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运动员竞赛期的心理反应与应对策略论文_尹占毅 韩文进

谈中学生运动员竞赛期的心理反应与应对策略论文_尹占毅 韩文进

尹占毅 韩文进 山东省昌邑市教研室 261300

摘 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比赛观察与了解,对竞赛期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反应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围绕竞赛期的心理表现与改进策略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取得提供借鉴与保证。

关键词:运动员 竞赛期 心理反应 兴奋 抑制 调节 信心 意志

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是运动训练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比赛水平的发挥,那么,如何进行竞赛期的心理调整就成了广大体育教师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成了中小学生运动员不好克服的一道难题。

一、中小学生运动员竞赛期的几种心理表现

1.兴奋有余,抑制不足。有的中学生运动员距比赛还有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迫切希望比赛的到来。这种过早的兴奋,不但会破坏训练节奏,而且还耗去了许多心理能量,使得心神疲惫。极度的兴奋往往会导致缺乏比赛经验的中小学生运动员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呼吸节奏短促、四肢颤抖、面色苍白、心神不定、尿频尿急、恐惧、焦虑不安、兴奋与抑制失衡、失眠等等。在此种状态下进行比赛,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与判断出现盲区、思路不清晰、动作变形、心中慌乱、思维不敏捷、发挥失常等现象,这种现象属于精神过度紧张造成的异常反应。

2.缺少自信,丧失斗志。凡是缺乏信心、精神状态低迷、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的中小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一般都表现为:思维意识下降、反应能力迟钝、四肢无力、动作迟缓等,使自己意志消退、丧失斗志,缺少积极向上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经常在比赛中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将比赛成果拱手相让,甚至“不战而退”。

3.盲目乐观,漫不经心。主要表现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思维简单、心中浮躁,不愿冷静地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有侥幸取胜的心理,一旦在比赛中遇到挫折,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束手无策,导致被动的比赛局面。

二、应对策略

1.意志品质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赛是非常艰苦的,尤其在运动负荷比较大的竞赛项目中,由于体力过于透支,经常出现疲惫不堪、精疲力尽的现象,感觉难以坚持下去,有中途“弃赛”的想法,若不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就很难支撑下去,比赛“极点”就很难度过。所以要求中小学生运动员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训练时要遵循“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的意志品质。加强意志品质训练与培养,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是取得运动成绩的基础。

2.消除紧张情绪,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一是采取游戏练习法、娱乐调节法、深呼吸补养法、瑜伽练习法、意念放松法等来缓解紧张的训练与比赛气氛,不断调节心态、调节情绪,排除一切思想杂念,缓解紧张的训练、比赛带来的压抑感和负面情绪,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二是采取情感拉近法,给中小学生运动员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练习环境与气氛,减缓赛前紧张的情绪。三是在比赛间歇时要进行心理放松,尽量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多做一些放松性的拉伸练习与深呼吸等,为接下来的比赛进行能量储备,不断提高自控能力。

3.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临近比赛,可多进行一些模拟比赛,提高实战能力,让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要多鼓舞士气,发现优点应及时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循循善诱,设法给运动员树立威信、提高斗志、消除胆怯心理;要多进行分析,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明确了比赛任务、了解了对手、知道了对方的技术特点和比赛风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应对策略。

4.学会适应,排除干扰。要在与比赛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训练,尽快适应比赛的需要,如相匹配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体育场馆、体育器材,比赛气氛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带来的影响,要设法排除观众、比赛纠纷等方面带来的干扰,不断提高比赛的适应能力。要保持高昂的士气,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和战斗力。

5.莫忽视睡眠与营养因素的重要性。良好的休息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营养的合理摄入是良好身体条件的物质基础。只要食欲正常、睡眠充足,保证良好的生活规律,就能使运动员精力充沛、百战不殆。

6.要凝神聚力、跃跃欲试。常言道:“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比赛如同战场,只要调整好心态、充满信心,消除焦虑情绪和负性思维,不担心失败,不惧怕对手,就能有良好的表现;出彩的表现,往往在于精力集中、沉着冷静、反应及时、判断准确。同时还要把握比赛节奏,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三、小结

实践证明:只要将心理训练与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运动员在比赛中就一定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就会受到影响;尤其双方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比较均衡的情况下,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比赛时获胜的几率就会增大。

参考文献

[1]孙少强 孙廷林 著《运动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08,01。

[2]张力为 毛志雄 编著《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论文作者:尹占毅 韩文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  ;  ;  ;  ;  ;  ;  ;  

谈中学生运动员竞赛期的心理反应与应对策略论文_尹占毅 韩文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