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比较研究

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比较研究

一、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进鹏[1](2021)在《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在排除过量饮酒、使用药物和慢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堆积后,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蓄积超过5%的一种疾病[1]。NAFLD的病理演变过程复杂,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由NASH发展而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NASH被认为是可以威胁NAFLD患者生命的转折点[2]。目前,亚洲NAFLD患病率约为27.37%,

曾杨媚[2](2021)在《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HCC主要由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进展而来。对具有乙型肝炎、慢性肝病等HCC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超声因其方便快捷、图像实时动态等优点成为HCC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最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常规超声检查对部分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d-EOB-DTPA MRI)是近年来两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CEUS技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能够实时动态地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肝脏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灌注特点,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用于肝肿瘤T1加权MRI检查的特异性对比剂,也称为“肝脏肿瘤特异性对比剂”,不仅能获得上述三期肝内肿瘤的增强图像,还具有能提供正常肝细胞功能信息的肝胆特异期,两种影像学技术均大大提高了HCC的检出率。但二者在HCC中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还有争议,特别是二者对不同大小HCC病灶的诊断准确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认为肝切除、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治疗是HCC根治性治疗的3种方法。尽管首选方法是肝切除术,但多数患者由于肝功能差难以接受手术治疗或确诊时已达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发展迅速,因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确切等优点,使一些不适合外科手术的HCC患者获得治疗机会。超声因其简便易行、实时性好的优点,已经成为肝脏RFA最常用的引导技术。然而RFA手术治疗时狭小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增加了临床医师掌握该类手术的难度。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CT、MRI等影像学断面基础上建立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地显示病灶与周边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的相互位置关系。在肝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上设计和规划RFA穿刺路径,并完成模拟消融手术,将有助于提高RFA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目的:(1)对比分析HCC的CEUS及Gd-EOB-DTPA 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二者在诊断HCC中的准确率和各自的优缺点。(2)在Gd-EOB-DTPA MRI断面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超声引导的特点规划安全的RFA虚拟穿刺路径,研究和探讨其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分以下两部分进行研究:1.CEUS与Gd-EOB-DTPA MRI诊断HCC的临床价值: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0例肝肿瘤患者、共计274个肝内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EUS与Gd-EOB-DTPA MRI检查,分析肝内病灶的两种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影像方法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所有病灶均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取得明确的病理结果。2.基于MRI数据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研究:收集我院21例RFA治疗患者的Gd-EOB-DTPA MRI检查数据。将MRI数据导入Amira 5.2.1(法国TGS公司)软件中,分割出皮肤、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胆囊以及肝肿瘤等结构建立个性化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按照超声引导的特点,设计规划RFA虚拟穿刺路径,研究和探讨其联合US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CEUS与Gd-EOB-DTPA MRI检查诊断HCC的临床价值:(1)HCC的两种检查不同时相的图像特征分析:病理结果显示274个病灶中223个为HCC,51个为非HCC。223个HCC病灶CEUS检查中,167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7个漏诊,49个误诊。223个HCC病灶Gd-EOB-DTPA MRI检查中,178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1个漏诊,44个误诊。223个HCC病灶中,动脉期CEUS检查表现为高增强病灶占比为92.83%(207/223),高于Gd-EOB-DTPA MRI检查的80.72%(180/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或延迟期CEUS检查表现为低增强病灶占比为78.48%(175/223),低于Gd-EOB-DTPA MRI检查的96.41%(215/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EOB-DTPA MRI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的病灶占比为98.2%(219/223),与Gd-EOB-DTPA MRI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信号的病灶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及二者联合在≤5cm HCC中的诊断效能:在所有病灶及病灶最大径为≤2cm、(29)2cm且≤3cm、(29)3cm且≤5cm组中,两种检查方法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29)0.05),二者联合诊断HCC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应用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而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29)0.05)。2.基于MRI数据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研究:(1)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在HCC患者的Gd-EOB-DTPA MRI数据集基础上成功建立的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内肿瘤及其周围血管和重要脏器,并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拖动、调节大小等交互式操作,有利于全面观察肿瘤的位置,结合超声引导的特点,设计安全的RFA虚拟穿刺路径。(2)临床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按照超声引导的特点设计RFA安全进针路径,能有效指导RFA术的实施,提高消融成功率。本研究中21例患者在个性化肝脏三维模型引导下均1针准确进入肿瘤中心进行RFA治疗,且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1.CEUS与Gd-EOB-DTPA MRI对≤5cm HCC的诊断各有优势,CEUS对HCC病灶动脉血供的实时监测能力优于Gd-EOB-DTPA MRI,Gd-EOB-DTPA MRI对廓清的评价优于CEUS,二者对≤5cm的不同大小HCC均有良好的诊断准确率,CEUS结合Gd-EOB-DTPA MRI能显着提高单用CEUS诊断HCC的灵敏度和准确率。2.本研究建立的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辅助临床医师制定精准的RFA穿刺路径,为实现精准肝癌RAF治疗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结合MRI、CT等其他影像学优点深入研究超声的诊疗一体化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

杨妮[3](2021)在《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且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000万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死于CHB相关的肝硬化、肝癌人数约30万[1]。CHB治疗的目标是最大程度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组织学损伤,延缓和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CHB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抗病毒治疗,其次是保肝、抗炎、抗氧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免疫等治疗。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不及西药,但在改善症状、抗肝纤维化、控制和延缓疾病进程方面有显着作用。临床上用于抗HBV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及干扰素(IFN)两大类。推荐的一线NAs类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主要在于减肥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尚无推荐的保肝降酶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CHB患者合并NAFLD,两种损害因素叠加,可使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率进一步上升。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慢性肝病的“三部曲”,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抗肝纤维化、控制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对CHB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盛国光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七五”期间,我院承担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的研究”,联合全国多家组织单位采用中药方剂治疗CHB,发现解毒为CHB治疗的关键,由此提出CHB的中医病机为湿热毒邪致病。“八五”期间,我们由解毒入手,研究叶下珠制剂抗HBV的疗效,验证了清热解毒法在治疗CHB中的作用。CHB病势迁延难愈,与中医“痰”的病例特点类似。CHB日久难愈,毒痰互结,导致肝失疏泄,气血郁滞不通,由此,“九五期间”,盛国光教授团队提出CHB的病因病机为“毒痰瘀”,确立“解毒、化痰、消瘀”的治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海珠益肝胶囊,并应用于临床。《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从脾论治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在当代治疗CHB也具有指导意义。盛国光教授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乏力为CHB患者最常见症状,且常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泻、便溏等消化道症状,在海珠益肝方基础上加用太子参、枸杞子等扶正益气之品时,对于CHB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改善疗效较好。据此,“十五期间”,盛国光教授进一步提出CHB“毒、痰、瘀、虚”的病机特点,从健脾入手,在海珠益肝方基础上加太子参、枸杞子二味药材,形成了海珠益肝加味方。前期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海珠益肝加味方能多途径改善肝功能,对提高CHB患者生活质量有显着效果。中医认为,CHB合并NAFLD发病主要与肝、脾、肾相关,气虚、气滞、痰浊、水湿、瘀血等为主要病理因素。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CHB合并NAFLD患者常伴有乏力、肝区不适、腹胀、便溏等症状,由此提出脾虚痰湿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临床治疗通过健脾化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基于以上,本研究采用海珠益肝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HBV DNA及脂肪肝程度等的变化情况。目的:本研究通过海珠益肝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HBV DNA及脂肪肝程度等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CHB合并NAFL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湖北省中医院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肝病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诊断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及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常规护肝治疗以及海珠益肝加味方水煎剂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调整用药。两组接受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脂肪CAP值、HBV DNA定量、乙肝全套定量、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完成治疗后ALT水平显着降低(P<0.05),AST水平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ALT水平显着降低(P<0.05),AST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ALT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AST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用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均可改善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肝功能,联用中药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更佳。2.治疗前后TG水平比较:治疗组患者完成治疗后TG水平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TG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用海珠益肝加味方的治疗方案对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血清TG有改善作用,但无明显优势。3.治疗前后CA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CAP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C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联用海珠益肝加味方的治疗方案相比,二者均对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CAP水平有正向作用,但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恩替卡韦抗病毒+护肝治疗方案相比,对改善CAP并无明显优势。4.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转化情况比较:血清HBV DNA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纯抗病毒+护肝治疗方案与联用中药的治疗方案相比,联用中药对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无明显优势。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联用中药治疗对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正向作用。6.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对照组为87.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用中药对于改善脾虚痰湿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病情有显着优势。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及护肝治疗能够改善脾虚湿阻型CHB合并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CAP水平,对于改善中医症状有较好疗效,但对HBV DNA阴转率无明显影响。

刘皎皎[4](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李尚点[5](2021)在《徐春军教授从血论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慢性肝病除常见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外,亦可出现其他多系统症状,其中皮肤瘙痒是皮肤表现中的常见症状之一。目前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的现代医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经提出潜在的致痒因子包括:胆盐、组胺、内源性阿片物质等;临床观察到徐春军教授基于从血论治理论应用中药汤药口服治疗,也可以对皮肤瘙痒症状起到缓解的作用。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相关统计分析,以探究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肝病合并皮肤瘙痒的有效性,以及肝病患者瘙痒的发生与否、严重程度,与不同性别、年龄、病因、疾病进程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种疾病及此后进行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性研究,根据2020全年门诊就诊患者的病例记录,筛选相关信息,统计分析瘙痒症状在慢性肝病群体中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分层的群体之间,是否存在皮肤瘙痒发生与否的差异性。并收集北京中医医院徐春军教授门诊诊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患者的一般资料、中西医诊断、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等信息,统计分析中药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1.对2020年门诊病例记录进行筛选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年徐春军教授门诊诊治慢性肝病患者共324人-1188诊次,其中合并皮肤瘙痒症状64人-199诊次,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总体发生率为19.75%。2.在各因素分层的统计数据中,女性患者瘙痒发生率(24.82%)显着高于男性患者(16.04%)、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瘙痒发生率(59.09%)显着高于其他病因患者、肝硬化阶段患者瘙痒发生率(28.57%)显着高于肝癌患者(1 1.3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略高于青中年患者,秋季皮肤瘙痒发生率略高于其他季节,但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3.临床观察部分共收集38例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病例,其中按性别划分为男性15例、女性23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青年患者12例、中年患者26例。治疗前瘙痒程度评分按照性别、年龄、诊断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4.38例病例治疗前瘙痒评分3.92±1.73,治疗后瘙痒评分为1.42±1.77,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显着(P<0.05)。总体38例病例中有33例瘙痒评分降低,计算治疗有效率为86.84%。结论:1.皮肤瘙痒是慢性肝病常见症状,其中以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硬化患者多见。2.中医药治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皮肤瘙痒,在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显着。

张嘉鑫[6](2021)在《基于弹性蛋白合成及降解探讨益肝消积方干预早期肝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HC)为肝脏受各种损伤因素侵袭,出现以肝纤维化、假小叶为特点的疾病,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酒精等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5年生存率为14-35%,已成为全球成人死亡率第14高的病因。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病因与并发症防治方面,肝硬化本身能否被逆转一直存在争议。国内外学者认为,肝硬化实现逆转必然涉及以下三方面环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肝细胞再生及肝小叶结构重建。其中,ECM降解为重要前提。近年研究提示,弹性蛋白合成、降解及其交联阻碍了 ECM降解,进而影响逆转过程。弹性蛋白是由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分泌的,为ECM重要组分。其在正常肝脏中也存在,但含量极低,在肝硬化阶段,沉积迅速。目前,中药单体、复方研究多集中于抗纤维化领域,对早期肝硬化关注较少,需要更多基础研究及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中药疗效优势,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挖掘。中药复方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先天优势,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抑制HSCs活化、促进胶原降解或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等方向,尚未对中医药潜在的调控弹性蛋白合成及降解的相关机制进行探索。目的:基于益肝消积方对弹性蛋白合成及降解的调控作用,探索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脏发生损伤形成早期肝硬化病变后,该复方干预早期肝硬化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益肝消积方进一步成果转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亦为其它防治早期肝硬化药物的研发提供方向。方法:通过给予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200±10g)1ml/kg腹腔内注射50%CCl4和橄榄油混合液,2次/周,共6周,构建早期肝硬化模型。7周始,予益肝消积方、阳性对照药(安络化纤丸),1ml/100g剂量灌胃。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日1次,持续6周。用生化法检测ALT、AST评估肝功能;行组织病理学染色(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估早期肝硬化病变进展、检测肝脏胶原沉积;用弹性纤维染色评估肝脏的弹性蛋白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组织中TGF-β1、CD68、CD80、CD163和α-SMA表达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分析以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CL2、CCR2、TGF-β1、TGF-βR-Ⅱ、Smad2/3、P-Smad2/3、Smad4、Smad7、Sp1、TNF-α、Ras、MEK1/2、ERK1/2、MMP-2、MMP-9、MMP-12、TIMP-1的蛋白水平及bFGF、弹性蛋白(Elastin)的mRNA水平变化,进而对益肝消积方干预早期肝硬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1.模型制备:予50%CCl4/橄榄油混合液,腹腔注射,1ml/kg,2次/周。造模6周后,组织病理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大量纤维增生,汇管区增宽,形成假小叶,说明模型制备成功。2.一般情况:益肝消积方治疗组及阳性对照安络化纤丸组大鼠毛色、精神状态、进食量等方面均优于模型组。体重上,治疗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体重增长趋势上,益肝消积方组优于安络化纤丸组。3.肝功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升高显着(P<0.01)。益肝消积方和阳性对照组(安络化纤丸)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安络化纤丸相比,益肝消积方在改善ALT方面疗效较优。4.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从肝脏外观看,模型组大鼠颜色变暗,体积缩小,表面粗糙,边缘较钝,质地较硬韧,部分肝脏在剥离时与胸膜腔其他组织相粘连,难以剥离。益肝消积方和安络化纤丸治疗后的大鼠肝体积缩小不明显,表面粗糙不明显,质地较柔韧,未发现与胸腔其他组织粘连,较易剥离。此外,通过组织学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发现,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肝消积方和安络化纤丸治疗后的大鼠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病变范围减小,汇管区及周围纤维增生程度减轻,假小叶数量明显减少,且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成分沉积减少(P<0.01)。对比安络化纤丸,益肝消积方抑制胶原沉积的效果较好。说明益肝消积方能够有效抑制炎细胞浸润,减少胶原纤维过度沉积,从而发挥干预早期肝硬化的作用。5.弹性纤维染色结果:为观测弹性纤维变化,我们对其进行了特殊染色。实验发现,在早期肝硬化阶段,模型组弹性纤维含量增多迅速,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益肝消积方、安络化纤丸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弹性纤维含量显着减少(P<0.01),且益肝消积方效果较明显。6.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β1、α-SMA、CD68、CD80、CD163阳性表达区域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益肝消积方、安络化纤丸组阳性区域明显减少。7.qRT-PCR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lastin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肝消积方治疗组Elastin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对比安络化纤丸,益肝消积方减少ElastinmRNA表达更显着;模型组bFGF mRNA较正常组升高显着(P<0.01)。对比模型组,益肝消积方治疗组bFGF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对比安络化纤丸,益肝消积方下调bFGF mRNA表达更显着。8.Western blot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CL2、CCR2、TGF-β1、TGF-β RⅡ、P-Smad2/3、Smad4、Ras、Sp1、MMP-2、MMP-9、MMP-12、TIMP-1 蛋白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 或 P<0.01),Smad7、TNF-α、MEK1/2 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肝消积方治疗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CL2、CCR2、TGF-β1、TGF-β RⅡ、P-Smad2/3、Smad4、Ras、Sp1、MMP-2、MMP-9、MMP-12、TIMP-1 蛋白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Smad7、TNF-α、MEK1/2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1.予50%CCl4/橄榄油混合液,腹腔注射,1ml/kg,2次/周,共6周,可成功制备早期肝硬化大鼠模型。予益肝消积方干预后,可改善早期肝硬化大鼠体重、肝功能;有效抑制早期肝硬化大鼠肝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弹性纤维等ECM沉积,改善病变程度。2.益肝消积方可抑制α-SMA表达,下调CD68、CD80、CD163表达量,抑制CCL2-CCR2通路,进而具有抑制HSCs激活,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阻止单核/巨噬细胞向损伤肝组织部位迁移,减少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Elastin含量,发挥干预早期肝硬化的作用。3.益肝消积方能通过 TGF-β1/Smads、TGF-β1/Ras/ERK 和 bFGF、TNF-α/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ECM合成,发挥干预早期肝硬化的作用。4.益肝消积方可通过调节MMPs/TIMPs酶系,促进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ECM降解,达到干预早期肝硬化的作用。

毛俊文[7](2021)在《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PALF)的临床特点,同时验证儿童AARC评分的预测效能,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0年1月-2020年12月的5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例患儿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9.4月(1月~16岁),住院时长中位数为10天(1天~62天)。2.慢性肝病中原因未知(隐源性慢性肝病)32例、遗传代谢病12例,病毒性肝炎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胆总管囊肿1例。急性肝损伤的原因11例为药物相关性,7例为感染相关性,余下34例未知。3.69.2%(36/52)出现肝性脑病,22例分级为1-2级,14例HE分级为3-4级,48例(92.3%)有黄疸表现,31例(59.6%)有腹水表现,31例(59.6%)有出血倾向,42例(80.8%)有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4.入院时总胆红素为282.2±171.9 mg/dl,峰值总胆红素为321.0±134.8 mg/dl,ALT 654.6±897.3U/L,AST 902.1±1576.8U/L,峰值ALT 655.0±875.4U/L,AST 770.8±835.4U/L,白蛋白32.3(25.3,38.5)g/L,低值29.2±6.3 g/L。血氨74.1±48.6 umol/L,峰值100.8±53.0 umol/L,乳酸4.5±3.0 mmol/L,峰值5.5±3.5mmol/L。INR为3.7±5.4,峰值4.4±5.9。遗传代谢病组ALT(p=0.012)、AST(p=0.033)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肝炎峰值总胆红素(p=0.017)、峰值乳酸(p=0.017)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5.25例(48.1%)住院期间仅输血浆,17例(32.7%)行血浆置换,10例(19.2%)行机械通气,12例(23.1%)行血液净化术,90天随访结局死亡19例,20例存活,13例失访。6.年龄(p=0.010)、住院时长(p=0.008)、MODS发生率(p=0.008)、脑病(p=0.004)及严重脑病发生率(p=0.003)、间接胆红素(p=0.019)、INR(p=0.030)、凝血酶原时间(p=0.013)、峰值凝血酶原时间(p=0.008)、峰值血氨(p=0.001)、峰值乳酸(p=0.020)、谷值白蛋白(p=0.003)、白细胞(p=0.026)、血红蛋白(p=0.010)、肌酐(p=0.006)、AARC评分(p=0.001)与不良预后有关,峰值血氨(p=0.022)和肌酐(p=0.029)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ARC评分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1(95%可信区间为0.61-0.91)。最佳截断值为10,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57.89%。结论: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在短期内有较高的死亡率,其慢性肝病和急性肝损伤的原因大部分未知,已知原因中,慢性肝病以遗传代谢性疾病最多,急性肝损伤常与药物相关。峰值血氨和肌酐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ARC评分诊断价中等,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

李秋菊[8](2021)在《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对防治肝硬化、肝癌至关重要。肝脏穿刺活检目前仍然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作为有创的检查,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在疾病的无创性诊断中逐渐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学习模型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和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47名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包括213名男性患者和134名女性患者,均具有肝组织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且在穿刺前或穿刺后三个月内均完成了肝脏平扫CT检查。肝纤维化患者的病理精确分期分为无纤维化F0、无纤维化间隔F1、少量纤维化间隔F2、间隔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五类。在临床分期诊断中,F0和F1为无显着肝纤维化,≥F2为显着肝纤维化,≥F3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4为肝硬化。每名患者选择与肝脏穿刺活检位置相近的3个层面的轴位图像,经过图像预处理及一系列图像增强后,作为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数据。首先,建立基于单纯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二分类模型,该模型输出标签为0和1,由以下情况组成○1 0类:F0-3,1类:肝硬化(F4)○2 0类:F0-2,1类:进展期肝纤维化(F3-4)○3 0类:F0-1,1类:显着肝纤维化(F2-4)○4 0类:F0,1类:存在肝纤维化(F1-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评估ResNet二分类模型诊断肝纤维化二分类分期,即诊断肝硬化(F4 vs.F0-3),进展期肝纤维化(F3-4 vs.F0-2)、显着肝纤维化(F2-4 vs.F0-1)以及存在肝纤维化(F1-4 vs.F0)的能力。应用相似的建立模型的方法,对347名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建立了两个五分类精确分期模型。首先建立基于单纯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五分类模型。同时,我们搜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及发现肝脏异常年限,将这些临床特征与网络提取的CT平扫图像特征在输入层进行合并,得到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这两个五分类精确分期模型输出标签为0、1、2、3和4,分别对应F0、F1、F2、F3和F4期。根据输出结果得到两个模型的五分类混淆矩阵,应用Kappa系数及准确度、召回率、精确率分别评估ResNet五分类模型及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F0、F1、F2、F3和F4的能力。并将ResNet五分类模型与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评估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能力通过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我们应用318例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的CT平扫图像及临床信息训练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从增加图像多样性、控制病因及均衡各肝纤维化分期比例三个角度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诊断标签的五分类混淆矩阵及相关Kappa系数值,评估该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F0、F1、F2、F3和F4的能力。本研究各部分实验均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每一部分实验的数据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约占总样本量的80%,验证组约占20%,且训练组和验证组各纤维化分期的比例大致相等。最终结果为验证组五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值。结果:(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临床二分类分期中,ResNet二分类模型评估肝硬化、进展期肝纤维化、显着肝纤维化以及存在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94、0.90和0.91。(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五分类精确分期中,基于单纯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五分类模型诊断标签的混淆矩阵相关kappa系数为0.566,即ResNet五分类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F0、F1、F2、F3和F4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相比,具有中度一致性。ResNet五分类模型对F0、F1、F2、F3和F4期召回率分别为14.7%、5%、60%、23.5%和86.3%。而基于CT平扫图像和临床信息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标签的混淆矩阵相关kappa系数为0.63,即与金标准病理相比,具有高度一致性。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对F0、F1、F2、F3和F4期召回率分别为26.7%、6.9%、47.2%、11.8%和84.5%。ResNet五分类模型与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通过增加图像多样性、控制病因及均衡各肝纤维化分期患者比例三个角度优化后,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对乙肝或丙肝患者F0、F1、F2、F3和F4期肝纤维化召回率分别为55.4%、13.6%、36.4%、18.3%和76.5%。优化后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标签的混淆矩阵相关kappa系数为0.52,即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1)基于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二分类模型对肝纤维化二分类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辅助诊断肝硬化、进展期肝纤维化、显着肝纤维化以及判断存在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精确分期中,基于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五分类模型和基于CT平扫图像及临床信息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对肝硬化诊断价值较高,对F0,F1,F2,F3期肝纤维化诊断能力不足。增加临床信息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较ResNet五分类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能力有所提升。(3)优化后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能够辅助诊断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硬化。尽管模型优化后,其对F1-F3期的召回率和精确率略有进一步提高,但其对F0,F1,F2,F3期肝纤维化诊断能力仍待改善。总之,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辅助诊断肝硬化,对非肝硬化患者,能够评估纤维化趋势,但尚不足以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

余健彬[9](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24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82例,B级115例,C级49例。同期选取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通过CDFI测量彩色多普勒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Q)、脾静脉内经(SVD)、脾静脉血流速度(SVV)、脾静脉血流量(SVQ)、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及门脉高压指数(PHI)。运用门静脉压力(PVP)公式:PVP=(0.066′SAPI-0.044)′PVQ,估算门静脉压力。通过SWE测量肝硬度(LSM)。以上所有参数均进行对照组与门脉高压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且每一个参数均按肝功能分级(A级、B级C级)分为三个亚组,并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将PHT组所有参数与门静脉压力作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HT组患者的PVD、PVQ、SVD、SVQ、HAPI、SARI、SAPI、PVCI、PHI、PVP和LS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而HARI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但PHT组患者的PVV与SVV均较对照组减低,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27)0.001)。2.PHT患者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参数PVD比较:A级(1.41±0.24)mm与B级(1.47±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7,P(29)0.05);A级与C级比较(q=6.18,P(27)0.01),B级与C级比较(q=4.76,P(2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亚组之间参数HAPI比较,A级(1.51±0.34)与B级(1.62±0.57)比较(q=2.36,P(29)0.05),B级(1.62±0.57)与C级(1.73±0.29)比较(q=2.00,P(29)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8,P(27)0.05)。4.3亚组各参数PVV、SVD、SVQ、PVCI、PHI、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1)。3亚组各参数PVQ、SVV、HARI、SARI、SAPI及P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5.参数PVD(P=0.045)、HARI(P=0.002)、HAPI(P=0.010)、SARI(P=0.009)、SAPI(P=0.002)、LSM(P=0.000)与门静脉压力(PVP)相关,而参数PVV、PVQ、SVD、SVV、SVQ、PVCI和PHI与门静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P(29)0.05)。6.将目标变量门静脉压力(PVP)设为因变量,与PVP有相关性的6个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LSM)设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PI和LSM为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彩色多普勒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LSM值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能够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变化,六个参数当中,LSM的相关性最高。2.彩色多普勒参数PVV、SVD、SVQ、HAPI、PVCI、PHI和LSM值可以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较敏感指标,为临床提供判断病情的依据。而参数PVQ、SVV、HARI、SARI及SAPI不能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标准。3.HAPI和LSM是影响门静脉压力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运用判断效果更佳,可以作为量化指标。4.运用PVP计算公式算出的门静脉压力可以半定量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用于PHT患者的初步筛查。5.SWE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可成为临床上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程度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第二部分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硬度(LSM)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s)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8例肝硬化患者。应用SWE测量肝硬度值,用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记录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参数模型中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C/SD)大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s)比较血小板、PC/SD、LSM值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的准确性。取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大组合值为截断值。运用De Long测试对AUROCS之间进行比较。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肝硬化病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及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ALT与EVs的存在与否及程度无关。AST、总胆红素、脾脏长径及LSM值EVs组高于无EVs组、高危EVs高于非高危EVs组(P均(27)0.05);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及PC/SDEVs组低于无EVs组(P(27)0.05)、高危EVs明显低于非高危EVs组(P(27)0.001)。2.468例肝硬化患者中,271例没有EVs(57.9%),轻度EVs(F1)139例(29.7%),高危EVs58例(12.4%)。肝硬化患者平均肝硬度值为18.4KPa(6.8-52.5KPa)。肝硬化患者LSM值与EVs发生率呈显着相关,且随着EVs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血小板计数(PC)、PC/SD和LSM预测EVs发生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2(95%的可信区间0.684-0.842)、0.814(95%的可信区间0.658-0.875)和0.895(95%的可信区间0.813-0.918)。LSM预测EVs的诊断效能大于PC和PC/SD的诊断效能,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PC、PC/SD及LSM预测EVs存在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2′109/L,8.4′109/L/cm和18.5k Pa。4.PC、PC/SD和LSM预测发生高危EV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26(95%的可信区间0.753-0.886)、0.843(95%的可信区间0.766-0.904)和0.872(95%的可信区间0.812-0.947)。PC、PC/SD和LSM预测高危EVs发生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PC、PC/SD及LSM预测存在高危EV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4′109/L,7.3′109/L/cm和20.4KPa。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预测EVs和高危EVs的优势比(OR值)分别为1.642(95%CI:1.365-1.984,P=0.004)和1.38(95%CI:1.142-1.546,P=0.026)。PC/SD预测EVs和高危EVs的OR值分别为0.924(95%CI:0.714-1.276,P=0.042)和0.883(95%CI:0.682-1.034,P=0.284)。结论:1.肝硬化患者LSM值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运用LSM截断值可以为临床合理检查、判断病情、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LSM和PC/SD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且LSM的预测效果要高于PC/SD,而LSM是预测高风险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3.SWE技术可成为临床上用以无创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技术、新方法。第三部分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SWE技术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月8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7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按病因分类为:乙肝187例,丙肝88例,酒精肝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同期选择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SWE检查并测量肝硬度(LSM)值,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五种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差异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脏LSM为(5.24?1.13)k P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LSM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且LSM值分别为(11.14?5.30)k Pa,(13.70?6.13)k Pa,(14.25?5.94)k Pa,(15.93?5.87)k Pa及(27.33?8.61)k Pa。2.各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各类型肝硬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171.33,P(27)0.001)。3.各类型肝硬化组内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27)0.01)。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四组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27)0.001),但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不同病因所致的各组肝硬化患者LSM有一定的差异。2.SWE技术对评估和鉴别诊断常见类型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谢寿珍[10](2021)在《Fibor-Touch评估减重对青海地区CHB和NAFLD肝纤维化逆转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借助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肝脏脂肪变程度的特点,评价有效的体质量干预对青海地区CHB和NAFLD患者肝纤维化及脂肪变进程的减缓作用,以此来指导此类患者通过降低体质量来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患者发生严重后果的机率并改善预后。方法: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共160例,A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52例、B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例58例,C组(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例50例。记录干预前患者的肝硬度值LSM,脂肪衰减系数值CAP,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等一般资料,由青海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及课题组成员对三组病例开展为期6个月的体质量干预性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减重方案,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各项指标,明确有效的体质量干预(BMI下降≥2 kg/m2)是否能减缓三组病例的肝纤维化及肝脏脂肪变程度,以及对肝功能、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1、A、B、C三组病例经过6个月的体质量干预性后,干预有效组(BMI下降≥2 kg/m2)的脂肪衰减系数CAP较干预无效组(BMI下降<2 kg/m2)均有所下降(t=3.088,P=0.003;t=2.729,P=0.08;t=2.502,P=0.0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B组病例经过6个月的体质量干预后,干预有效组的肝纤维化指标LSM较干预无效组有所下降(t=3.180,P=0.002)(P<0.05),同时B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较干预前有所改善(t=3.532,P=0.00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A、B、C三组病例经过6个月的体质量干预性后,干预有效组的血脂指标较干预无效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TG、LDL-D的改善较为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基于Fibor-Touch检测技术证实了通过有效的减重干预能有效缓解单纯NAFLD患者以及NAFLD合并CHB患者肝脏脂肪变的程度,尤其是对没有合并CHB的NAFLD患者效果更为显着,在此基础上还能控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同时能改善肝功能指标ALT。另外还能改善这三类患者的血脂指标,尤其TG、LDL-D的改善较为明显。

二、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FXR和胆汁酸代谢
2 FXR和脂质代谢
3 靶向肠道和肝脏肝FXR通路药物

(2)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超声造影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引言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磁共振数据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1.1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特色
    2 慢性肝病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探讨
        2.1 《内经》关于肝脾的论述
        2.2 《难经》关于肝脾的论述
        2.3 《金匮要略》关于肝脾的论述
        2.4 现代医学对肝脾关系的认识
    3 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从脾论治慢乙肝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 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中医证候积分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水平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TG水平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P水平比较
        3.5 血清HBV DNA转化情况
        3.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7 两组疗效比较
        3.8 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CHB合并NAFLD的发病机制
        4.2 CHB合并NAFLD的中医病因病机
        4.3 海珠益肝加味方组方分析
        4.4 肝功能(ALT、AST、TG)改变分析
        4.5 CAP值水平改变分析
        4.6 抗病毒疗效分析
        4.7 中医症状积分改变的分析
        4.8 总体疗效分析
        4.9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操作流程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SF-36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徐春军教授从血论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性肝病合并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瘙痒发生率回顾
    (一) 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一) 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6)基于弹性蛋白合成及降解探讨益肝消积方干预早期肝硬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肝硬化的研究现状
        1 肝硬化病名渊源
        2 中医对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治疗肝硬化思路
        4 导师论治肝硬化的经验
        5 中医药防治肝硬化的机制探讨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弹性蛋白及其调控因子在早期肝硬化中的作用
        1 流行病学
        2 肝硬化现代研究进展
        3 弹性蛋白在肝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4 调控弹性蛋白合成的细胞因子
        5 调控弹性蛋白降解的细胞因子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益肝消积方对早期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二 益肝消积方调控弹性蛋白合成干预早期肝硬化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三 益肝消积方调控弹性蛋白降解干预早期肝硬化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慢性肝脏疾病
    2.3 急性肝损伤
    2.4 病理
    2.5 临床特点
    2.6 结局
    2.7 预后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预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二分类模型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病理资料
        2.2.2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2.2.3 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建立及深度学习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应用残差网络ResNet五分类深度学习模型评价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病理
        2.2.2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2.2.3 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建立及深度学习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应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评估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2.2.2 残差网络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建立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纹理分析和深度学习的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测量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方法与步骤
        2.4.4 Child-Pugh分级标准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受检者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比较
        3.2.1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比较
        3.2.2 两组受检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比较
        3.2.3 两组受检者衍生参数比较
        3.3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压力值(PVP)、肝硬度值(LSM)比较
        3.4 门脉高压组(PHT)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各参数比较
        3.5 PHT患者各参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3.5.1 PHT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及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3.5.2 PHT患者衍生参数、LSM与 PVP相关性分析
        3.6 PHT患者PVP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
        4.2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对PHT的诊断价值
        4.3 SWE检测LSM对 PHT的诊断价值
        4.4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LSM与 PVP在 PHT中的相关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3.1 肝脏弹性(LSM)检测
        2.3.2 上消化内镜检查
        2.3.3 实验室检查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SWE检查
        2.4.3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2.4.4 实验室检查
        2.4.5 参数模型设置
        2.4.6 MELD值计算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3.2 无EVs 组与EVs 组参数比较
        3.3 非高危 EVs 组与高危 EVs 组参数比较
        3.4 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4.1 预测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4.2 预测高危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3.5 预测EVs和高危EVs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及常用检查方法
        4.2 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
        4.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4 参数模型PC/SD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5 SWE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4.6 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4.2 SWE检查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3.2 正常对照组及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比较
    4 讨论
        4.1 SWE成像技术及原理
        4.2 SWE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10)Fibor-Touch评估减重对青海地区CHB和NAFLD肝纤维化逆转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3 本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2.2.4 检测方法
        2.2.5 技术路线图
        2.2.6 体质量干预
        2.2.7 评价指标
        2.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三组病例体质量控制效果的比较
    3.3 三组病例不同体质量控制效果的肝弹指标的变化趋势
    3.4 三组病例不同体质量控制效果的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尼醇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J]. 李进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12)
  • [2]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D]. 曾杨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3]海珠益肝加味方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 杨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4]“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5]徐春军教授从血论治慢性肝病伴皮肤瘙痒临床观察[D]. 李尚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基于弹性蛋白合成及降解探讨益肝消积方干预早期肝硬化的机制研究[D]. 张嘉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D]. 毛俊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研究[D]. 李秋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9]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D]. 余健彬. 南昌大学, 2021(01)
  • [10]Fibor-Touch评估减重对青海地区CHB和NAFLD肝纤维化逆转的临床价值[D]. 谢寿珍. 青海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慢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关系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