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胥 青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摘 要: 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开拓创新,积极探究文化自信的内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实现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肯定、继承和发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三个自信之后提出的又一个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文化自信是一个囊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的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开拓创新,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融合路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改革,使文化自信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日常,从而使大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信仰和践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拓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教育内容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方法上要符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坚持寓教于乐。教育过程要积极的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味强调政治意识形态功能,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过于致机械、枯燥,学习效果甚微。文化自信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文化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如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它是在悠久的历史中慢慢形成的节日文化,它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娱乐性。高校可以通过节日文化的仪式感的挖掘将其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和新鲜感,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了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2、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作用

长久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起到了文化的引领作用。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凝聚人心、不畏艰难、振奋军心的作用。社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艰苦奋斗,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使我们国家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成绩,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将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化自信的培育来满足了大学生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内涵挖掘,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中,以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能够用辩证的思维分辨出各类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实现包容汇通。

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旨在于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教化和调控功能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问题,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时代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高校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文化。文化自信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以解决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情感、态度、需求为主的一种心理品质,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融性,将文化自信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从而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1、优化人文素质课程,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

人文素质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优化基础课,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从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要开拓创新,积极挖掘文化领域的资源,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动,使革命文化更具生命力,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具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活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开设一些具有特点的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走进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走进历史,走进现实,从中真正感受文化,接受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其次积极开设辅助的选修课,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转化为育人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感受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的熏陶。再次可以着力打造讴歌文化的精品力作,提升革命文化感染力。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简单、有趣的内容感兴趣,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特点,积极打造文化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扩大影响。通过人文素质相关课程的开设,传授和熏陶,使大学生文化判断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提高,积极发挥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作用,从而使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2、优化师资队伍,坚定文化发展信念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精神塑造的隐形场所。校园文化环境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挥其作用,一般来说,校园文化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有形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图书馆、食堂、宿舍、教学楼等,他们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生活和精神的寄托,是高校可以开展教育的隐形依托。高校可以将文化自信内容制成精美宣传画装饰于学生宿舍楼的走廊,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大学生自然走进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软环境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学风教风、舆论媒体、校园活动等,软环境作用发挥依赖于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得以实现。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的社团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使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同时,高校还可以借助各种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中华文化,如清明节,高校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带领学生重温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深刻领会革命精神的精髓,从而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3、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益

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者和实施者,对学生影响巨大,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高校要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拓宽教学渠道,使教师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中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表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抵制力,首先要求教师有足够强大的免疫力和抵制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思想信仰。首先教师应自觉加强自身学习,能够准确把握文化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能够将文化内涵灵活应用到教学中。其次创新教育方法,使教学手段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把自身的教学科研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效的集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高校全面育人是需要各位教师全面努力,注重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完善教师搭配,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教师的作用,在团队建设中发挥他们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共同打造文化自信理念。

注 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12.

由于纽特随身携带的皮箱不慎打开,那些藏在箱子里的神奇动物们将美国纽约搅得翻天覆地。纽特在寻回神奇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魔王格林德沃寻求强大魔法力量,意图发动战争的阴谋。

③郑忠梅.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教育研究引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

②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N].光明日报,2016-11-23.

④孙桂林.文化自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选择[J].大学(研究版),2016(06).

文化管理:管理之所当然—对管理之“体”“故”“理”的文化哲学研究………………………………………周可真(1)

⑤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从图4可以看出,当甲基紫初始浓度从0.1 mg/l增加到1.0 mg/l时,甲基紫的降解率从43.4%逐渐降至32.1%,并且减小趋势随浓度增大而变大.初始浓度与降解率反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溶液浓度越高,光穿透溶液的能力越弱,导致参与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光子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降解率降低.此外,浓度越高,更多的溶质质点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导致活性部位减少.但初始浓度过低,去除污染物的总量就低,不能充分发挥光催化降解的能力.因此,溶液初始浓度的选择还要根据处理工艺、经济效益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陈金铎等对河南卢氏伟晶岩进行了系统总结[8],该区花岗伟晶岩脉群与志留纪灰池子岩体有密切关系。区内的花岗伟晶岩脉主要形成于志留纪,并形成规模不等的数个花岗伟晶岩脉密集区。花岗伟晶岩脉空间上受志留纪灰池子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体控制。花岗伟晶岩脉侵位于中元古界峡河岩群、中元古界秦岭岩群及灰池子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其形态多呈脉状(约占84%),余为分枝状、透镜状、囊状、膨大收缩状等。脉体产状与灰池子岩体协调一致,多为中等倾斜至缓倾斜,倾角较陡的岩脉一般规模较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12.

[2]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N].光明日报,2016-11-23.

[3]郑忠梅.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教育研究引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4]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5]孙桂林.文化自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选择[J].大学(研究版),2016(06).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9)04-0126-02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供给侧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18JSSZYB037,负责人:胥青,参与人:顾玲玲、钱玉婷、蔡晶晶、周鉴;院级教育教学课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YJY/2018C03,负责人:胥青。

收稿日期: 2019-03-22

作者简介: 胥青(1982-),女,江苏灌云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思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标签:;  ;  ;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