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典型错误实例积极复习备考--对2009年高考“综合化学”第二卷答案的分析_高考论文

分析典型错例,积极复习备考——2009年高考理综化学Ⅱ卷答题情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典型论文,化学论文,情况论文,考理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河北等省使用)化学Ⅱ卷试题,一如既往地秉承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并向问题立意逐步推进,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语言叙述流畅,意图表达准确,题型配置合理。试卷的整体结构稳中有变,试题创新性尝试令人欣喜,近年高考试题逐渐显示出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试卷难度与2008年相比有所降低,各题难度控制较好,是一份成功的选拔性试卷。我们在高考阅卷过程中,结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采用质性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总体状况概括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统一等方式,对2009年理综试卷化学Ⅱ卷试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一、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得分数据分析

今年仍采取网上阅卷,根据阅卷结束时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总体成绩分析

二、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典型错例分析

1.第27题

第27题考查木炭和浓硫酸反应产物、水蒸气的检验,是一道考生非常熟悉的常规试题。试题涉及常见物质的检验、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常见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低,只要细心,肯定会答。但是题目要求考生自选仪器和试剂,设计出合理的制备、检验顺序,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因此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本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有:

①审题不清,未按题干要求作答

题干要求“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考生直接回答产物的检出,没有回答怎么制备该物质。题干要求“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考生回答时不按顺序回答,如“选出仪器”一栏中考生只是将实验中用到的仪器罗列到表中,回答“A、B、C”或答“3个A、B、C”;又如重复出现的仪器考生只回答1个如“C、B、A”;题目要求“填字母”考生回答名称还答错,甚至画装置图;选择题目指定仪器以外的装置设计实验。

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

常规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没有确切掌握。如用无水氯化钙、浓硫酸、碱石灰、等检验水的存在;将无水硫酸铜放在仪器“A”中;“除杂”和“检验”等概念混淆。部分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没有考虑3种产物的检出顺序,其中水蒸气必须首先检出,不然后续操作都会对水的检出产生干扰。

③答案表述不准确

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如出现CaOH、Ca(OH)、、钙与铜的元素符号混淆、无水合硫酸铜等错误。“作用”一栏应为“检出××”或“除去××”,但考生回答“若有水生成则变蓝”“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使酸性溶液褪色”“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描述现象或性质的语言。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思维无序,这主要体现在不少考生在第一栏中能按顺序回答,但在第二、三栏中回答无序,造成阅卷困难和无谓失分。

2.第28题

第28题主要考查了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等知识,涉及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式、电解反应方程式相关的化学计算(得失电子守恒)、电解质溶液酸、碱性判断、电解前后溶液的pH变化、电解池的形成条件等相关内容。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考查范围广,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解质溶液(包括电化学)知识作为高中化学的三大理论知识体系之一,近年来久未考查,本题的出现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题典型错误有:

①部分考生写成“负地”“阳极”或“正极、阳极”,这说明对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的阴、阳极不能很好区分。

这样列式虽然结果是相同的,但因整个分析是错误的,不能得分。有的考生可能由于过于紧张,列的综合算式忘记除以水的摩尔质量、或者忘记乘以摩尔体积等犯一些低级错误,虽然结果正确(可能在草稿纸上写的是正确的),但也不能得分。

④本题有部分考生的化学用语出现错误,造成不能得分。如“碱性”写成“酸性”或“碳性”,“酸性”写成“碳性”,把“pH”写成“PH”等。

3.第29题

第29题属于以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为依据的元素推断题,其主要考查点有7个:一是考查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即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二是考查元素周期律;三是考查晶体的有关知识;四是考查物质的空间结构;五是考查多种化学用语;六是考查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七是考查工业生产中的高温结构陶瓷。该题综合考查了大纲要求的多个知识点,从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的能力,但该题得分不高,这种结果与试题本身有关系。一部分考生对周期表中的“相邻”界定不够明确,而且中学阶段对相邻位置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角线位置是否算相邻成了思维的障碍。砷(As)为中学化学非常见元素,造成部分考生失分。本题对立体构型这一知识点要求较高,分别涉及的三问都与此有关,容易造成考生对同一知识点重复丢分。本题的典型错误有(按题序):

①写成“离子或分子晶体”(不能正确判断物质或晶体类型);写成“原子、原子晶、原子晶子”及“原”写错白字(多属能正确判断但书写错误)。

④要求写出反应①的类型(消去)。典型错误是判断错误或者书写错误,写成“取代、加成、氧化、酯化、脂化、水解、取去”等。

⑤要求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典型错误是丢水、多写、漏写元素符号和下标等。

⑥写出所有与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典型错误是判断错误或者官能团书写错误(将羧基写成酯基或者醛基)、数目不全(只考虑到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情况)以及多写、漏写元素符号和下标等。

总体来看,此题平均分不高,答题情况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不牢、审题不清、思维不严密以及答题不仔细等几个方面。

三、对高三复习备考的思考和建议

从整体看,2009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继续坚持了“3+x”高考改革的方向,试卷通过不同的试题,明确表达了不同的要求。实验题体现出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在新情境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计算题在不同试题中分别表现出关注考生化学主干知识掌握的水平、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阅读理解题目内容的水平、规范表达解题过程的能力水平等。这些关注点的综合体现就是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试题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注重“五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命题由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强化能力考查,并逐步向问题立意转变。根据我们的分析提出几条高三化学复习备考建议供参考。

1.注重基础,强化学科主干知识和重要内容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因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失分的现象是最主要原因,也是最普遍现象。可以看到,很多题目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它向我们传递出的信息是试题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试卷并不追求知识面的高度覆盖,重点知识可能会反复出现,着眼点在于通过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考生的能力。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内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立足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内容的复习中,既要注重能力培养,又不要过分拔高,复习中一定要跳出题海,用好课本,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基础题目,精选、精练。在基础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要做到做一题,会一类,融会贯通。

2.加强化学用语表示和化学语言的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试卷中混乱不堪的解答比比皆是,如词不达意、书写似涂鸦、符号混乱、乱套公式、计算错误等。随意书写必定对考试造成不利影响,阅卷凭的是正确陈述和论证,含糊其辞,词不达意的解答不能得分。

化学用语的表示和化学语言的表述,依然是考生平时不注意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一些考生认为题目不难,自己会做,但拿不到高分,说到底就是答题的规范化程度不够,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的严格要求,所以化学用语要经常抓、经常练。

3.强化实验能力的形成

实验题是理综试题的活跃板块,实验能力的考查是提高化学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方式之一,2009年的高考实验题要求考生根据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体现了高考实验题的变化趋势。在今后的复习中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要落实到基础上,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对一些常用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牢记,并将课本实验进行深化、重组、重设计;同时还要注意有关实验报告的复习和再认识,掌握实验报告的形式、设计和内容,并要初步掌握实验仪器的绘制。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实验题一般都源于教材,要么改进考,要么变换考(变换药品、仪器、原理、方法、问题角度等),要么迁移考(迁移原理、方法等)。因此,我们在做好教材实验的前提下,要注意对教材实验的挖掘,进行改进、变换和迁移。

4.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仍受到重视

今年高考仍然重视考查运用数理运算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对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中,降低了数学运算难度,但运算涉及的范围广,突出了应用性,体现了从定量的角度提高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测试要求。本套试题中,涉及化学计算因素的试题有第7(电荷守恒)、8(得失电子相等)、11(差量计算)、28(定量计算)、29(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等题。特别是第28题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很多考生丢三落四,列的综合算式犯了忘记除以水的摩尔质量或乘以摩尔体积等一些低级错误,虽然结果正确(可能在草稿纸上写的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得分。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可通过化学计算,激发考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对中学化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标签:;  ;  ;  ;  ;  ;  

分析典型错误实例积极复习备考--对2009年高考“综合化学”第二卷答案的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