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比较分析论文_李博

湘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 探讨在临床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的CT诊断价值以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数量为50例。对于患者实施CT诊断以及MRI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 通过对于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实施检查完成后我们能够发现,患者在急性期CT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MRI诊断的特异性,在亚急性期的MRI诊断特异性明显高于CT诊断的特异性。在患者的慢性期使用MRI诊断的特异性显著高于CT诊断的特异性。在准确性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通过使用CT或是MRI的诊断形式均能够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但在临床对于患者使用MRI的诊断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在患者各个时期的特异性,效果较好,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诊断;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比较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主要指的是患者在临床出现脑梗死症状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缺血区域的血管会重新的恢复血液的灌注情况,因此在患者的脑梗死区域中会出现继发性的出血症状。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就显得极为重要[1]。而目前在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CT以及MRI诊断是两种最为常见的诊断形式,我院分析了两种诊断方法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进行收治的住院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在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患者的数量为50例。在患者的年龄方面,患者的年龄段为46-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65±7.85岁。其中冠心病患者为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糖尿病患者17例、风湿性心内膜炎患者为30例。在患者的临床表现方面,失语患者的数量为10例、偏瘫患者的数量为25例、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数量为25例、头痛患者的数量为20例、呕吐患者的数量为20例。在对于患者实施临床分型方面,血肿型脑梗死患者的数量为18例,非血肿型脑梗死患者的数量为32例。其中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1例,男性患者的数量为39例。

1.2 诊断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于所有患者实施CT诊断以及MRI诊断。在临床对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为美国GE64排螺旋CT以及飞利浦Achieva3.0T核磁共振仪。在对于患者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头颅部位的OM线条选择为扫描的基线,并需要设置扫描的层距为10mm,层厚也为10mm。连续的对于患者进行12层的扫描,并对于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病变区域,实施薄层扫描,在实施薄层扫描过程中需要将层厚以及层距进行调整为5mm。而在对于患者实施MRI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在患者的T1WI、T2WI的横断面以及患者的T2WI的矢状面进行相应的稻苗处理,同时在对于MRI扫描的参数设置过程中,将参数设置为层厚为7mm,在间隔的方面为1mm。

1.3 疗效标准

对于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过程中使用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完成后的特异性以及准确程度进行相应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使用CT诊断以及MRI诊断后的临床诊断效果如表1、2、3所示:

3.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目前在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而由于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会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患者会在临床上出现偏瘫、眩晕、呕吐以及共济失调等相关的症状,同时也会出现抽搐的症状,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也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2]。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一种对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极为重要。

出血性脑梗死主要是依靠影像学诊断形式进行诊断的。通过使用CT以及MRI的诊断,均能够对于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但是两种诊断方法的实际诊断效果并不相同,也会各有优势。对于CT诊断而言,在临床上会出现低密度的影像呈现出一种斑片状或是点状的分布现象,在临床对于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对于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3]。而对于MRI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是表现为患者脑梗死区域中的斑片状的一种混杂的信号[4]。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在对于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势,在对于患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均能够有着不同的诊断优势。但总体而言,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别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同时诊断效果均较高[5]。因此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临床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或是MRI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喜民,喻骏.出血性脑梗死CT、MRI表现与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634-635,638.

[2] 刘洪海.出血性脑梗死的CT、MRI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91-192.

[3] 金凯生.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与头CT、MRI的相互关系[J].吉林医学,2012,33(30):6621-6621.

[4] 祝永忠,张晓琴.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MRI表现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08-109.

[5] 刘汉东.出血性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80-181.

论文作者:李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CT、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比较分析论文_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