挤压腓肠肌,每次30-40个,每天2次。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屈曲髋关节,使腿部力量增强,同时也强化股四头肌功能。术后第3-4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抬腿时注意足跟与床面距离达到20cm,并维持5秒,之后放下,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停顿时间。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发生率。通过疼痛测量法对两组术后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4个等级,0级为无痛;可忍受,不影响生活及睡眠为1级;无法忍受,影响睡眠为2级;剧烈疼痛,需药物干预,严重影响生活及睡眠为3级。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三个等级,满意+一般=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3讨论

当前,在髋关节骨关节疾病、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治疗中,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广泛,但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常见并发症,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则容易引发肺栓塞、疼痛等症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所以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进行及时、有效预防护理,这也是为患者提供有效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作用[3]。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预防护理,并与常规护理作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分级由于对照组,另外总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预防护理不仅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程度,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在预防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术前及术后的病情观察等,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早发现,进而给予有效处理,给予患者科学的指导,使其合理运动锻炼[4-5]。同时遵照医嘱选用抗血栓药物,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使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6]。

结语:

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疗效,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缪晓雁.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1):1882-1883.

[2]石瑞芳,王国玉,王想福.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6,29(04):121-123.

[3]茹长英,王照平,张远成,etal.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6,18(05):166-166.

[4]单鑫.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不良反应率及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782-1784.

[5]尤伟方,褚鑫,蔡恩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7):29-30.

[6]许文珍.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29-131.

论文作者:周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不良反应率及疗效观察论文_周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