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涵的系统思维论文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涵的系统思维论文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涵的系统思维

陈红萍

(上饶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思想蕴涵着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过程性思维特征。习近平以整体思维进行科学谋划,着眼人类整体前途命运,注重发展全面性;以关联思维进行科学谋划,着眼构建和谐世界关系,注重发展协调性;以开放思维进行科学谋划,着眼世界发展环境,注重发展开放性;以过程思维进行科学谋划,着眼人类长远发展目标,注重发展阶段性。

关键词: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过程性

现代系统思维是适应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而兴起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以系统观点识物想事、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科学运用系统思维方法,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人类共生关系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担当,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方案。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对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多维度的考察和分析,既要全面准确领会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涵着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过程性思维特征。研究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涵的系统思维特点,对于提高人们的系统思维水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我见过一位父亲,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牛人,于是早早给他买《曾国藩》《胡雪岩》;另一位母亲,则忧心忡忡,认定《傲慢与偏见》《红楼梦》都只会把她的花季女儿教坏,索性根本不让女儿看“闲书”:“有那时间背背单词不好吗?”

一、整体性:着眼人类整体前途命运,注重发展全面性

“系统的本质特征不在于系统要素之间的加和性关系,而在于非加和性关系,系统之所以成其为系统,就在于系统具有同它的构成要素迥然不同的整体功能。”[2]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属性,是系统思维的第一要义。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不是各要素杂乱无序的偶然堆积,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具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思维要求始终把整体放在第一位,着眼于获得最佳整体涌现性。

(一)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的整体思考,致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系统各部分在整体制约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在思考问题、进行决策时,要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

人类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这样的世界,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厘清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认清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与各国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呈现出系统整体性特征。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联。为此,习近平以整体思维谋划中国发展,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一盘棋”的整体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新型方略,统筹协调中国与世界发展,把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共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联系起来,致力于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理解、支持、帮助。中国人民圆梦必将给各国创造更多机遇,必将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257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世界梦的实现也需要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中国人民在追求自己美好梦想的同时,将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结合,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促进中国与世界协同运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携手共圆世界梦。

(二)着眼于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目标,致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整体优化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对社会各系统结构功能的优化是人类不懈的价值追求,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优化结构以达到整体的优化,实现系统最佳整体涌现性。优化具有相对性和条件性,系统的性质、功能如何,从根本上说是由其组成要素的质量高低及其结构决定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社会发展是由相互联系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提高社会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就要注重优化社会系统各要素,从整体目标出发进行全面谋划。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57-58这既表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内涵,又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涵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大领域,致力构建的是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和谐世界,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目标,就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解决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大要素优化发展问题。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4]58;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4]58;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58;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4]58;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4]58。全面推进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共同努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关联性:着眼构建和谐世界关系,注重发展协调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系统的关联性是指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均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关联思维要求始终把思维对象置于各种关系相互协调而又有序发展的视域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全面把握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一)聚同化异,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是国际社会的大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4]59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坚持主权平等、公平正义,各国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案,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以共享为目标,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对于事件的指代,从3.3.1节中提及的关于事件指代的标准可以看出,事件的指代有两个关键点:事件触发词和事件要素的组成.对于具有指代关系的两个事件,其触发词肯定同义或相同,因为触发词直接描述了事件.只有触发词相同还无法判定,触发词相同只能说明事件间属于同一个事件类,而不是同一个事件,还要通过判断两个事件各自的事件要素的组成,才能最终判定.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7]推动构建人命运共同体,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处理好不同国家间的关系,实现不同制度文明国家并存下的共赢共享,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8]这就要聚同化异,摒弃你输我赢、你兴我衰、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思维,以协同思维积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利益结合起来,积极寻求各国利益共同点,扩大利益交汇点,不断深化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4]58-59聚同化异,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维护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目标,从各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渠道,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协调发展。

(二)统筹协调,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合

系统哲学认为,系统的性质、功能如何,关键在于系统要素按照怎样的结构模式联系在一起,不同组分如何互动互应。系统结构越合理,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协调,各个部分的个性发挥也越佳,系统在整体上的功能就越优化。为此,要注重把握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不断优化系统结构,促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合作形成联动效应,实现多变量、多要素的互补放大,推动系统向有序结构演化。

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必须自觉把外交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习近平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3]67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一百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3]41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的整体思考,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开出的中国方案,指明了世界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其核心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4]9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狭隘的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将全人类视为命运与共的整体,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全人类的共同福祉相融合。表明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并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25

三、开放性:着眼世界发展环境,注重发展开放性

个性推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课堂学习表现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发布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和拓展任务。例如图7展示的是课程教学案例和拓展课件示例。

(一)在开放中谋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思维要求思维主体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不断接受新信息、把握新情况下,探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呼声越来越高。为此,习近平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核心不是打破主权国家界限和现存制度体系去重新建构一整套的全球治理规范,而是创新完善,是要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和制度霸权,推动各国在加强制度交流基础上,建立更加平衡的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制度体系。

开放系统开放程度大小决定着系统内部结构协同力的大小,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越频繁,则吸取负熵流越大,因而协同力也就越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法宝。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为此,习近平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11]强调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4]34只有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不断为我国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面对开放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4]57。习近平以开放思维审视中国发展,特别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9]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10]

(二)在开放中谋发展,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

开放性是系统得以存在、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实现系统和谐有序的前提。系统只有在开放中,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吸取负熵流,克服系统内部熵的增加,才能增强系统内部有序程度及其生存发展的内在活力。为此,要注重把握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事物发展规律出发,着力弄清楚思维对象处在怎样的环境中,与环境如何互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求世界各国本着开放包容的原则,立足于世界发展大环境谋划自身发展,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语文作为一门备受指责的学科,更是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各级领导无不高度重视,各类专家纷纷高调介入,各级教研部门更是全力推动,各个层次的名师也积极投入,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纷纷登台。很快,公开展示的语文课,面貌焕然一新:以前语文课很少听到读书的声音,现在语文课上有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以前语文课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现在是声光电色五彩缤纷,PPT更是令人目眩;以前是语文教师唱独角戏,现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已是家常便饭,历史教师、物理教师、地理教师一起上语文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任何系统都是差异和协同的统一体,“系统的发展是系统内部要素差异协同的非线性相关的运动,是系统结构功能差异耦合的结果”[5]250。差异存在于系统物质世界的一切方面、一切过程和过程的始终。自组织通过涨落差异、协同产生涌现是系统物质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系统内部的差异性的相互作用使系统要素之间具有动态的非线性作用,这种非线性作用导致系统差异协同放大,并促使有序结构的形成。用系统差异协同观点审视世界,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等构成的差异协同体。当今世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元仍然是作为最大现实共同体的国家,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等不尽相同,“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多种多样”[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未来世界和谐关系的建构,在承认不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化解分歧和矛盾,寻求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促使世界各国在相互往来、相互协调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4]93要改变西方大国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

四、过程性:着眼人类长远发展目标,注重发展阶段性

系统的结构、状态、特性、功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称为系统的演化,系统演化是系统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下演化的,这种演化表现为过程。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2]系统的过程性是指任何系统都是生成演化着的,具有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上的历史。过程思维要求把思维对象的考察放在一个演化的系统框架中,着力把握其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系统之外一切与它相关联事物的总和称为系统的环境,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来实现的。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系统哲学认为,凡是现实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属性。开放思维要求根据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把思维对象当作开放系统来识物想事。

对全部流转土地的农户,在其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可选择按城镇居民缴费基数缴费,给予对应的财政补贴;对符合就业条件的劳动力,优先推荐到企业(工场)工作;对达到一定年龄的老龄农民,每月给予50~100元的生活补助金,解决老年农民的后顾之忧。

(一)将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到“自由人的联合体”

世界是由处于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有机体构成的,都有一个发展的阶段性,不同阶段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为此,看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要从全过程出发,坚持有限的预测观,以实现整体最佳发展目标。共同体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分为“自然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三种存在着先后发展历史逻辑的形式,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进入“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诉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深切关怀人类解放和人类命运。“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关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给出的中国方案。这一重要思想从人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出发,强调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人类社会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的共同体漫长道路进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一个阶段性目标。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在当前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失衡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当前治理困境、发展难题,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类社会还将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并存,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目标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坚定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信念。为此,习近平以过程思维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将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找到了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美好理想的路径,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远大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回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共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又找到了通向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理想的道路,坚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在当今的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实践的经验以及能力,对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实现进一步的满足。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相应的内容在学生的面前进行展示,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实现有效的加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全城免费打的先锋——驿城金丰公社,土地托管1.6万亩,拥有社长36名、社员超过7200户,组建160支打药队,免费打药4.6万亩,让年迈的老农人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

(二)遵循层次转化律,由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到命运共联

整个世界是一个由各种类型的系统和不同等级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统世界,系统物质内存在着无限多的层次。层次转化律“揭示了系统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层次变化的方式,即系统物质世界总是以层次转化的形式运动或是发展。”[5]20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宏伟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是需要全人类为之长期奋斗的共同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地域上不断扩展、思想层次上不断提升的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共同体以及地区性共同体基础之上的,由各个国家和地区性共同体构成的,是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高层次。这一思想表达了对人类整体利益和世界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把民族命运与人类命运相连接,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相统一,国家、地区、世界都被纳入到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和整体关怀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去思考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在建构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由此再扩大到区域命运共同体,最后通过各方努力建立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不合作主义,如何才能凝聚力量,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共同利益是共同体建立的根源和粘合剂,是实现双方、多方合作的基础和前提,真正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共同利益的驱动。为此,习近平主张世界各国交往应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不断增进人类共同利益。“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由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最后实现命运共联的长期历史过程。利益共享是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基础、物质前提,责任共担是命运共同体发展的道德承诺,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充分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追求,表达出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苗东升.以系统思维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1):110-116.

[2] 李锐锋,钱兆华.自然辩证法教程新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79.

[3]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乌杰.系统哲学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22(2).

[7]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2).

[8]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9-05-16(2).

[9] 2015年习近平传播五大发展理念的足迹[EB/OL].(2015-12-21)[2019-02-18].http://news.cntv.cn/2015/12/21/ARTI1450671917800274.shtml.

[10] 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N].人民日报,2012-12-06(1).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26-827.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On Xi Jinping 's Systematic Thinking in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CHEN Hongpi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is important idea implies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c thinking: integrity, relevance, openness and process. Xi Jinping makes scientific plans with a holistic mind,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future and destiny of mankind, an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with relevant thinking, focusing 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ld relationship and on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with an open mind, focusing on the worl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on development openness, and with process thinking, focusing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s of human beings and o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Xi Jinping;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integrity; relevance; openness; process

收稿日期: 2019- 03- 18

作者简介: 陈红萍(1970- ),女,江西上饶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性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chp201197@sohu.com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2237( 2019) 05- 0029- 06

DOI: 10.3969/ j.issn.1004- 2237.2019.05.006

[责任编辑 邱忠善]

标签:;  ;  ;  ;  ;  ;  ;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涵的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