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影响深远_李嘉诚论文

为子计深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战国策》的名篇中,老臣触龙以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打动了赵威后。三代之前赵国君王的子孙如今甚至没有人能够承袭爵位,他以这样的案例让溺爱幼子的老太后明白,为了家族权势富贵的传承,必须让儿子经受历练,建立功绩,否则未来必不能服众。

李嘉诚此次公开自己的交班计划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这份交班计划,李嘉诚将价值约250亿美元的财产分给两子,长子李泽钜不出意外地传承了父亲衣钵,获得超过40%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的股权,还有加拿大赫斯基能源35%的股权。

“小超人”李泽楷被指性格叛逆,多年来一系列动作被香港媒体戏称为“气死爸爸工程”,李嘉诚“给钱他”的做法也颇合他的性格,既然次子愿意脱离家族的生意自己开疆扩土,那么李嘉诚就给够他数倍于现在身家的资金,助力其放胆收购公司。而被称为李嘉诚“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慈善基金则由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共同打理。

跟近期纷争不断的豪门相比,李家似乎特别幸运。但实际上,如果回顾李氏两兄弟的成长史,就可感受到李嘉诚多年来为儿子“计深远”的一片苦心。

250亿美元

李嘉诚此次公开自己的交班计划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这份交班计划,李嘉诚将价值约250亿美元的财产分给两子,长子李泽钜不出意外的传承了父亲衣钵,获得超过40%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的股权,还有加拿大赫斯基能源35%的股权。

豪门争产

如今,香港的富豪家族大都迎来了向下一代交班的问题。虽然现时大富之家,然而“富不过三代”这句魔咒却不能不让富豪们心焦。香港富豪之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家。

在李嘉诚公开谈论自己的交班计划之后,被称为“新一代赌王”的嘉华国际主席吕志和九龙仓主席无光正、恒地集团主席李兆基都提及了自己的交班计划。也许是华人世界太过忌讳谈论身后问题,许多富豪之前采用立遗嘱的方式来处理遗产。在遗嘱由律师公布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分得多少。

然而,现实是,由于很多豪门的家族企业没有上市,家族到底有多少资产可能连家族成员都不清楚。老一辈指定的遗产执行人如果行事不能服众,很可能引来家族纷争,不仅让老一辈积攒的威望一下子丧失殆尽,更是让家族沦为全港笑谈。

创业一辈当然希望子女精明强干,能够将家业发扬光大。可惜,大多富三代们都只热衷游艇豪车,流连于夜店欢场,对家族企业的未来并无打算,只想争得自己那一份利益。观察最近几年的豪门纷争,争遗产争到一地鸡毛,兄弟反目撕破脸皮,豪门丑闻每天占据娱乐板块头条,这好像才是这轮财富交接的主旋律。

先是,香港之外,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爆发分家之战,几房妻儿公开争夺何鸿燊的赌业身家,其间“养子”、何鸿燊已离异的四房所生三位子女争相要认祖归宗,儿子、养子、私生子打成一团,被香港媒体形容为“从虎年打到兔年”。在此之前,龚如心遗产争夺案那出闹剧刚刚尘埃落定。

之后,香港另一豪门霍英东家族在霍英东去世6年后,各房势力终究按捺不住,一向被视为乖顺无争的霍家长房第三子霍震宇起诉自己的二哥霍震寰,以及家族16名成员。原因正是家族财产不透明,他怀疑遗嘱执行人霍震寰擅自私分遗产,逼迫各房同意,并私吞了16亿港元的财产。如今霍震宇正在全球积极调查家族到底有多少财产,力图拿下官司。

为防止自己身后家族生变,霍英东早已在遗嘱中规定,只有长房所出的震字辈兄弟以及自己的大太太可以执掌家族生意,并且细致到规定了各方子女每月领取月例的金额。然而,煞费苦心的安排,终究没能阻止家族中权力的争夺。

不久,香港最大房地产开发商新鸿基地产上演兄弟同室操戈大战,郭炳湘被怀疑为争遗产不惜向香港廉政公署举报亲兄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向香港前政务司长行贿,导致新鸿基地产次日股价暴跌13%。

此前,因为郭炳湘的“红颜知己”唐锦馨干涉郭家内政,引起郭家对郭炳湘的不满,终于招致郭家老妇人亲自出马主持局面,郭炳湘被夺权。

恒地集团李兆基家族则有自己的烦恼,长子李家杰负责内地业务,一向潜心礼佛,表示对自己出身在大富之家有罪恶感,44岁仍不肯结婚,并不像醉心于名利之人。而次子李家诚负责香港业务,娶了名模徐子淇,徐被公认为香港嫁入豪门的典范。

李兆基一心想要家里添男丁,却没想到李家杰去年抢先在美国找人代孕,生下3个儿子。此事弄到全港哗然,李家杰此举也被指已经算计到让三个孩子的八字与李兆基相合,为自己将来争产做铺垫的程度。

霍英东、郭氏家族都是香港典型的大家族,香港在1971年才确立一夫一妻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个家族的创业族长都有几房妻室、十几个子女的由来。

中国式大家族的管理自古以来就是难题,尤其是历代权力交接之时,往往招致腥风血雨。一方面,各房子女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因为各房妻室之间利益争夺,往往感情淡漠,说不上有多少亲情。

霍英东只肯将权力赋予长房,已经是避免家族内斗的做法,谁料长房三子之间居然起了龃龉。而何鸿燊将股份分发给各房的做法,引来之后的各房争产不足为奇。

与几家相比,李嘉诚家族结构已经是非常简单,只有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两人。堪称幸运的是,李家长子李泽钜多年来协助父亲打理家族业务,而次子则生性叛逆,对家族生意毫无兴趣,更愿意独立创业,李氏家族因而可能避免争产丑闻。

家族信托

李氏家族此次财产分配的家族信托部分并没有提及家族第三代,李嘉诚的多个投资性信托的受益人有李泽钜及其家人,有李泽楷,但并未提及李泽楷与影星梁洛施未婚所生的三个儿子。

为保障子孙利益,家族信托基金是富豪们常用的财富交接手段之一。富二代们是否愿意接班,是否有能力接班,都需要掌门人仔细思量。也许未来自己的子孙不再作为掌门人执掌公司,甚至不再从事同一个行业,但是这些家族仍然能够通过信托基金在幕后控制着这份产业。而事实上,信托基金还可以避免子孙中的败家子因挥霍无度败光家产。

信托基金具有独特的信托资产破产保护机制,委托人和受益人往往并非一人,如果受托人死亡、离异或者破产,信托财产并不会受到牵连。也就是说,连债权人和配偶也无权拿回,只归受益人所有。

如果家庭中子女没有接班的意向,那么信托基金可以让子女在不参与公司具体运营的前提下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实这样的方式两边都可以满意,首先子女可能的确对家族生意没有兴趣,而更愿意在艺术或法律等方面发展。比如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和皮特就是摄影师和音乐人,都没有进入伯克希尔哈萨维。其次,家族也可以放手雇佣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不必忧心子孙经营能力不济。

不过,家族信托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家族成员很可能因为变现渠道受限而产生吃大锅饭的心理。如果家族成员各自持股,股权可以转让,那么不管如何内斗,终归有个结果。但是家族信托的规章往往禁止股权转让,解散信托基金也非常困难,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的争端正是起源于此。

2010年,李嘉诚将个人持有的近8000万股长江实业股权,赠送给了家族信托基金。最近一些年,李嘉诚在逐步转移自己拥有的长实的股份,相应地增加家族信托基金在长实的股份。不过长江实业2011年报显示,其多个投资性信托的受益人中,有李泽钜及其家人,李泽楷方面则只有他一人;李泽楷旗下电讯盈科的年报亦显示,其在多个信托中享有收益权。

李泽楷的三个儿子未来是否能够从信托基金中获得一部分收益,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据说关系一向冷淡的父子在李泽楷的长子降生后,关系得到缓和。李嘉诚亲自给孙子起名长治。

这些信托权益是否会修改,李嘉诚并未公布。

精神传承

和香港大多数豪门一样,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都先后被送到美国读书,被培养准备接手家族生意。香港第一代富豪大多文化程度低,属于白手起家从底层打拼上来,因而多重视子女的教育。

不过,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不仅限于表面的这些。在他俩尚不满10岁的时候,李嘉诚就在长江实业的会议室中配备专席,让两兄弟出席董事会议。不为兄弟俩能听懂多少东西,为的就是兄弟俩能多受一些商业气氛熏陶。

虽然其后李泽钜参与了收购加拿大赫斯基能源股权的交易,但主要是因为加拿大法律规定不接受外国人收购经营健全的能源公司,李泽钜的加拿大国籍为这项交易提供了便利。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是世博会旧址发展项目。

李泽钜看好温哥华世博会后展厅拆卸之后的旧址地皮,向父亲提议买下开发成海景住宅。这块地皮的大小相当于香港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方能成事。李泽钜为了这个宏大规划,两年期间耗费无数心血,出席大大小小公正会200多个,见了2万多人。最终,李氏家族与李兆基、郑裕彤、李嘉诚占股的太平协和公司共同开发这块地皮。

外人多认为李泽钜一向仰仗父亲,怀疑他能力与父亲相差太远。但当项目开发到一半,遇到加拿大排外风波之时,李嘉诚并未插手,放任儿子去做。李泽钜则使出手腕,说服了温哥华省督,并且全力争取民心,成功平息了事件。

这个项目就是后来的“万博豪园”,也被称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建筑项目。万博豪园由李泽钜一手设计,并主持建造,期间遇到争议、意外和困难无数。这个项目的成功,可能就是李嘉诚放心将长实系交给长子的原因,李嘉诚认为,如果儿子性格懦弱,信心不足,那么这个项目早就放弃了。

李泽楷则一向叛逆,当年到美国读书,与哥哥李泽钜并不亲近,甚至还故意不用李嘉诚为他存在银行账户中的钱,宁愿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打工。到毕业时,还将账户中的钱连本带利还给父亲。由此才得来一个“气死爸爸工程”的笑谈。

毕业后,在外打工几年的李泽楷在父亲的劝说下勉为其难地回和记黄埔任职。不过,李泽楷并不甘心于依靠家族力量做个富贵闲人。他回香港不久,就赶上了李嘉诚家族与和记黄埔各占一半股权的卫视广播有限公司成立。彼时,李嘉诚看好有线电视业务的前景,决心争夺港府计划设立的第二电讯网络的经营权。另一方面,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与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要放卫星覆盖全亚洲。

李泽楷归来之后,正是李嘉诚和九龙仓的吴光正厮打正酣之际。李嘉诚将李泽楷推到台面上,自己不出面,只在背后做决策。但事实上,李泽楷表现相当出色,即使在无线背后的利氏家族、邵逸夫、亚视背后的郑裕彤家族以及亚视背后的包玉刚和郭炳湘合力施压之下,他不为所动,对港府持续不断地进行游说,力撼吴光正。到1991年,卫视正式成立,总投资为4亿美元,李泽楷任副主席。

不过,李泽楷心高气傲,难免与和黄高层之间多有摩擦。《华盛顿邮报》形容他“这位身材瘦小,神情紧张,头发修剪得极短的富家子弟,讲英语时带着极夸张的腔调,使他本身看来像富贵圈中骄纵的小公子”。

卫视开播后,收视率良好,广告客户也持续增加。有人说李泽楷靠着父亲在国际的商业影响力招揽广告,李泽楷则反驳说父亲只拉来了4000万美元的广告。“像可口可乐、麦当劳、雀巢、索尼、富士等超大型集团,是不受他人颐指气使的,怎么会把香港一名富豪放在眼内。”

可能是性格使然,李泽楷似乎对做一份实业并不感兴趣,他更乐于去资本市场施展腾挪手段。在卫视走上正轨之后,1993年,在科西嘉海面上的一艘游艇上,年轻的李泽楷成功地让默多克以5.2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卫视63.6%的股权。据估算,成交价高达原有投资的6倍。

经此一役,李泽楷声名鹊起,“小超人”声号轰动全港。

当时,报界普遍认为,既然大公子李泽钜坐镇长江实业,二公子李泽楷升任和黄副主席,那么未来接班的次序就一目了然了。不过事实让人大跌眼镜,升值的消息尚未发布,李泽楷就放出消息自己要成立私人公司“盈科拓展”。

以李泽楷高调,不受束缚的个性,这样的选择不出李嘉诚预料。李泽楷单飞之时,李嘉诚送他两句话:一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为避免与家族生意相争,李泽楷将资产转至新加坡。随后斥资5亿多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股权,成为海裕的最大股东。随后得到机会操作一系列大项目。

有评论认为,香港大多数第二代富豪要仰赖家族帮助才能取得成功,父辈的财富传承可能得以顺利交接,但父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则未必。即使是小超人李泽楷这样在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在盈科股价暴跌的时候,也有父亲李嘉诚出来救驾。

再比如当年李兆基对某个地块志在必得,拍卖场上派出自己的一拨人,又派曝光度低的次子李家诚参与竞拍,两相配合之下一举拿下。李家诚因此博得满堂彩,然而李兆基之前已耗大量精力与金钱对这个地块做过详尽的评估,实际已是必得,将次子推到台前只是附加的收益。

不过,李家两兄弟虽然传言感情淡漠,却都并非纨绔子弟。虽然两人性格天差地别,但都被下属称为工作狂。李泽楷可以从周二飞到狮城工作到周日才离开,半夜电话下属布置工作。李泽钜在开发万博豪园之时,坐飞机往返香港和温哥华频繁到普通人坐巴士的程度。

对于李嘉诚来说,无论财产如何分配,有一样是不用担心的:起码到儿子这一代,充满进取心的创业精神并未被弃。

标签:;  ;  ;  ;  ;  ;  ;  

对儿童影响深远_李嘉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