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分析论文_靳喜斌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分析论文_靳喜斌

靳喜斌

(河南省嵩县中医院 河南 洛阳 471400)

【摘要】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8例门静脉患者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术后体温均低于38.7℃,经动态观测血小板计数均低于500万/L,术后均无肝昏迷、发热等并发症,3d后腹腔引流液减少,拔管后均康复顺利出院。随访3年,无肝性脑病出现。结论: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术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73-02

门静脉高压症为一组表现为门静脉压力增高的病理综合征,该疾病发生后会影响肝血流,加重肝功能受损,增加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可能性[1]。因此临床治疗关键在于防止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本次研究中,分析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实施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入院后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8例,统计其临床资料: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24~64岁,平均年龄为44±0.8 岁。术前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7例,B级30例,C级11例。

1.2 临床表现

术前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部分患者经磁共振血管造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选择性经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实施门静脉造影,可见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脾亢,主要为血小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1.3 手术方法

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取头高脚低位,并向右倾斜45°,并在脐上穿刺之后将10mmTrcoar置入,气腹压力为14mmHg。在左锁骨中线脾下缘、左腋中线脾下缘、剑突下分别放入12、10、5mmTrcoar。先做据脾切除术,腹腔探查肝脏具体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周边情况,之后对胃结肠韧带、部分脾胃韧带离断,胰尾上缘脾动脉实施游离,并采用7号丝线将两道结扎,之后从脾下极向上对胃短动脉、脾肾韧带、结肠韧带处离断,直至充分游离脾蒂,可见脾门清晰,之后依据二级脾蒂法用可吸收夹将脾动、静脉分支夹闭,脾门不清可采用腔内直线对钉合器切开并离断脾蒂。最后完全离断皮为韧带、脾膈韧带,切开脾脏放于一边,待彻底断流后再取出。之后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更换体位为头高脚低仰卧体位,在左上腹放入一个10mmTrcoar,靠近胃壁处对曲张血管离断,并将胃大弯胃底组织分离,直到贲门左缘,充分暴漏胃短动脉、胃后血管病并进行离断,待游离结束后,朝向腹壁方向掀起胃,并在为后方充分显露并离断左动静脉,之后处理胃血管以上血管分支,最后对胃小弯侧操作处理直至贲门处食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托食管并切到贲门外浆膜,逐一切断食管外曲张的静脉,之后剥离食管下端8cm,并检查胃底浆膜是否受损、胃底周围是否出血。适当扩大左锁骨中线脾下缘处切口,扩大约3cm,取做一次性麻醉包用作标本之后放入到脾脏,将其夹碎后再取出,从左肋下穿孔之后引流管置入。

2.结果

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术后体温均低于38.7℃,并经动态观测显示血小板计数均低于500万/L,术后均无昏迷、发热等并发症出现,3d后可见腹腔引流液有明显减少,拔管后身体彻底康复。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无肝性脑病出现。

3.讨论

临床分析认为,门静脉高压症发生主要是因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而导致的门静脉压力升高的综合征。发病后,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大量门静脉血未进入到肝脏前,会直接经交通支进入到体循环中,而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扩张,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静脉发生扩张,一旦发生破裂,便会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临床认为导致门静脉高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此,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关键在于预防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方法[3]。肝脏主要是由肝动脉以及门脉系统双重供血,门脉主干由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合而形成。临床分析认为门静脉高压症疾病的核心问题为高血流动力循环以及门静脉压力增高,其中门静脉压力增高是诱发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不仅有效抑制了脾脏回流门静脉的血流,降低门脉压力,同时还能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减少肝性脑病发生[4]。临床实施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与脾切除术的最严重并发症为出血,也是实施中转开腹治疗的主要原因。若手术实施过程中,出现少量出血可能会影响术野清晰,增加手术治疗难度;若为大量出血,可很难顺利实施腹腔镜下止血。因此术中进行解剖时应认真仔细,并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出血发生。脾周韧带的游离不需钝性分离,可采用结扎或超声刀分离切断。而且在解剖处理脾蒂时尽量不使用肽夹。而且在离断胃近端周围血管以及食管下端时,也可减少使用肽夹,因其会影响结扎快速止血。因此可依据二级脾蒂法采用可吸收夹夹闭脾静脉、动脉分支,不清楚脾门者可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钉合器对脾蒂离断。

综上所述,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简单,手术治疗时间段,可实现彻底止血,提高肝血流灌注,减少术后创伤以及并发症发生。临床在实施手术治疗时,首先应明确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毛亚红.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10(12):2232-2234.

[2]吕毅,李慕行,刘学民等.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1):827-831.

[3]贾哲,张珂,黄容海等.双极电凝钳在脾切除 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9):644-647.

[4]邹俊,李学明,陈海鸣.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581-583.

论文作者:靳喜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分析论文_靳喜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